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娛樂

 > 中東少兒電影

中東少兒電影

娛樂 更新时间:2024-10-05 05:42:43

美國家庭/劇情/兒童電影《何以為家》,于2019年上映,由納迪·拉巴基導演,納迪·拉巴基 KhaledMouzannar 編劇,影片講述了法庭上,十二歲的男孩贊恩向法官狀告他的親生父母,原因是,他們給了他生命。是什麼樣的經曆讓一個孩子做出如此不可思議的舉動?故事中,贊恩的父母在無力撫養和教育的狀況下依然不停生育,作為家中的長子贊恩,弱小的肩膀承擔了無數生活的重壓。當妹妹被強行賣給商販為妻時,贊恩憤怒離家,之後遇到一對沒有合法身份的母子,相互扶持勉強生活。然而生活并沒有眷顧贊恩,重重磨難迫使他做出了令人震驚的舉動……。

《何以為家》(《迦百農》)2018年,黎巴嫩第91屆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提名,第71屆戛納電影節評審團獎。影片講述了一個12歲叙利亞難民男孩贊恩在黎巴嫩流浪的故事。獄中的他狀告父母,罪名是父母讓他來到這個世界,卻沒有好好的撫養他。聽上去很荒誕,但它卻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影片展現了黎巴嫩境内難民生活的真實性與殘酷性,這也是它備受國際贊譽的主要原因。而幾位小演員的本色演出更是本片的一大看點。為了讓觀衆意識到故事的真實性,導演納迪·拉巴基選擇一批真實生活于該地的群衆演員出演本片。她說:“演員必須曾經經曆過這樣的生活,沒有那些将這部電影作為維護他們的奮鬥目标的旗幟的人們,就沒有這部電影”。影片叙事平實,卻引人深思。所謂的人權包含生存、自由、尊嚴等基本權利,也應該包含接受撫養、教育與被愛的權利。沒有基本撫育能力的人是否應該毫無節制的生小孩?這句質問很尖銳,也很複雜。它牽涉了成人的生育權,還暗含兒童的受教育權。愛與被愛,究竟是一種自由權利,還是一種義務與責任?這一部優秀電影讓人思考的問題還有很多,它們幾乎都是底線問題,卻在貧困的戰亂地區成為了不可逾越的難題。迦百農是聖經中的地名,在加利利海附近,據稱耶稣在開始傳道時遷居此地,有不少神迹和重要的事情在這地方發生。然而就是這樣一處聖地,在千百年後卻淪為了苦難叢生之所。宗教與信仰并未能拯救這裡的人們,甚至還間接帶來了戰争與仇恨。兒童作為最為無辜的受害者,他們所發出的呐喊是否能傳遞至那些發動戰争的利益尋租層呢?斬獲國際大獎也許能提高它的關注度,但對于世界格局的主宰者來說,這隻是蚍蜉撼樹。

中東少兒電影(從何以為家追溯中東地區兒童電影)1

《養家之人》2017年,阿富汗第90屆奧斯卡獎最佳動畫長片提名。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阿富汗女孩帕瓦娜,她們一家生活在塔利班的嚴酷統治之下。帕瓦娜的爸爸被迫害入獄,為了養家糊口,她隻能僞裝成男孩打工掙錢……簡介中的悲慘還不及影片(94分鐘)内容的十分之一。而我們也知道,阿富汗的真實情況,遠比電影的全部還要殘酷十倍。故事有着非常深刻的内涵,包括卻不僅限于殖民侵略、戰争、苦難、宗教壓迫、女性地位、人性堕落等。絲綢之路上的阿富汗,曾是世界交通的樞紐,高尚與榮耀之鄉,讓東西方互通有無;它曾有高度的文明,也産生了衆多的哲學家與科學家;數千年來,無數征服者的鐵蹄踐踏着這片土地,波斯、馬其頓、印度、蒙古……以及近代的蘇聯與美國。這個國度的人民,也曾體驗過短暫的和平滋味,孩子們都會去讀書,女人們也能上大學。然而好景不長,塔利班統治下的阿富汗無比黑暗,嚴酷的宗教政策壓迫着人民,特别是婦女。她們無法像正常人一樣接受教育,甚至連家門都不得邁出,自由與快樂都被剝奪。故事的小主人公帕瓦娜是個11歲的小女孩,她的舉動很容易讓我們聯想到代父從軍的花木蘭。然而事實上,她有着木蘭的堅毅與勇氣,卻遠沒有木蘭那樣的武藝與運氣。《養家之人》的結局是充滿陽光的,它以動畫片的形式給予觀衆希望。但這并不能掩蓋大部分阿富汗人真實生活的無望與無奈。他們幾乎不太可能在影院看到這部電影上映,所謂光明的人生更是遙不可及。

