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兩會唐江澎談教育金句

兩會唐江澎談教育金句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1-21 18:06:30

兩會唐江澎談教育金句(什麼是好的教育)1

什麼是好的教育?教育部原副部長王湛先生認為,這是教育的根本之問,經典之問,也是當下的熱點之問。據王部長分析,這個問題之所以成為焦點,既有教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培育高素質人才戰略意義突顯的因素,也有人民群衆在滿足了“有學上”之後,追求美好生活時對“上好學”的迫切期望,更有社會競争加劇傳導至教育,學生學習負擔加重,社會補習畸形膨脹引發的普遍焦慮。

清華大學石中英教授前些日子發表了題為《分數之上》的演講,演講引述了去年兩會“委員通道”上我的設問“什麼是好的教育”及回答,并說他自己對這個問題的思考,也算是對一年前我提出這個問題的回應。石教授引經據典,從柏拉圖、孔子、《大學》至杜威、陶行知、顧明遠,說明“不同時代、不同社會、不同的人關于‘好的教育’的标準認識是不一樣的”,但在特定時空條件下應有一些共識,石教授歸結為四層:好的教育一定是适合的、完整的、賦能的教育,指向學生健全人格養成;好的教育要促進公共生活的改善;好的教育要促進全體人民自由和全面發展;好的教育要培養全球公民意識。

據《人民教育》介紹,線上線下有超過155萬觀衆收看演講,與石教授一起探讨什麼是好的教育,可見這個問題受關注的程度。我對石教授的觀點是欣賞與認同的,但我完全學不像從學理上進行這樣的闡發。我的想法是,如果面對學生家長,哪怕其中有不少高知識階層的人士,該怎麼去回答什麼是好的教育,并據此凝聚社會各界對好的教育的廣泛共識。

我想好的教育一定是能讓孩子蓬勃生長的教育,實施教育的場所,應該是一個稱作學校的地方。學生們會喜歡、熱愛、留戀、甚至是迷戀這個地方。在那裡他們讀書探究、放歌運動、組織社團,潛能得到挖掘,個性得到發展,人格得以健全。在那裡,不是時時警惕并與夥伴競争、戰而勝之,而是在親密交流中建立共同發展、一道成長的同學關系。

我想好的教育一定是有國家情懷、人類使命的教育,這種教育能将體現國家意志的育人目标、課程方案在校園裡實現出來,呈現出來,變成生動的教育場景。在這樣的場景中,應該有少年壯志,有天下豪情,有責任擔當,有問題解決,不能隻是為了分數而“死揪”,為了升學而苦拼。

我想好的教育一定是家長與社會認同、認可的教育。教育追求的理想氣象,應該在家長、社會面前真實呈現出來,讓人們能感受得到;教育面臨的現實壓力也應該在家長、社會面前真實呈現,在溝通中彙聚共識。被功利力量牽着走,辦不出好的教育;被家長和社會普遍否定,也辦不成好的教育。

兩會唐江澎談教育金句(什麼是好的教育)2

如果我們的教育能夠培養出終身運動者、責任擔當者、問題解決者和優雅生活者,那就一定促進了學生健全人格的成長;那就一定能培養出有理想、有擔當、有能力的時代新人,擔當民族偉大複興的大任;那就一定能培養出赢得個人幸福,擔負家庭責任的下一代,讓家長們暖心、放心、舒心。這樣的教育,一定是好的教育。

好的教育一定是在向好、向善過程中不斷改進、不斷變革的教育,改革就是辦“好的教育”必然的選項。在當今的時空條件下,要辦出好的教育推進教育改革需要把握一種平衡——這種平衡不隻是一種工作方法,更是一種教育原則。

我多次引述過,當美國實用主義教育思想進入英國,與英國崇尚培養“紳士”“淑女”的古典主義教育發生激烈沖撞的時候,一位著名哲學家說,任何教育改革,都是對立的力量相互妥協以達成某種平衡的結果。内爾·諾丁斯也試圖突破非此即彼的思維模式,主張傳統教育與進步教育的擁戴者都可以在“學會關心”上找到教育的中心目的。因此,平衡不是模糊立場的權宜之計,也不是取悅各方的手段方法,而是教育改革發展需要把握的過程性原則與結構性原則。

在長期積累、互為因果的問題面前,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問題不可能迎刃而解。不能指望來一次運動便大功告捷,不能指望發一個文件便手到病除,要有足夠的定力、耐心,要有足夠的智慧、謀略,整體設計,點點突破,穩步推進,久久為功。

