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素處以默,妙機其微。飲之太和,獨鶴與飛。猶之惠風,荏苒在衣。
閱音修篁,美曰載歸。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脫有形似,握手已違。
【譯文】
作家平時保持着沉靜的思考,就會體會到沖淡的微妙。詩歌飽含着自然的氣勢,像伴随幽獨的白鶴一起高飛。這境界像和煦的春風,輕輕撫摸着你的素衣。
又好像響動的翠竹,柔聲呼喚你同歸故裡。偶然達到沖淡,并不困難,勉強追求,就會很少如意。作品如果停留在表面描寫,那就會和沖淡風格遠離。
《竹裡館》唐·王維
獨坐幽篁裡,彈琴複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獨坐敬亭山》唐·李白
衆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惟有敬亭山。
《滁州西澗》唐·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鹂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耶溪泛舟》唐·孟浩然
落景餘清晖,輕桡弄溪渚。
澄明愛水物,臨泛何容與。
白首垂釣翁,新妝浣紗女。
相看似相識,脈脈不得語。
《飲酒·其五》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