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一期,紫牛新聞《侯教授的文化簡史》欄目請侯教授來說一說“中國老鼠文學形象簡史”。
過了臘八就是年,馬上就到農曆鼠年了,按慣例應該“鼠年話鼠”,說點老鼠的吉祥典故。但是在漢語文化中,老鼠往往代表着負面的意蘊。
《詩經》裡的“碩鼠”,諷喻的是貪官污吏,《荀子》裡的“鼯鼠五技”,諷刺人無專精。《史記》裡有“鼠竊狗盜”,《漢書》裡說“投鼠忌器”,看起來都不是什麼好典故。
關于鼠的成語,也大都形容人猥瑣卑鄙,“膽小如鼠”是說人膽小,“賊眉鼠眼”是說人神情鬼祟,“鼠肚雞腸”是說人氣量不夠,“鼠目寸光”是說人見識短淺,“抱頭鼠竄”是說人狼狽奔逃....可以說把鼠眼、鼠膽、鼠肚、鼠腿奚落個遍,但在民間傳說裡,也不乏有些關于老鼠的好故事。
傳說天地之初,渾沌未開。這個關鍵時候是老鼠勇敢地把天咬開一個洞,太陽的光芒終于出現,陰陽就此分開,民間俗稱“鼠咬天開”,老鼠也成為開天辟地的英雄。“老鼠嫁女”、“老鼠娶親”的年畫和剪紙也能在不少地區的過年習俗見到。
1、 十二生肖裡,老鼠比龍先出現
用十二種動物代表十二地支,代表人出生年份的屬相,在中國由來很久。1975年12 月,湖北雲夢睡虎地發掘兩批秦代竹簡,其中有關“盜者”的内容:“子,鼠也,盜者銳口,稀須,……醜,牛也,盜者大鼻長頸,……寅,虎也,盜者狀,希須 ,面有黑焉。卯,兔也,盜者大面頭。辰,盜者男子,青赤色……巳,蟲也 ,盜者長而黑蛇目。午,鹿也,盜者長頸小哘,其身不全。……未,馬也,盜者長須耳。申,環也,盜者圓面……酉,水也……戌,老羊也……亥,豕也。”
這和現在的十二生肖已經非常接近了,子鼠排在第一,但是應該對應龍的辰未寫生肖,午對鹿,未對馬,戌對老羊,和現在略有不同。1986 年4 月,甘肅天水放馬灘秦代墓葬出土甲、乙兩種《日書》竹簡,年代與睡虎地秦簡相近。甲種竹簡也有盜者的記錄:“子,鼠矣。醜,牛矣。寅,虎矣。卯,兔矣。辰,蟲矣。巳,蛇矣。午,馬矣。未,羊矣。申,猴矣。酉,雞矣。戌,犬矣。亥,豕矣。”這一組生肖和地支的對應關系,除了“辰蟲”外,與現在完全相同。這也就是說,在十二生肖裡,龍其實是出現最晚的,以老鼠領銜的其它生肖,早在先秦時候就已經基本定型了。
在中國,十二生肖完全定型是在漢朝,東漢王充的《論衡》裡說:“午馬也,子鼠也,酉雞也,卯兔也。水勝火,鼠何不逐馬?金勝木,雞何不啄兔? 亥豕也,未羊也,醜牛也。土勝水,牛羊何不殺豕?巳蛇也,申猴也。火勝金,蛇何不食猕猴.......”
