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孩子不聽話父母不要強迫

孩子不聽話父母不要強迫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09 05:12:55

孩子不聽話父母不要強迫(孩子不聽話父母不要強迫)1

前段時間,有一位媽媽在網上發布了一個問答:“5歲的兒子問我,為什麼小孩要聽大人的話,而大人卻不聽小孩的話,我該怎麼回複?”

場景一:這位媽媽帶着孩子去公園散步,玩到晚上8點半,媽媽想讓孩子回家,孩子卻不願意回家,反問媽媽:“為什麼我總是要聽你的呀!媽媽!我不想回家,我還想玩!”

場景二:早晨,孩子剛剛起床就想玩滑闆,這位媽媽說:“你要先刷牙、洗臉、吃早餐,然後才能玩滑闆!”孩子不高興了:“媽媽,為什麼?為什麼呀!為什麼總要讓我聽大人的?我不想聽你的!我要先玩會兒!”

場景三:星期天的上午,孩子悠閑地在房間邊吃零食邊玩iPad,這位媽媽看到後,對孩子說:“你的房間太亂了,你總是亂扔東西,你現在必須把房間收拾一下!還有,你不能一直玩,你的眼睛需要休息!”孩子看都不看媽媽一眼,随口說道:“為什麼呀,我憑什麼要聽你的!”

孩子不聽話父母不要強迫(孩子不聽話父母不要強迫)2

一、“為什麼小孩要聽大人的?”

1、傳統觀念在作祟。老一輩的父母似乎從來沒有學習過如何育兒,他們的育兒理念就是“不打不成材”、“我是大人,你是小孩,你就得聽我的”,然後,我們這一代有一些父母便傳承了老一輩的育兒方式,對待孩子依然習慣采取命令、強制的育兒方式。

2、沒有掌握科學的育兒方式。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今天的社會環境與過去相比,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有些父母卻依然執迷不悟,以為自己天生就會養育孩子,拒絕接受、吸收新的育兒理念,習慣用老辦法對待新問題。

3、認為孩子什麼都不懂。有的父母認為自己吃過的鹽比孩子吃過的飯都多,總是喜歡在孩子的所有事情上指手畫腳,讓孩子聽自己的,還美其名曰是為了孩子好。

孩子不聽話父母不要強迫(孩子不聽話父母不要強迫)3

其實,文章開頭提到的那位媽媽的表現還算是比較好的,起碼她已經在反思這個問題了,但是,有的父母可能意識不到問題的嚴重,反而更加粗暴地對待孩子,強行要求孩子服從命令,那麼,就有可能産生更嚴重的後果。

二、強制孩子聽話會産生什麼後果?

1、開始反抗。為了對抗父母的強制,孩子可能會做出一些過激行為,專門與父母對着幹,挑戰父母的權威,一再拒絕父母的命令。最後,惹怒父母,讓父母做出生氣、打罵等沖動地行為,來享受父母的挫敗讓自己得到的快感。同時,孩子以這樣的方式成長,也有可能錯誤地認為獲得滿足感的方式就是——恃強淩弱。

2、變得敷衍。有的孩子雖然表面上礙于父母的威嚴,表現的很聽話,父母讓幹什麼都很爽快地答應,但是實際并沒有去執行,也永遠都不會去執行。

孩子不聽話父母不要強迫(孩子不聽話父母不要強迫)4

3、學會撒謊。有的孩子可能會為了執行父母的命令面欺騙父母,想辦法來呈現出父母想要的結果。他們可能會把牙刷上的牙膏弄到馬桶裡,對父母說自己已經刷過牙了;他們可能會把藥片扔到沙發底下,告訴父母說自己已經把藥喝了;他們可能會把襪子隻是在水裡泡一下就挂起來,卻告訴父母已經認真地洗過了……總之,孩子可能會想出種種辦法來瞞過父母,結果就是在父母的威嚴之下學會了撒謊。

4、極端叛逆。有的孩子小的時候可能因為能力有限、條件不成熟,而表現得很聽話,但是一旦到了青春期,就會瞬間爆發,專門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來對待父母的壓制,他們可能會逃學、上網,甚至離家出走,傷害自己或傷害他人,變得極端叛逆。

孩子不聽話父母不要強迫(孩子不聽話父母不要強迫)5

三、父母應該怎麼做才能避免陷入權利之争?

孩子之所以不聽父母的話,根源在于父母和孩子都陷入了權利之争,這種戰争不僅損害了親子關系,也對孩子的成長形成了負面影響,孩子可能會錯誤地以為,隻有把父母打敗,才能體現自己的價值,結果隻會導緻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戰争不斷升級。

1、父母必須更新育兒觀念。父母需要明白,當今社會的民主意識已經深入人心,小孩子對這一點也早已了然于胸,他們已經意識到,他們與大人一樣享有平等的權利,每個人都有為自己做決定的權利,父母沒有權利支配和控制孩子。所以,父母首先要尊重孩子,尊重這個獨立的個體,不再以命令和強迫的方式對待孩子。

2、父母需要學會赢得孩子。如果想要孩子做某件事,要學會通過自己的思考、方法和幽默感來赢得孩子,與孩子合作。可以運用正面管教中提到的“赢得合作的4個步驟”:表達出對孩子感受的理解;表達出對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寬恕;告訴孩子你的感受;讓孩子專注于解決問題。如果孩子很晚不願意回家,可以對孩子說:“媽媽知道你很想在外面多玩一會兒,要是我們能整個晚上都在這裡玩就好了!”孩子聽到媽媽這麼說,感覺到的是媽媽對他的理解,孩子的感受得到了承認與尊重,孩子自然就會理智地做出決定。

孩子不聽話父母不要強迫(孩子不聽話父母不要強迫)6

3、父母要做到承擔責任。父母需要決定你要做什麼,而不是試圖讓孩子做什麼。如果想讓孩子收拾房間,就對孩子說:“媽媽看到你的的房間很亂,很不舒服,你幫媽媽整理一下好嗎?”父母不能太強勢,要态度和藹,學會承擔責任,孩子自然就學會了配合。

4、幫孩子建立日常慣例。同孩子一起做個日程表,建立日常慣例,什麼時間應該做什麼事情,都做一個具體的安排,不要讓父母說了算,而要讓日常慣例說了算。一般情況下,孩子會因為自己參與了日程安排,而感受到父母的尊重,會很願意去遵守、執行慣例。

5、給孩子提供有限制的選擇。在許多事情上給孩子自己做決定的權利,比如遇到穿什麼衣服的問題,不要強迫和催促孩子,而是詢問孩子:“寶貝,你今天想穿哪件衣服?是藍色的這一件,還是綠色的呢?”通過巧妙的發問,讓孩子做出符合情形的選擇。

孩子不聽話父母不要強迫(孩子不聽話父母不要強迫)7

父母要永遠記住,如果想讓孩子做某件事,除了強迫,還有很多其他的辦法,強迫隻會招緻權利之争,導緻相反的後果,不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大多數時候,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是:我們要怎麼做,而不是我們要改變孩子做什麼。

-END-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