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句的“起承轉合”是布局謀篇的基本章法,賀知章的《回鄉偶書》我們背了幾十年,但是對于此詩的布局謀篇你了解過嗎?筆者今天和大家一起學習。
【原文與譯文】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鬓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該絕句是賀知章返回故裡的感懷詩。首聯詩人置于熟悉而又陌生的故鄉環境中,心情難于平靜。數十年久客他鄉的事實,使自己的“老大”之态,暗寓鄉情無限。尾聯從鄉村兒童方面的感覺着筆,極富生活情趣。自己不常回家,兒童那能認識自己這“老頭”,也隻能笑問客從何處來了。
【作者與背景】
賀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漢族,唐越州(今紹興)永興(今浙江蕭山)人,賀知章詩文以絕句見長,除祭神樂章、應制詩外,其寫景、抒懷之作風格獨特,清新潇灑,著名的《詠柳》、《回鄉偶書》兩首脍炙人口,千古傳誦。
創作背景
天寶三載(公元744年),賀知章辭官告老返回故鄉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此時他已有八十六歲,距他中年離鄉已有五十多個年頭了。人生易老,世事滄桑,心頭有無限感慨,而作兩首一組的《回鄉偶書》,這是第一首。
【作意與作法】
此詩有“近鄉情更怯”的意味。
首句“少小”至“老大”,即說“久客他鄉”。二句“鬓毛摧”緊承“老大”,三四句即從二句生發,“鬓毛摧"故“不相識”,“不相識”故“問”,自有一定層次。
絕句之法,要婉曲回環,删蕪就簡,句絕而意不絕。該絕句以第三句為主,第四句發之,有實接,有虛接。承接之間,開與合相關,反與正相依,順與逆相應。起承二句自然,如宛轉變化工夫。該絕詩四句的起承轉合的方法,能夠自如參透。
【讀詩啟示】
絕句的“起承轉合”如何運用,寫好詩的基礎,我們在讀詩,習作詩中,要認真領悟,更好把握,才能提升自己水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