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馬蹄筍種植廣西

馬蹄筍種植廣西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4 03:03:58

馬蹄筍的種植具有很廣泛的價值,對于農民朋友來說能夠帶來很豐厚的經濟效益,因此也形成了一套比較成熟的高産高效的馬蹄筍栽培技術。

馬蹄筍種植廣西(馬蹄筍高産高效栽培技術)1

一、選地整地

造林地選擇背風向陽、光照充足、坡度平緩、土層深厚肥沃、疏松透氣、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質土壤為宜,避開陡坡、高山風口及低窪積水、地下水位過低的地段。按株行距5×5米的規格進行塊狀整地,穴的規格為100×100×40厘米。

二、母竹選擇與種植

一般挑選上年産生的生長壯健、分支較低、無病蟲害、芽眼飽滿的一年生竹為母竹,整株掘取後再選具有色鮮黃、芽飽滿、根密而發達的壯齡鞭的種株,生活力強,以後發筍長竹好,并早發新鞭。清明前後1周種植最為适宜,種植實施腐熟欄肥50公斤/穴作底肥,在底肥上蓋5厘米細土,母竹莖稈斜向栽植,芽眼向兩側,葉芽平行于山坡坡向。

三、肥水管理

母竹種植28天後發根,以後每隔10-15天可施1次糞水,先稀後濃,立秋後停止施肥,以免新株受凍害;成林全年施肥4次,第1次為春肥,在春分後15天左右進行,施腐熟欄肥100-150公斤/叢;第2次為催筍肥,時間為5月,施進口的複合肥、尿素、人糞尿等速效性肥料,以促進多發芽、長好芽,施進口複合肥或尿素0.5-1.0公斤/叢,或人糞尿25公斤/叢;第3次為增産肥,時間為7-8月,此時是出筍旺期,結合挖筍後的筍穴封土施尿素水溶液或人糞尿,以促進多出筍、長大筍;第4次為落山肥,在9月上旬發筍末期,施入有機肥或焦妮灰等50-100公斤/叢。采用環狀施肥法。在割筍期間,若遇上六七天不下雨,應及時澆水。在梅雨期應做好排水工作,防止低窪處積水爛鞭。

四、調整竹林結構與覆蓋保暖

做到“去四留三調一二”的原則,即全面清除四年生以上的老竹,三年生竹留一部分,二年生竹留大部分,一年生竹基本留,使竹林結構一年生竹、二年生竹、三年生竹的比例為7:2:1,從而使立竹數穩定在12-15株/叢。用鋸末或稻草在冬季進行全面覆蓋,通過覆蓋增加土壤的溫度、濕度、增強防凍保暖的作用,從而提早出筍和增加筍的産量。

馬蹄筍種植廣西(馬蹄筍高産高效栽培技術)2

五、病蟲害防治

馬蹄筍主要病蟲害有竹煤病及竹牙蟲、竹織葉野螟等。發生病蟲害時及時清除枯枝,可用50%樂果噴霧防治竹煤病和竹牙蟲;用90%敵百蟲(1:200)或氧化樂果(1:1000)噴霧防治竹織葉野螟等蟲害。

六、采收與加工

挖筍的原則是:采裡留外,采高留低,采密留稀,采弱留強。在出筍初期(5月前)和末期(10月前)每隔5天挖1次;在出筍盛期每隔2-3天挖1次筍,同時留5-6株/叢粗壯筍作為母竹,保留筍基殘兜有1-2個飽滿的芽眼,以出“二水筍”。對筍穴進行施肥和封土處理,澆施尿素水溶液100克/穴左右,但必須在筍體切口結膜後才能澆施。在自然狀态下,馬蹄筍保存時間不長,隻有運用保鮮技術,對馬蹄筍進行深加工,生産水煮筍、切片、筍幹等一系列軟包裝産品,提高其附加值,才能增加馬蹄筍的效益。

馬蹄筍種植廣西(馬蹄筍高産高效栽培技術)3

農民通過掌握以上馬蹄筍的種植技術,可以帶來更大的生産效益,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改善農村的整體面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