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律師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如果一定要用語言文字表述出來的話,我的體驗是:痛并快樂着!
但如果說要具備什麼能力,一定是以下幾點:
抗壓能力,強健的體魄,自律,邏輯思考能力。
首先,律師是一個挑戰性很強的工作,大多數法科生對律師的期待就是高薪,但在業内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則,實習期通常隻有2000左右的生活補貼,所以剛出校門懷有律師夢的學子被現實打一個措手不及,與此同時,還要完成師傅安排的繁瑣的輔助性的工作,24小時待命,在這個漫長的陣痛期,要面的的除了工作壓力,還有經濟壓力,所以,很多抗壓能力弱的學生在這個階段會選擇跳槽。
因此,假如經濟條件一般,同時經濟壓力又很大,要考慮下是否直接進入律師行業。
其次,身體素質條件,最基礎的頸椎腰椎不能出現問題,能經得住996彈性加班的曆練,如果20幾歲出現頸椎病,建議不要從事這個行業。加班、通宵、出差、外勤是常有的事,所以平時一定要有鍛煉身體的習慣。
另外,律師是一個對自律要求很高的職業。通常,獨立執業的律師除了開庭的時間,其他完全由自己安排,所以一些剛獨立出來的律師面對突如其來的自由,會感到不知所措,這很正常,通常需要半左右的時間去适應。
此時,就需要律師有超強的自我管理能力,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在生活中除了應對繁瑣的業務,也需要擠出時間來給自己充電,大量閱讀法律書籍和經典案例,或者利用自由時間鍛煉身體。所以在這種環境下,對自律的要求很高。當然,如果你想在行業内摸爬滾打幾年依舊平平淡淡,也可以不用對自己要求這麼高。
最後,要具備優秀的邏輯分析能力。
提筆能寫,張嘴能說,即你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文字書寫能力。
無論是說話、做事都要學會瞻前顧後思考,學會由點及線、由線到面地全方位綜合思考問題。學會換位思考,從不同維度去深度剖析問題本質,它的利與弊,得與失。這樣做的好處在于一方面能規避很多風險,另一方面能夠激發你的創意與靈感。但其實,這些都與律師的邏輯分析能力有關。
比如,針對這千頭萬緒的事務,有經驗的律師,會把項目和思路在紙上列一個清單,像提綱一樣列成核心的1、2、3點,然後根據要點再逐一分解,并進行深入思考……律師是最常使用“結構化思維”的人群了——不論是梳理事實,理清證據,還是圍繞項目階段做各種計劃……因為經常需要處理複雜的法律事務,所以律師需要具備的核心能力之一,就是要能把複雜的信息,梳理成清晰的邏輯。
推薦大家去用和訟的思維導圖,可以直接導出圖片,将梳理清晰的工作内容随身攜帶很方便。可以切換大綱,插入執行人與執行時間生成日程。
—END—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