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營改增的主要内容和意義是什麼

營改增的主要内容和意義是什麼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12 20:49:33

營改增的主要内容和意義是什麼?“營改增”的意思是營業稅改增值稅,是指以前繳納營業稅的改成繳納增值稅其中營業稅是對在中國境内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産或銷售不動産的單位和個人,就其所取得的營業額征收的一種稅,是地方政府的主體稅種,稅收收入全歸地方财政,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營改增的主要内容和意義是什麼?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營改增的主要内容和意義是什麼(究竟為什麼要進行營改增)1

營改增的主要内容和意義是什麼

“營改增”的意思是營業稅改增值稅,是指以前繳納營業稅的改成繳納增值稅。其中營業稅是對在中國境内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産或銷售不動産的單位和個人,就其所取得的營業額征收的一種稅,是地方政府的主體稅種,稅收收入全歸地方财政。

增值稅是對銷售貨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及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就其實現的增值額征收的一種稅,有增值就征稅,無增值不征稅,是中國最大的稅種。

增值稅是中央和地方共享稅,由國稅局征收,稅收收入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享,營改增之前中央财政得稅收收入的75%,地方财政得25%,營改增之後分享比例改為五五分成。營業稅和增值稅都是流轉稅,即對商品及服務的流轉額進行征稅的稅種,與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等對所得進行征稅的所得稅對應。

“營改增”在全國的推開,大緻經曆了以下幾個階段。

2011年11月17日,經國務院批準,财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下發營業稅改增值稅試點方案。

從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開展營業稅改增值稅試點。

自2012年8月1日起至年底,國務院将擴大“營改增”試點至8省市;

2013年8月1日,“營改增”範圍已推廣到全國試行,将廣播影視服務業納入試點範圍。

2014年1月1日起,将鐵路運輸和郵政服務業納入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至此交通運輸業已全部納入“營改增”範圍;

2016年3月1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自2016年5月1日起,中國将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将建築業、房地産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全部納入“營改增”試點,至此,營業稅徹底退出曆史舞台,這是自1994年分稅制改革以來财政體制改革的又一項重大舉措。

那麼中央究竟為何要實行“營改增”,想必自然是有諸多益處,且符合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形勢,故而中央這些年來積極推動這項改革。“營改增”的積極效應如下:

第一,“營改增”将以往造成增值稅鍊條斷裂的環節完全納入征收範圍,形成完整的征收鍊,可以有效地避免偷稅漏稅,提高征收率。

企業如果想減少自己的稅收,就必須加強對上下遊企業的監督,因為想要自己減稅,就要通過做低自身利潤這種方式,而做低利潤要麼是做低自身的收入,要麼是做高自身的支出,但這兩種方式如今卻不是這麼簡單了。

做低收入就意味着做低下遊企業的支出,下遊企業可抵扣的支出少了也就意味着多繳稅,那他自然不樂意。同樣做高支出也意味着做高上遊企業的收入,上遊企業的收入高了要繳的稅也就多了,他自然也不樂意。

幫着别人弄虛作假的代價是造成自己損失的話,那這個弄虛作假自然就沒什麼人去做了。如此形成一個“環環征稅,層層抵扣”的增值稅鍊條,促使上下遊企業之間的相互監督,再加上增值稅發票是有期限的,這樣上下遊企業都會及時進行發票的管理,慢慢低形成一個稅控的良性循環,也給稅務機關也省了不少不必要的麻煩。

第二,“營改增”可以減少重複征稅。營業稅是對營業額征稅,也就意味着一項勞務的流轉過程越多,要重複繳納的營業稅也就越多。所以對多數行業來說,增值稅稅負遠低于營業稅,這一改革舉措降低了企業稅負,達到結構性減稅的目的,當然也會有個别企業增稅的情況,但整體來說,現在增值稅的稅收收入比原來改革前的增值稅與營業稅的稅收總額是要低的。

第三,“營改增”打通了第二産業和第三産業的增值稅抵扣鍊條,促進了專業化分工協作,有利于工業與服務也深度融合發展,形成完善的産業配套體系,推動我國的産業轉型升級,調動第三産業發展的積極性,助推服務業的發展,這符合我國經濟現階段的供給側改革的要求。

第四,“營改增”有利于促進社會分工的專業化和服務外包,,因為現在改革後外包服務進入了抵扣,企業可以因此少繳稅,故也樂意将一些服務外包出去,這有利于促生大量研發、技術文化方面的小微企業,有利于“大衆創新,萬衆創業”。

第五,“營改增”統一了貨物勞務稅制,優化了稅制結構。從稅制建設的角度看,簡化了稅種,統一了稅制,從企業角度看,簡化了企業的稅務管理。在今年的兩會上,中央更提出了簡化增值稅稅率的稅法, 要将現有的四檔增值稅稅率簡并成三檔,這将使我國的稅制朝着更加簡明優化的方向前進。

第六,“營改增”短期來看是财政減收,但因此給企業帶來的效益和給市場帶來的活力,将會給經濟帶來新的刺激,有利于經濟結構調整,産業轉型升級,推動專業化發展和技術進步創新,推動服務業比重上升,促進可持續發展,從而增強經濟增長的内生動力,推動經濟的繁榮,而經濟的繁榮也即意味着稅基的拓寬,從長期來看是有利于财政增收的。政府犧牲眼前的财政收入而謀求長遠,是以達到政府财政收入和企業發展的雙赢。

綜上所述就可發現,營業稅改征增值稅既然有這麼多好處,那中央自然願意推進這項改革,利國利民,國家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政權才會穩固,反過來說政權穩固了,國家才能安心謀發展以立于世界,中國的發展壯大才能在世界格局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有更大的話語權在世界發聲以促生更有利于中國的國際經濟政治規則和秩序,從而更有利于國民經濟的發展和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但是這項改革中間有一個問題,就是營業稅是地方主體稅種,地方财政有相當大一部分來源于營業稅,如果把地方财政的主體稅種弄沒了,地方豈會願意?那自然是不願意。

是故中央在改革之際稱會把原先營業稅改成增值稅的這部分錢全額返還給地方财政,再到後來,經過計算,将增值稅的共享比例由中央和地方75:25改成50:50分成,維護了地方财政的利益,體現了十八屆三中全會的“保持中央和地方财力格局總體穩定的要求“,以順利推進“營改增”這項改革。

但是這項營改增後中央與地方的收入劃分的過渡方案畢竟是個過渡方案,接下來如何變動當前仍不知曉,且由此派生的問題是地方稅體系的構建問題,該推出哪些稅以構成地方稅的主體稅,以補充地方稅權,這些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作者:鄭彬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