兩會唐江澎談教育金句(什麼是好的教育)3

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常在心裡默念這四句話,這也是我認為辦好的教育、推進變革的基本原則。

第一句話,要朝着正确的前方。

這是我們一切教育變革必須堅守的方向性原則。教育必須促進人精神的整體成長,人格的健全。透支今天的健康與和諧,換不來明天的幸福。如果我們在現實中還一時辦不出理想中好的教育,那也要堅定地朝着這個方向前行,不能随波逐流,更不能推波助瀾,将教育引向那種極端的狀态中去,決不能采用那種有悖立德樹人追求,抛開“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反教育的甚至是背離基本人文精神的野蠻的教育行為。

現今一些學校懸挂諸如“多考一分,幹掉千人”“隻要學不死,就往死裡學”的誇張标語;有些學校舉行聲嘶力竭的“誓師大會”;個别學校還崇尚“一個字,揪”“兩個字,死揪”“三個字,往死揪”的教學原則。要不了多少年,當這些走入了曆史、又展于後人眼前的時候,後人将是怎樣震驚于這種教育的粗暴與野蠻!教育需從極端的、野蠻的“分”的苦拼“死揪”中走出來,朝着人的、健康的、和諧全面發展的前方走,走一步是一步,哪怕隻是一步也應肯定鼓勵,因為畢竟開始走向了正路。

第二句話,要設定有限的目标。

這是教育變革必須把握的階段性原則。任何改革都要統籌方向性與現實性,把握改革的力度與承受的程度,而統籌與把握的核心就是設定有限的目标,把理想一步步做出來。教育改革從來都不可能脫離社會現實,隻在自己理想的實驗室中展開,超出現實承受範圍的颠覆式的改革,最後非但難以實現基于美好想象的目标,還可能留下理想破滅的反面樣本,讓那些本來就不願變革的人,常常舉起來證明自己固守“分數”教育之明智與正确。中國基礎教育界一些讓人贊歎、欣賞而後又讓人扼腕長歎的改革者,以特立獨行的風格大刀闊斧推進改革總是讓人眼前一亮。但如果不急切,有耐心,步子小一點,穩一些,便一定可以循着從理想中分解出的“有限的目标”一步一步向前走,最後走向理想,從而引領基礎教育走上轉型之路。

第三句話,要堅持探索專業的路徑。

這是教育變革必須遵循的科學性原則。30年來,國家一直推動着基礎教育朝着“發展素質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方向前行。一輪又一輪的課程改革中,也提出了一個又一個讓基層一線耳目一新的概念術語,從“三維目标”到“核心素養”,再到“大概念、大單元”“任務情境”。這些在課程專家那裡有确定内涵與明晰邊界的概念,到了基層學校卻花樣百出,有時甚至面目全非。關鍵的一條就是缺少基于現實情境的專業探索,沒有形成準确把握精神要義的操作方式與實施路徑。聽聽專家報告很美妙,回來想想找不着調,課堂實施還是老一套。

兩會唐江澎談教育金句(什麼是好的教育)4

例如課堂教學,我們需要研究将課程标準提出的“核心素養”,呈現于每一學期的“課程綱要”,分解出每節課“教學目标”,體現于“評價設計”,落實到“教學環節”,反饋在“作業設計”,這就是一次課程鍊條上的專業轉化。隻有堅持每個環節上的專業探索,才能如崔允漷教授所言,把“想得出的美麗”變成“看得見的風景”,再轉化“走得到的景點”。還應該謹記鐘啟泉教授2014年曾經的提醒:抛棄“遊擊戰”,組織“陣地戰”,着力于高中課程改革的一系列基礎研究與實踐探索,擺脫豪言壯語、胡言亂語、花言巧語的文字遊戲與忽悠,回歸腳踏實地、持之以恒的改革實踐研究,才是高中教育發展的康莊大道。

第四句話,要相信時間的力量。

這是教育變革必須認定的長期性原則。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涵育熏陶,春風化雨,教育應該是慢的,急不得。教育變革應該期待、等待、靜待而非立竿見影。我們的學校确實還有看得見擺不掉的舊影子,我們的教育還有不少解不開掙不脫的束縛,理想的教育還在遙遠的前方,但隻要我們朝着正确方向作出一些改變,哪怕這些改變微不足道,不那麼轟轟烈烈,但将來一定會在曆史上顯示其應有的價值;雖沒有隻争朝夕的急切,隻要日積月累,久久為功,不遠的将來,回首來路時,也一定會感歎我們的成長與改變。

(節選自《好的教育:把理想做出來》)

(本文作者為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校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