中東少兒電影(從何以為家追溯中東地區兒童電影)2

《野馬》2015年,土耳其第88屆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提名。故事發生在土耳其北部的一個村莊裡,拉蕾和她的四個姐妹因為在放學回家的路上與男孩子們天真爛漫地打鬧而被定性為一樁傷風敗俗的醜聞,繼而引發可怕了的後果。家庭變成了監牢,五姐妹從此告别了學校,淪為未來包辦婚姻的獻祭。她們向往自由,渴求逃離監禁生活。結局有喜有悲,總體走向還是光明的。影片對土耳其的陳規陋習提出了尖刻的批判,尤其是對待女性青少年的不尊重與道德禁锢,這種現象普遍存在與宗教統治之下的中東地區。女孩兒們的問題往往不是該地區的主流問題,她們的被漠視甚至無視恰恰證明了中東社會體制的愚昧與落後。《野馬》得以拍攝上映,是一種對于傳統的挑戰,也是一種勝利。就像國内很多狹隘之人鄙視張藝謀通過掀國醜在國外拿大獎一樣,《野馬》的主創同樣也會招緻土耳其部分國人的憤恨。這種自爆家醜的行為從根本上來說其實是一種社會進步的象征。知恥而後勇,不知羞恥、怯于面對才是永恒醜陋的。

中東少兒電影(從何以為家追溯中東地區兒童電影)3

《希布》2014年,約旦第88屆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提名。故事發生在1916年的瓦迪拉姆沙漠,一個年輕的貝都因男孩希布跟随哥哥踏上了一段危險的旅程。希布(Theeb)是狼的意思,他能否從險象環生的沙漠裡活着走出來,決定因素在于他是否能學會像狼一樣生存。故事相當平淡,卻能給人以過目不忘的深刻印象。它的殘酷在于主角是一個孩童,而幼小的他如果想在宗教、部落間的戰争夾縫中求生存,就必須學會像狼一樣冷酷無情的觀察他人,不相信任何人,孤獨而隐忍的蟄伏、出擊、再蟄伏……中東地區之所以有那麼多仇恨,也許與從兒童開始就潛移默化的狼性思維灌輸有關。本片雖然直接描寫的是上世紀初期沙漠裡的貝都因人,但從廣義上來說也是中東穆斯林群像的一處縮影。

中東少兒電影(從何以為家追溯中東地區兒童電影)4

《追風筝的人》2007年,阿富汗第65屆美國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這是一個大家更為熟知的故事,因為同名原著很有名,是美國2005年排名第三的暢銷書。故事圍繞阿富汗的兩個少年展開,一個是富家少年阿米爾,另一個是家中仆人的小孩哈桑。他們喜歡一起放風筝,因為隻有在放風筝時他們之間的關系是平等的,而放風筝讓他們配合默契,并因此成為了超越階層的朋友。之後的故事裡人性的黑暗面占據了上風,怯懦、猜忌、陷害、背叛……阿米爾的内心發生了可怕的扭曲。蘇聯入侵阿富汗的戰争冰封了這段隔閡,也斬斷了兩家人的聯系。阿米爾離開了故土,來到了美國。他一直未能抹去心中對于哈桑的愧疚與悔恨,在得知哈桑其實是他的同父異母弟弟後,他踏上了重歸故裡的救贖之路……故事的可怖性在于少年階段那蠢蠢欲動的邪惡心理,在階級歧視下的生根與萌芽,最後不加約束的瘋狂生長。它泯滅了孩童原本應該擁有的天真無邪,過早踏入了成人社會的争鬥與背叛。因利而生的戰争在其中起到了加重災難的惡果,哈桑的下一代深受其害,他的悲慘程度要遠勝他們的父輩。那種“追風筝”的恬淡生活永遠的離開了戰區孩童。他們也如斷線的風筝一般在戰争的陰霾下飄零、墜落,被無情而殘忍的踐踏、玷污……《追風筝的人》讓我們看到了孩童心靈上的傷痛究竟會有多深?它的裂痕跨過了大洋,無盡的海水都無法将之填滿。

