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汝洛日懷抱吉它和孩子們在草坪上唱歌。
合唱團排練。
身着民族服裝的合唱團隊員。
9月9日,教師節的前一天。
當天下午,涼山州雷波民族中學操場,該校合唱團的40位學生穿上民族服飾,将最近排練的歌曲獻給全校老師和幫助他們的人們。
“哦啊呀,啊咿呀呦……”歌聲清脆悠揚,頗富感染力。
據介紹,舞台上40人皆為這支“涼山合唱團”的新成員——年齡在13至16歲不等的在校學生。而主要輔導他們的是“歌王”阿汝洛日,一個執念回鄉教書育人的90後。自2013年以來,在阿汝洛日等音樂老師指導下,這支來自“中國彜族民歌之鄉”的合唱團,不僅斬獲多項藝術類大獎,還讓不少學生走出大山,進入省内外多個知名音樂院校。
“大山的孩子有天生的音樂基礎,我希望他們有好的啟蒙,可以去追逐夢想。”阿汝洛日如是說。
最近,他們合唱動人的《祖國之子》,創作朗朗上口的《中國娃》,并拍攝精美的《教育之路》MV,讓這個大山裡的合唱團再次受到關注,同時也為更多有“音樂夢”的孩子插上了追逐夢想的翅膀。
執念“歌王”
一心回鄉教書,作夢想引路人
說起極富口碑的“涼山合唱團”,就繞不開合唱團的“主心骨”阿汝洛日。
被稱為“歌王”的阿汝自小熱愛音樂,高中畢業時以高分考入樂山師範學院音樂系,成為他們寨中第一個大學生。他的求學路看似圓滿,但實際上卻是充滿了波折。那是在阿汝小升初時,受家庭條件所限,他一度面臨辍學。“這讓我哭了好久,最後是爺爺偷偷送我去報的名。”
也正是這段過往,阿汝以其為素材,在今年創作出了朗朗上口的《教育之路》,并為這首歌拍攝了精美MV,而後流傳網絡成為網紅,同時也讓“涼山合唱團”聲名鵲起。
“當時能選的路有不少,歌舞團找過我,也可留校教書,還可以去北京上海或成都發展,但這些我都沒選。”9日,坐在足球場上,阿汝把吉他放在身旁,說起了他的初心。他說,從進入大學第一天,就有一個要去完成的夢想,“去當一名老師,回到家鄉。”而彼時,他已是知名樂隊“老彜腔組合”的成員。後來,還榮獲過安徽衛視中國農民歌會西部歌王、東南衛視一唱百和冠軍等榮譽。
終如其所願,阿汝大學畢業後來到雷波民族中學。
“音樂可以為這裡很多孩子圓夢,讓他們看到更廣闊的世界。”從2015年起,阿汝洛日和搭檔利用課餘時間,通過合唱團無償輔導熱愛音樂的孩子。據統計,兩屆“合唱團”共100多人中,已有5名學生考上四川音樂學院等高校,接受更為專業的音樂教育。
點燃夢想
40個孩子組成全新合唱團
9日上午10時許,校園裡響起廣播通知:“合唱團同學請到A區4樓音樂教室。”
10分鐘左右,30多位學生排排坐起,練習前幾天剛學會的《祖國之子》,“老團員都畢業走了,今年開學又新招了一批孩子,有40個,天賦都挺不錯。”阿汝洛日的搭檔周川傑介紹。
“尤其這兩個孩子,才練3天進步已經很大。”他說,一個是14歲的彜族女孩韓坤靈,另一個是14歲的漢族女孩楊花,“音準不錯,嗓音空靈。”
“小學時候看老師彈吉他,就被吸引了。”韓坤靈說,從那時起她就想學吉他,“這次合唱團招新,就和兩個同伴一起來報了名。”一首合唱歌曲剛練習完,16歲的盧芳姗姗趕來,在門縫和窗戶上觀望着排練,“他們唱的這首歌,我很早就會了。”她說,最早在廣播裡聽過,回家還用手機搜來聽,得空就學着唱,“不信的話,我現在就唱給你聽。”
雷波,作為中國彜族民歌之鄉,當地人張口就是歌。阿汝洛日說:“大山的孩子有天生的音樂基礎,我希望他們有好的啟蒙,可以去追逐夢想。”
而今,越來越多的孩子,因為“合唱團”而燃起“音樂夢”。16歲的蘇史日說,“我的夢想是當一名歌星。”16歲的龍銀春說,“把好多好聽的歌寫出來。”16歲的盧芳說,“讓所有人都能聽到我的歌聲。”14歲的楊花說,“我想做一名全能藝人。”15歲的豐石裡說,“我想當一名音樂家。”14歲的韓坤靈說,“我的夢想是當一名能帶給别人快樂的藝人。”……
29歲的阿汝洛日說:“我覺得我在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我不後悔。”
助力音樂夢
為了幫助孩子追夢,近年不少愛心人士和企業來到這裡。比如,中建三局西部投資公司聽聞他們的故事後,專門設立了“音樂夢想基金”。據該公司工會副主席張莉介紹,他們發現有孩子因經濟原因而放棄音樂夢。該基金的設立就是為幫助這部分孩子和無私奉獻的老師,助力他們共同追夢。
雷波縣委副書記李大鵬介紹,近年來,當地也在不斷加大教育投入,不僅實現一村一幼,全縣學校還開通遠程視頻網絡,實現“班班通”等。此外,雷波已在探索嘗試分層分類培養,比如開設音樂等“特色班”,為愛音樂的孩子搭建起好的平台。(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楊力攝影報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