順便說一句,為什麼十二生肖裡有老鼠沒有貓呢?實際上家貓出現比較晚,人把貓作為寵物,大概是唐代以後的事情。在唐以前,人們隻見過野外的狸貓,人和貓的關系并不是很密切,不像老鼠一樣對人的生活影響巨大。
最遲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們已經将十二生肖作為屬相用于說明人出生的年份了,《北史·宇文護傳》記述後周權臣宇文護的母親給他的信:“昔在武川鎮生汝兄弟,大者屬鼠,次者屬兔,汝身屬蛇。”這個屬鼠的就是宇文護的長兄宇文什肥,他出生于公元508年。這裡關于屬鼠屬兔的說法,和今天的用法已經沒有任何區别了。
張方林老鼠剪紙作品
2、古代那些關于老鼠的詩歌
古代關于老鼠的詩歌雖然不大,但也不乏精彩作品。最早的“詠鼠詩”,出現在《詩經》。《詩經》的《國風》中有兩首以鼠為題的詩,一首是《相鼠》,一首是《碩鼠》。《相鼠》第一章寫到:“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這其實是句罵人的話,翻譯成白話文,就是“看那老鼠還有皮,做人怎能不知禮。做人如果不知禮,何不早早就去死。”其實是諷刺人沒皮沒臉。這首詩後面的兩章“相鼠有齒,人而無止;人而無止,不死何俟?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而無禮,胡不遄死”,也屬于同義聯章,都是同樣的借鼠罵人。
《碩鼠》則是用比的手法,用大老鼠喻貪官污吏剝削者。我們來看第一章“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逝将去女,适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翻譯成白話文就是“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許吃我種的黍!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卻對我不照顧。發誓定要擺脫你,去那樂土有幸福。那樂土啊那樂土,才是我的好去處!”
兩晉時期著名文學家、訓诂學家、風水學者郭璞也寫過幾首關于鼠的詩,傳世的有《鼮鼠贊》、《飛鼠贊》、《鼯鼠贊》、《鼷鼠贊》、《鼫鼠贊》五篇。除了鼫鼠就是普通田鼠之外,其他這些鼠各有神奇之處。實際上早在《山海經》,就記載了幾種會飛的神奇鼠類,比如《北山經》裡有飛鼠,“有獸焉,其狀如兔而鼠首,以其背飛,其名曰飛鼠。”這個飛鼠看起來像是蝙蝠。《北山經》裡還有耳鼠,“有獸焉,其狀如鼠,而菟首麋身,其音如獋犬,以其尾飛,名曰耳鼠,食之不睬,又可以禦百毒”,這個動物用尾巴飛翔。
此外,《中山經》裡有種叫狙如的神獸,“其狀如嬪鼠,白耳白喙,名曰狙如,見則其國有大兵。”也似乎和鼠有關。郭璞是個博物學家,也是研究《山海經》的專家,除了這種類繁多的“鼠輩”,他還為不少當時少見的動物乃至傳說中的動物寫過“贊”,比如九尾狐、猩猩、驺虞、大象、豪豬、駱駝、白狼、螢火蟲、比翼鳥、比目魚、比肩獸之類。
這組詩歌是除了《遊仙詩》十九首外他最值得關注的詩歌。郭璞長期生活在南京,墓地至今猶存,就在南京的玄武湖公園裡。
唐代詩人曹邺的《官倉鼠》,用官倉鼠比喻肆無忌憚地搜刮民脂民膏的貪官污吏,比《詩經》中的《碩鼠》還要直接。“官倉老鼠大如鬥,見人開倉亦不走。健兒無糧百姓饑,誰遣朝朝入君口!”在災荒之年,官倉裡積滿糧食,老鼠吃得肥大如鬥,下層士兵和窮苦百姓卻忍饑挨餓。
宋代大詩人梅堯臣的《同謝師厚宿胥氏書齋聞鼠其患之》,寫的則是晚上睡覺被老鼠騷擾的事兒,“燈青人已眠,饑鼠稍出穴。掀翻盤盂響,驚聒夢寐辍。唯愁幾硯撲,又恐架書齧。癡兒效貓鳴,此計誠已拙。”人一熄燈,老鼠就出洞,掀翻盤碗,吵得人無法再睡。又怕它打落硯台,又怕它去咬壞藏書,簡直是沒有辦法。家裡小孩學貓叫,想把這老鼠吓走,可是經驗豐富的老鼠們,壓根就不理睬!
