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莊子人生觀

莊子人生觀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0 00:37:26

莊子在萬物本體論上有着獨到的見解,這種“萬物齊一”的思想塑造出曠達的性格來。基于對世界深刻的思考和對人生的透徹理解,莊子選擇了一種不拘泥于世俗的生活态度。

莊子先認識到萬物本質上是沒有區别的,故此或榮或辱,或貴或賤,或生或死全然不能影響到精神的自由。有人在《莊子》中讀出“阿Q精神”來,既然貴賤沒什麼不同,為什麼甘于貧賤而不追求富貴呢?必然是在現實社會中郁郁不得志的精神勝利法。這需要從莊子的價值觀中找尋依據。

莊子人生觀(人生觀和價值觀)1

對于世俗價值觀認為是“好”的事物,認為實現的人生價值。莊子幾乎是全部否認的。俗人認為要學富五車,才高八鬥;莊子說讀書不過是咀嚼古人的糟粕罷了。俗人認為要居廟堂之上,莊子說我情願做在泥巴裡打滾的烏龜。俗人認為生是快樂的,死是悲切的,莊子認為生死都是命,是自然的過程,沒必要哀,也不需要樂。莊子将自己理想中的人格分為四等,即:至人、真人、神人、聖人。

至人無己。至人在人生境界上體現出“無我”的旨趣,《莊子·田子方》進一步解釋到:“得至美而遊乎至樂,謂之至人”。“至善”、“至美”又具體體現在“逍遙”、“苟簡”、“不貸”三個方面。莊子說:“以遊逍遙之虛,食于苟簡之田,立于不貸之圃。逍遙,無為也;苟簡,易養也;不貸,無出也。”

莊子人生觀(人生觀和價值觀)2

真人無為。莊子認為老子、關尹子是古時候的真人,真人“不以人助天”,“以天待之,不以人入天”。如果說“至人”超越了“我”這個概念,則“真人”超越的是“人”這個概念。以天的角度從事,沒有所謂的親,沒有所謂的疏。行為舉止完全符合純粹的客觀依據,真人是“能體純素”的人,是純粹的、樸素的,先做到真人,才能得出真知。具體的标準是真人“與天為徒”,至人“與人為徒”。真人可以做到直接師法自然,按照天的道理來從事。至人這是按照真人所講的道理來從事。

神人無功。在《逍遙遊》中肩吾說姑射山有神人居住,他們不食五谷,吸風飲露。可見神人是由道術修為的人,可以“乘雲氣,禦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莊子》中關于“神人”的篇幅并不多,可以參考的依據隻有:“不離于精,謂之神人”,而“精”是後世道教重要的修煉屬于,精可以化氣,精足則正氣旺,精虧虛,則化氣不足;可以化血,精足則血旺,精虧則血虛;可以化神,精虧則神疲,精亡則神散。在中醫學中“精”是生命的本源,是維持生命活動的元動力。

莊子人生觀(人生觀和價值觀)3

根據如上的介紹,至人、真人大體上是“入世的”,在具體入世作為上所達到的層次不同。而神人是出世的,是專注于生命的修養。而至人、真人、神人能做到的聖人都能做到。《天下篇》中說:“不離于宗,謂之天人。不離于精,謂之神人。不離于真,謂之至人。以天為宗,以德為本,以道為門,兆于變化,謂之聖人。”

聖人無名。聖人是道家理想中的最高人格。《道德經》中說:“道恒無名”,聖人的一切跟都是跟“道”保持高度一緻的,這是基于“人法地,地發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基本邏輯。萬物皆自然,聖人亦自然。自然是自己本來如此,也是自生自滅,自成自消。人隻能輔萬物之自然,而不能幹預萬物規律,故此為無為,事無功,成無名。《莊子》的矛盾之處在于,既有對聖人肯定的表述,也有反對聖人的言論。這是莊子、及後學思想演化出“認識上的分歧”。

莊子哲學:宇宙觀和認識論

莊子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

極簡史:《莊子》的來龍去脈

轉載請注明出自【頭條号:極簡國學】

插圖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先聯系作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