中東少兒電影(從何以為家追溯中東地區兒童電影)5

《小鞋子》(《天堂的孩子》)1997年,伊朗第71屆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提名。我對本片印象深刻,因為它在1999年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的争奪中輸給了《美麗人生》。然而它帶給我的感動卻絲毫不亞于後者,多年前觀看時我忍不住落淚了。這是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主角是一對伊朗小兄妹。哥哥不慎把妹妹的鞋子弄丢了,兄妹都知道這筆開銷會招緻父母的呵斥乃至暴打,于是配合隐瞞了事實,輪流穿鞋去上學。妹妹每天為不合腳的鞋子而自卑,哥哥則因為要等鞋子每天上學都遲到,但也因此練就了非凡的奔跑能力。終于有一天,一次長跑比賽的季軍獎品(一雙新球鞋)吸引了哥哥的目光。電影的後半段,哥哥都在不懈的奔跑,為了拿到第三名他跌倒了又爬起來,不顧一切的奔向終點。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力求保住第三的他陰差陽錯的第一個沖過了終點線。當所有人都來向他祝賀勝利時,哥哥卻淚流滿面,因為他要的不是冠軍,而是季軍的那雙球鞋……《小鞋子》的故事催人淚下,我很難想象有人看後會不落淚。它是中東兒童題材裡不涉及戰争與苦難的少數派之一,它繼承了《白氣球》(1995年)那種伊朗兒童電影的童真氣質,用平實而質樸的鏡頭去展現孩子們的天真與爛漫。那是一種對于親情的愛護與單純的善良,我們為之動容,為之感動。因為我們的内心裡永遠住着一個孩童,他是我們被殘酷社會暴擊之後唯一的避風港。隻有回到那裡,我們才能感受平靜,回味溫暖。

中東少兒電影(從何以為家追溯中東地區兒童電影)6

中東,是古代人類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曾經産生過無比燦爛的人文藝術、自然科學的碩果,也是如猶太教、基督教與伊斯蘭教等宗教信仰的源泉之地。然而可悲的是,由于它地處東西方世界交流的戰略位置,自古以來它便是兵家必争之地,這裡的戰争幾乎從未停止。而宗教的紛争更是讓這片是非之地染上了全球信仰的鮮血,如十字軍東征式打着宗教旗幟的侵略戰火至今仍在這片土地上燃燒。石油的出現,更是讓單純的宗教信仰之争與更為複雜的意識形态之戰都成為了書面上的借口,巨大的财富與資源注定了這片土地原罪般的苦難。雖然猶太人與穆斯林歸根結底是同宗同源的兄弟,但睚眦必報的民族性格似乎共同流淌在這兩個兄弟民族的血液裡,稍加挑唆便如火藥桶般煙花四濺。中東地區吸引着全球的目光,也承受着不能承受之痛。而這其中,兒童的苦難首當其沖。宗教與部族的紛争,東西方勢力的博弈都讓中東地區的社會生态嚴重破壞,孩子們得不到教育、醫療甚至衣食住行的基本保障。但每天主流媒體報道、關注的,仍然是石油的價格、資源的分配、戰争的進展與政治的斡旋。上鏡的永遠是布倫特原油價格,政客彼此笑談或是劍拔弩張的談判桌,美國大兵的直升機起落,國王大亨的一擲千金與慷慨軍購……有誰關心過那裡孩子們的生存與生活?幸而還有一幫電影人在用他們搖曳的攝像機記錄着焦土之城中孩子們的點點滴滴,盡管這些影像非常零星,不夠全面,卻仍然能引發世界性的關注與思考。這也是此類電影屢屢提名重大電影節獎項的原因。如何更加真實、客觀的看待它們所呼籲的人道主義問題,不僅僅需要觀衆認知水平的提升,更需要全人類道德水平的改良與重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娛樂资讯推荐

热门娛樂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