有鼠患自然就要靠貓,但貓兒不是永遠都靠得住,宋代胡仲弓的《睡貓》詩寫到:“瓶中鬥粟鼠竊盡,床上狸奴睡不知。無奈家人猶愛護,買魚和飯養如兒。”老鼠把米缸裡的糧食都快偷光了,那貓懶懶地睡在床上一無所知。但是家人還是如此寵愛這隻貓,買魚喂飯,把它當自家兒女一樣。
類似這樣的詩,陸遊也曾經寫過。可見不能抓老鼠的寵物貓,在宋代就已經很流行了。明初龔诩的《饑鼠行》古風則是對上面梅堯臣詩和胡仲弓詩場景的“整合”:“燈火乍熄初入更,饑鼠出穴啾啾鳴。齧書翻盆複倒甕,使我頻驚不成夢。狸奴徒解誇銜蟬,但知飽食終夜眠。癡兒計拙真可笑,布被蒙頭學蟬叫。”老鼠猖狂,貓兒無作為,主人隻能徒呼奈何。龔诩在燕王朱棣起兵時曾守南京金川門,朱棣奪位後他改名換姓逃到了常熟,這首詩其實也有對政治的暗喻。
張方林老鼠剪紙作品
3、古代小說裡的“老鼠精”
在中國古代小說裡,老鼠精也不少見,比如《西遊記》裡就有好幾隻。第二十一回裡有個黃風嶺黃風洞的黃風怪,後來被靈吉菩薩降服,菩薩向孫悟空介紹此妖來曆,“他本是靈山腳下的得道老鼠,因為偷了琉璃盞内的清油,燈火昏暗,恐怕金剛拿他,故此走了,卻在此處成精作怪。
”第八十一回裡陷空山無底洞有個女妖,活捉了唐僧要與她成親。後來第八十三回哪吒向他父親托塔李天王道出她的根底:“她的本身出處,喚做金鼻白毛老鼠精;因偷香花寶燭,改名喚做半截觀音;如今饒她下界,又改了,喚做地湧夫人是也”,“三百年前成怪,在靈山偷食了如來的香花寶燭,如來差我父子天兵,将他拿住。拿住時,隻該打死,如來吩咐道,積水養魚終不釣,深山喂鹿望長生,當時饒了他性命。積此恩念,拜父王為父,拜孩兒為兄。”《西遊記》裡這倆老鼠精,一個偷佛祖靈山的香油,一個偷如來的香花寶燭,真可謂是一對鼠中神偷。
清代晚期無垢道人的小說《八仙全傳》裡還描寫了一位老鼠修成正果的。有次大水災,橋梁被沖毀,村民無法逃難,有個老鼠銜枝搭橋,救護衆人,最終力竭而死,被大水吞噬。這一舍生取義的壯舉感動了仙人文美真人,他賜給這隻老鼠一枚仙果,助其長出翅膀,并收其為徒,最終修成正果,成仙得道,這就是八仙之一的張果老。
中國文學中大量出現精怪故事是從《搜神記》開始的。《搜神記》裡就有一則老鼠精的故事。這個故事裡的鼠妖脾氣非常暴躁。說有位太守正在上班,忽然衙門屋子裡爬出一隻大老鼠,口吐人言,預言道太守你會在某時某刻死掉。面對這隻會說人話的鼠妖,太守處變不驚,理都不理。如此反複數次,太守都不回應它。這頭鼠妖很生氣,憤然曰“爾不應死,我複何道”?之後,鼠妖自己就把自己給氣死了。在《列異傳》和《幽冥錄》裡都有類似的故事。
也有鼠妖為禍人間的,比如宋代《太平廣記》引了唐代《潇湘錄》裡一個叫《逆旅道士》的故事,是說有一群少年在長安攔路搶劫殺人,有一位道法高深的道士,用古鏡法寶照他們,他們便紛紛現出原形,紛紛丢盔棄甲而逃,原來是一群老鼠精。而在小說《隋唐演義》的結尾,借仙人之口講述因果輪回,原來隋炀帝是終南山下一個老鼠精轉生,再轉生則是楊貴妃。
