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繼續聊聊“數字詩”,與上篇(數字詩(一):詩歌中的數字經曆,連“一二三四五”也成詩)不同,這篇,将帶給大家的是纏綿悱恻的愛情“數字”詩詞。
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愛情故事常為人津津樂道,且流傳在中國文學史上以及民間愛情故事中。他們愛情的開始源于司馬相如彈奏的一首《鳳求凰》,當然,司馬相如是在做客卓家時故意彈給卓文君聽的。在司馬相如的琴弦下,守寡不久的卓文君是“梅開二度”,徹底愛上了這位如意郎君。于是,卓文君不顧家中反對,夜奔成都,與家徒四壁的相如生活在一起。
後來司馬相如的賦文得到了漢武帝的賞識,升官達富更是準備納當朝官員的女子為妾,可因此而冷落了卓文君。卓文君見此,寫了一首“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的《白頭吟》,可仍然未挽回丈夫的心。終于,司馬相如回信了,但隻回了十三個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文君清楚,司馬相如信中的意思是“無億”,也就是沒有回憶。悲痛之下,卓文君以其的書信“十三字”的數字,寫下這首《怨郎詩》:
一朝别後,二地相懸。
隻說是三四月,又誰知五六年?
七弦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
九連環從中折斷,十裡長亭望眼欲穿。
百思想,千系念,萬般無奈把郎怨。
寫罷,卓文君是又附一篇《訣别書》。司馬相如收到妻子的信件并細讀完,不禁驚歎卓文君的才華橫溢。想着以前卓文君為其做的種種,想着兩人昔日的恩愛之情,司馬相如是十分羞愧,也再也沒提納妾之事了。至此,兩人是白頭偕老,終成一段佳話。
卓文君的“數字詩”寫的尤為巧妙,一句一言皆代表着心中的痛楚和怨恨。或許後世感念卓文君對其夫君的思念和怨念之情,就在詩文做了一個下阕,而這次的數字順序是倒序展開的:
萬語千言說不完,百無聊賴,十依欄杆。
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圓人不圓。
七月半,秉燭燒香問蒼天,
六月三伏天,人人搖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紅似火,偏遇陣陣冷雨澆花端。
四月枇杷未黃,我欲對鏡心意亂。
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轉。
飄零零,二月風筝線兒斷。
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為女來我做男。
不知是不是受到卓文君《怨郎詩》的影響,後世的詩詞作者在寫閨怨作品時,總喜歡夾帶着“數字”展開。特别是明朝詩人屈大均,他所作的“閨怨詩”是離不開“十三數字”的嵌入。他所作《閨怨》三首,且将一首作為典型,感受下“數字”下的閨怨情深:
六七鴛鴦戲一溪,愁人二十四橋西。
半天書斷三秋雁,萬裡心懸五夜雞。
蠶作百千絲已盡,烏生八九子初齊。
丈人何處聽鳴瑟,尺寸長垂雙玉啼。
上述所說的“數字詩”都是帶入“數字”才形成的,下面一首南宋女詞人朱淑貞寫的詞,她在苦訴衷腸之時寫下這首《斷腸謎》。不同于詩詞,這首是運用“數字”猜謎的形式展開:
下樓來,金錢蔔落;
問蒼天,人在何方?
恨王孫,一直去了;
詈冤家,言去難留。
悔當初,吾錯失口,
有上交無下交。
皂白何須問?
分開不用刀,
從今莫把仇人靠,
千種相思一撇銷。
不同于其他的“數字詩”,這首通過“數字”做成的謎面,足見作者的文學功底之深厚。當然,與卓文君一樣,若不是對方的無情負心,這才有了這些纏綿悱恻的愛情“數字詩”。朱淑貞的丈夫薄情寡義,她一番譴責,倒也成了這篇流傳千古的奇文。
朱淑貞造就的不僅僅是自己才識名滿天下,更是讓後世的喜好詩詞、追慕愛情的男女都為之效仿,著名的清朝女詞人顧春和乾隆皇帝都曾寫過來此的“數字詞謎”。乾隆有訛傳“一片兩片三四片”的數字詩,而這首有趣的“數字詞謎”雖效仿于朱淑貞的詞,卻也不失為乾隆的佳作:
下珠簾,焚香去蔔卦,
問蒼天,侬的人兒落在誰家
恨王郎全無一點真心話。
欲罷不能罷,吾把口來壓!
論文字交情不差,
染成皂難講一句清白話。
分明一對好鴛鴦卻被刀割下,
抛的奴力盡手又乏。
細思量口與心俱是假。
乾隆寫罷便問身邊官員,很多人認為皇帝寫的是一位女子的絕情之語,可這紀曉岚卻看出端倪。這乾隆皇帝模仿朱淑貞的《斷腸謎》,在每一句中隐藏了一位數字,而這數字同《斷腸謎》一樣,都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當翻開古代先賢為後世留下的諸多文章詩詞,細細品味後,一則才氣、二則深意、三則有趣。大千世界,熙熙攘攘,不妨停下腳步,靜下心來,感受古詩詞的魅力。
關注“南窗問秋”,一起追夢古詩詞數字詩(一):詩歌中的數字經曆,連“一二三四五”也成詩
南窗遺珠:蘇轼的這首詞,無盡的師生情更是人生的無盡感慨
張養浩的《山坡羊》,不單單隻有“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