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伽利略發明了第一支溫度計...今天我們要寫的就是這平平無奇,但是國民度一級棒的溫度計了。雖然近來街上用的、店裡賣的,都已經是紅外額溫槍、耳溫槍的天下了,但是誰心裡沒有一隻懷舊的水銀體溫計呢?
測溫原理
玻璃管溫度計是利用了液體熱脹冷縮的原理,不同液體有不同的熱膨脹系數,随着溫度的變化,體積也會變化。伽利略當年用的是水當媒介,而現在常見的有水銀、酒精、煤油等介質的溫度計。我們再考慮上沸點和凝固點的溫度,溫度計也就有了不同的适用場景,比如水銀的凝固點是 -39℃,在大東北嚴冬的室外,可能就要凝固沒法量溫度了...而酒精的沸點 78.5℃ 也不能用來測高溫的液體…
不過因為水銀暴露在外,會對健康和環境不利,我們九年義務教育的時候都在書上學到過日本那個水俣(yǔ)病吧?現在根據國際上《關于汞的水俣公約》,從今年起,我國也将禁止生産和進出口含汞産品,水銀溫度計也将逐漸退出曆史舞台(邊寫邊擡眼看了手邊的這根絕版貨)...
玻璃管拉頸
溫度計是由充滿水銀的玻璃泡和刻着刻度的玻璃直管構成的。首先要對直管進行拉頸處理。把玻璃管固定住,玻璃管邊旋轉,邊被火焰加熱。
玻璃管下方就用氣泵打入空氣,就讓加熱的玻璃管區域會逐漸形成一個氣泡,因為玻璃已經軟了,就跟小口吹了個氣球一樣...其他未加熱的地方,則還是細細的管道。
把玻璃管在氣泡處折斷,斷口就形成一個漏鬥狀...這是我們體溫計的直管部分了。
接泡處理
接泡處理指的是底下那個裝水銀的玻璃泡,要把它和玻璃直管結合在一起。取一根較短的中空玻璃管子,把這個漏鬥插入短玻璃管子上。
同樣上頭的直管邊旋轉,邊被火焰加熱,好讓它們熔接在一起。
漏鬥和短玻璃棒之間的管道,就這麼打通了!
體溫計的縮喉
體溫計和其他溫度計有一個重要的區别,就是測完溫度後,水銀溫度計的數據會保持不變,直到你用力地把水銀甩回原位(有時候甚至因為甩得過猛而摔碎)...這就要看體溫計的特殊結構了,注意看下圖,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間有一個彎曲的細管,叫做「縮口」。
制作過程就看手藝了:工人在縮喉燈上熔燒喉泡中部,然後鑷子再快速一夾,就形成一個彎折的扁狹通道...
體溫計在高溫時,水銀柱會膨脹上升,而當把體溫計拔出時,水銀遇冷收縮,就在縮口處斷開,直管内的水銀就不上不下,進退兩難,有種「前面的兄弟,為何不等我」的感覺,也就仍保持原來的水銀柱高度不變了。下面畫紅圈的就是縮口,水銀是在這裡分的手…
密封玻璃泡
接着用火焰加熱玻璃泡下部。
冷卻凝固後,就形成一個玻璃泡,這裡頭是用來存儲水銀的。
密封玻璃泡
水銀直接暴露在外面是對人體有害的,所以現在都用高科技的密封灌水銀法,下面這個大罐子就是灌水銀的裝置…先用真空泵抽出玻璃管内的空氣,然後真空的玻璃管就能把水銀吸入其中。
密封玻璃管
灌好水銀後,末端被火焰加熱并封閉。
刻度定點
接着就要給溫度計标記刻度點了。以前逛五金店,看擺在那邊的溫度計們标刻度好像會有些并不完全一樣?或長或短,刻度是有些細微差别。之前有一位小可愛對溫度計标刻度提出了以下觀點:
邏輯嚴密,十分正确!就是先灌的水銀,然後把溫度計放在固定的幾個溫度,例如 35 、42℃,做個記号進行定點(這裡是用小刀标石蠟...)
因為玻璃管的毛細大小并不完全一樣,所以标記的位置也不相同。接着要将這兩個标記和一個網格紙進行比較,從而将标定位置相同的分為一類,刻上合适的刻度表,也就是每一支這樣操作完成出廠的溫度計或體溫計,他們的度量都準,但刻線可能并不一樣。
人工檢定
接着還要做人工的檢定,這裡的活兒還挺多的,比如玻璃表面是否光滑均勻?刻度是否清晰?管内有無雜質等等...體溫計雖小,工序真是挺多。
也隻有經過這些工序之後的合格體溫計,才可以包裝出廠後送到各大醫院、診所、藥房、商店進行售賣。
等等!小編還有話說
小時候打破溫度計,驚奇地發現水銀珠在地上居然是圓滾滾的?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我興奮地玩半天(危險!!!請勿模仿!),直到聽到聲響的家人趕來差點揍我一頓。每每回想,總有一種命大的慶幸和後怕...我都忘記有沒有開大窗通風過了...
校對:Cast 江小喪
截圖:陽哥
文中 Gif 截取自 Discovery 的《How it's Made》S12E03 以及央視科教《走近科學》解碼科技史20180430》
來源:有趣的制造 中科院物理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