也有和人類相愛并且曆經磨難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好老鼠精。在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裡有一篇《阿纖》。一個叫奚山的商人躲雨到一戶人家,看到這家的女兒阿纖有十六七歲,容顔秀麗,舉止風度優美動人,想起自己十七歲的弟弟奚三郎還沒有婚配,當即就提出婚姻的請求。那戶人家欣然應允,婚後過了幾年,奚山慢慢察覺這個媳婦一家可能是鼠妖,下人們也議論紛紛,隻有奚三郎對她恩愛不疑。奚山經常找一些善于抓老鼠的貓往家裡帶,觀察自己弟媳的臉色。媳婦雖然不怕,但始終愁眉不展,後來幹脆離家出走,消失不見了。奚三郎對她始終不能忘情,四處尋覓,曆經波折後有情人再度重逢,阿纖被三郎的癡情感動,兩人得以破鏡重圓,并且在父親的支持下和大哥奚山分家,日子過得非常幸福美滿。
陳耀《金鼠獻瑞》
4 、古代故事裡的“仁義老鼠”
老鼠并不總是貪婪的形象,在古代筆記小說裡記錄了幾件所謂的“真實事件”,是關于鼠的報恩和仁義。唐代的傳奇小說集《宣室志》中一則叫《李甲》,李甲就是李某人的意思,說洛陽有個姓李的人家,不記得他的名字了,就權且叫他李甲。這家人好幾代都堅持不殺生,甚至為了不傷害老鼠,家裡從來都不養貓。到了他孫子這一代,也是一直堅持這個傳統。有天李家邀請了全族親友,在大堂下聚會飲酒,剛要吃飯的時候,門前忽然來了幾百隻老鼠,紛紛像人一樣站立,用兩個前爪鼓掌,大家都覺得特别好奇,紛紛跑出來觀看。人都走出大堂的時候,大堂忽然就坍塌了,因為人都已經離開,所以李家竟然沒有一個受傷。這個時候,這群老鼠也就忽然消失不見了。作者感慨地說:“鼠固微物也,尚能識恩而知報,況人乎?”
《聊齋志異》裡也有一個叫《義鼠》的故事,蒲松齡說這是他的朋友楊天一告訴他的事兒:兩隻老鼠出洞,一隻被蛇吞下,另一隻瞪着眼睛非常怒恨,但它隻是遠遠地盯着不敢向前。蛇吃飽了肚子,就蜿蜒地向洞内爬去;剛爬進一半,那隻老鼠猛地撲來,狠狠地死咬住蛇的尾部。蛇怒,急忙退出洞來。敵進我退,這老鼠非常機靈敏捷,飛快地跑了。蛇追不上,又入洞。老鼠又跑回來和上次一樣咬住不放。就這樣蛇入鼠咬,蛇出鼠跑,像這樣反複了好多次。最後,蛇爬出洞來把吞下的死鼠吐在地上,那隻老鼠才作罷。它用鼻子嗅着自己的同伴,吱吱叫着悲鳴痛悼。繼而,用嘴銜着死鼠離開了。
這個故事很可能是真實的,蒲松齡說他的朋友張曆友為此寫了一首《義鼠行》,我們查閱張曆友(名笃慶,号厚齋,字曆友。康熙副貢,蒲松齡詩友)的文集《昆侖山房集》,裡面确實有《義鼠行》這首詩:“莫吟黃鹄歌,不唱猛虎行。請為歌義鼠,義鼠令人驚!今年禾未熟,野田多鼯鼪。荒村無馀食,物微亦惜生。一鼠方覓食,避人草間行。饑蛇從東來,巨颡資以盈。鼠肝一以盡,蛇腹脹膨亨。行者為歎息,徘徊激深情。何期來義鼠,見此大義明。意氣一為動,勇力忽交并。狐兔悲同類,奮身起鬥争。螳臂當車輪,怒蛙亦峥嵘。此鼠義且黠,捐軀在所輕。蝮蛇入石窟,婉蜒正縱橫。此鼠齧其尾,掉擊互匉訇。觀者塞路隅,移時力猶勍。蝮蛇不得志,竄伏水苴中。義鼠自茲逝,垂此壯烈聲。”讀完讓人非常觸動。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楠
人物标簽
侯印國,青年文化學者,教授,主要從事文化傳播學教學和研究。有《清代稀見私家書目研究》等學術著作數部,在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曾獲教育部古委會中國古文獻學獎一等獎、美國百人會英才獎等。其自媒體平台“侯印國老濕”是國内有影響的校園自媒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