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孩子不該錯是因為太馬虎粗心嗎

孩子不該錯是因為太馬虎粗心嗎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26 11:23:41

孩子不該錯是因為太馬虎粗心嗎?粗心對大多數孩子來說,是一種正常現象,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孩子不該錯是因為太馬虎粗心嗎?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孩子不該錯是因為太馬虎粗心嗎(夜分享當孩子說)1

孩子不該錯是因為太馬虎粗心嗎

粗心對大多數孩子來說,是一種正常現象。

整理書包常常丢三落四;

寫作業不是漏掉一個小數點、就是看錯字、寫串行;

考試的時候忘記寫名字......

它在生活中不算是什麼大毛病,但一旦在某些重要的時間和場合犯了粗心的錯,比如考試、比賽,教訓也最慘痛。

高中老師常常會對即将高考的學生說:“高考丢一分,相差一千人”,以此提醒學生們,考試時要細心,千萬不能因為馬虎,丢掉了關鍵的幾分。

伏爾泰說:“使人疲憊的不是遠方的高山,而是鞋子裡的一粒沙子。”

粗心就是這樣一粒讓人感到疲憊的沙子。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來和大家聊聊如何克服孩子在學習中的粗心問題,減少孩子那些不必要的失誤。

粗心的本質

是孩子在學習态度和能力上存在問題

對于孩子粗心這種小毛病,一般來說,越早糾正越好。

遺憾的是,很多父母和孩子對這個問題都不是特别在意。

比如當看到孩子的試卷,因為漏了一個小數點而扣分,媽媽會說:

“我的孩子很聰明,就是粗心。”

孩子也懂得“自省”:

“這道題我明明會做,哎,大意了!”

好像孩子如果不粗心,這張試卷的成績就有了質的飛躍。

這個時候,粗心不是一個小毛病,反而變成了一個很好的借口。

但事實上,這種表達,都帶着自欺欺人的成分,其本質是不想承認孩子在學習态度或能力上客觀存在的問題。

孩子在這種解釋之下,變得心安理得起來,錯過了認識自己真實的短闆的機會,進步的機會也被抹殺了。

孩子一旦習慣了這種思維模式,再想糾正過來,就很費勁。

再聰明的孩子,時間久了,也被這句話給說“笨”了。

我們可以觀察,那些學習很優秀的孩子,在粗心的問題上栽得跟頭屈指可數。

學習也好,生活也好,想要真正地做成什麼事,細緻是必要條件。所以當你發現幼小的孩子在學習上出現粗心、馬虎,不要第一時間幫他找補,用一句“粗心了,下次注意”搪塞過去,這句話太模糊了,孩子很容易當成耳旁風。

我們要幫他分析原因及對策,分析“下次注意”到底應該注意什麼,才能避免同樣的錯誤再次發生。

給孩子一個具體可執行的方法,比口頭的警告要有效得多。

孩子為什麼寫作業總是粗心?

導緻孩子“粗心”的原因有很多,需要根據情況具體分析:

比如:

①注意力不集中

②視知覺能力發展失衡

③缺乏精加工

④思維能力問題造成的審題不明

⑤概念模糊

⑥生活習慣失當

其中,最為普遍的原因有三點:

一是孩子心态浮躁。有的孩子在寫功課時,心裡裝着其他事情,比如想玩手機、想看電視、想找隔壁家小朋友玩。寫作業不是當下的目的,而是交差。不思考、不專注、不檢查,作業才會漏洞百出。

二是學的知識都沒有真正消化。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經曆,孩子明明平時會做,但考試的時候卻做錯了,這其實并不是因為孩子粗心,還是因為孩子對知識還處于一知半解的狀态,之前之所以做對了,很有可能是蒙的。

三是思維習慣。有的孩子看到熟悉的題目會想當然地去解題,靠得是印象、經驗去解答。這種思維定勢是由于先前的活動而形成的一種習慣性的心理準備狀态,它會使人按照一種比較固定的方式思考問題或解決問題。

思維定勢有其積極的一面,但也有消極的一面,孩子在計算中思維定勢的負面作用主要表現在舊法則幹擾新法則,而産生“積累性錯誤”。

比如,當計算:420÷42=10,630÷63=10這些口算題後,一接着計算440—44時,由于思維定勢孩子往往會把減法錯算成除法,即:440÷44=10。再如,整數加法的法則是“數位對齊,個位算起”。孩子在計算小數加法時卻将末位對齊。

如何克服孩子在學習上的粗心問題?

作業盡量工整,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

早期輔導孩子作業時,父母要重視孩子作業的字迹,不一定要求孩子字寫得多麼漂亮,但要盡量要求他寫得工整。

最基本的是,寫字的時候寫在格子裡,上下對齊,切忌龍飛鳳舞、字迹潦草。

在考試中,不工整的試卷,不僅僅會影響卷面分,而且孩子也會因為自己的潦草,看漏了那些顯而易見的小失誤。

作業工整,這個看起來不起眼的要求,不僅可以避免很多無心之錯,也能讓檢查變得簡單。

讓孩子反複讀題,不要急于下筆

有位母親怕孩子粗心丢分,考試的時候,在兒子的手背上寫下5個大字:

“題目看兩遍!”

不認真讀題,是很多孩子最容易犯下的錯,造成不必要的丢分。

所以我們平時一定要訓練孩子多讀題。

拿到題目後,不要急于下筆,先慢慢讀題,把題目都看完,理解題意之後再來寫解題步驟,尤其是理科的學習,善用草稿紙,可以先演練一遍,有把握之後再工整地填寫答案。

這種答題的微習慣,在孩子漫長的學習生涯中作用不容小觑。

把檢查當成最後一項重要任務

粗心大意這種毛病,想改掉真的沒有什麼捷徑,一是提醒自己認真、再認真一點,二是完成之前多檢查幾遍。

做完作業或答完試卷,按順序檢查,每一題都要檢查,千萬不能越過那些簡單的題目,有了檢查的習慣,孩子答題的失誤率會大大減少。

孩子不管是考試或平時的練習,都應該有意識地堅持高标準、嚴格要求、講究條理,做完之後要認真核對、驗算、檢查。如果長期這樣,就會“習慣成自然”。

錯誤收集法

想要減少犯錯,就需要重視錯誤。将孩子每次作業、考試因馬虎做錯的題都記錄在案。

讓孩子在錯題旁邊寫上出錯的原因,比如審題錯誤、概念錯誤、思路錯誤等等,方便孩子看出自己的薄弱點在哪,有針對性地加強訓練。

同時,養成經常翻閱錯題本的習慣,直到對錯題完全理解,隔一周或兩周,讓孩子重新做錯過的題目。

如此一來,孩子不僅能認識和改正錯誤,而且能真正地掌握知識點。

粗心是一種很難改掉的習慣,但是隻要找到正确的方法,粗心就會遠離孩子的學習和生活。

來源丨錢志亮工作室(id:qzlgzs)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市教委觀點。

來源: 重慶教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