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産教融合?“去年,我們和區裡申請開設3個‘精工班’,年前,公司12個部門篩選了産品檢測、倉儲物流、基礎管理等136個崗位,講師下足功夫備課,就等着學生來制定循序漸進的人才計劃,學生大一進企業,了解企業文化,大三再上生産線……”近日,合肥晶弘電器人力資源主管劉飛向記者介紹,近年來,企業新增冰箱生産基地,迫切需要增加高素質人才儲備,但因為疫情,開課計劃不得不延遲,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公司産教融合?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去年,我們和區裡申請開設3個‘精工班’,年前,公司12個部門篩選了産品檢測、倉儲物流、基礎管理等136個崗位,講師下足功夫備課,就等着學生來。制定循序漸進的人才計劃,學生大一進企業,了解企業文化,大三再上生産線……”近日,合肥晶弘電器人力資源主管劉飛向記者介紹,近年來,企業新增冰箱生産基地,迫切需要增加高素質人才儲備,但因為疫情,開課計劃不得不延遲。
劉飛口中的“精工班”是合肥經濟開發區在安徽省的創新舉措。該區制造型企業聚集,很多企業用人規模動辄上萬,對普工、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大。去年6月,該區啟動人力資源“蓄水池”項目,引導行業企業深度參與院校人才培養。
“蓄水池”中的“水”來自于安徽乃至全國的本科、專科職業院校,政府牽頭搭建“校、企、區”三方合作平台,着重技能人才定向、雙向、定制培養和儲備。校企合作“精工班”,學生除了掌握常規文化課和專業課,還學習企業定制的企業文化、社會實踐和職業規劃課程,畢業後直接到企業高質量技能崗工作。
“有的企業今年訂單多,需要實習生,下一年可能訂單波動。還有的學校實習生較零散,企業很難進行系統培養。”合肥經開區人力資源中心副主任鄭靜介紹,針對這些問題,政府的初衷就是搭建長久、穩定的平台,整合校企優質資源,改變以往點對點的單一合作模式,保證學生培養、輸出不斷檔,目前“蓄水池”有11家企業入駐。
但疫情對“蓄水池”項目帶來沖擊,學校延期開學,導緻1-5月的校企合作“幾乎為零”。“我們一直和學校保持聯系,同時了解企業用工人數波動,做好服務。”鄭靜告訴記者,接下來,項目将不斷調整操作辦法,最大限度抹除疫情影響。
這些天,劉飛一直和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等學校對接,希望安排學生到企業參觀,進行課程培訓。“随着生産規模擴大,企業明年可能會面臨缺人,希望‘精工班’早日開班。”劉飛說。
今年以來,海爾智家合肥工業園人力資源高級經理柯艮東也沒閑着。疫情高峰期,海爾生産吃緊,但由于疫情防控規定,企業和合肥理工學校合作的7個精工班不得不暫停,同時,在全國招募的近1000名機電、計算機專業實習生也不能按時上崗。
對此,企業采取多種方式自救,把崗位“共享”給轄區内外企業。随着疫情形勢好轉,該企業90%實習學生陸續返崗,“精工班”合作院校又輸送了180名實習生到空調基礎操作崗位。
柯艮東注意到,也有很多沒合作過的職業院校主動找來尋求實習崗位。“中職學校的學生,我們安排到技術類、基層管理崗位鍛煉,高職院校學生,則先放在一線,結合個人發展意願和評估,再派到技術和管理崗位培養。”
早在2011年,海爾就布局校企合作,将之作為靈活解決企業人力資源需求的手段。“過去,企業人才需求和學校人才培養可能是‘兩條腿走路’,存在一定程度脫節。”柯艮東認為,應從新生入學開始,打開校企合作閥門,企業将有技能展現、成長空間的優勢崗位亮出來,将企業和學校人才培養模式扭合在一起。
“在擇業時,不要一窩蜂地紮向某一行業,适當作出新嘗試,注重加強溝通、管理、創新認知等能力建設,成為企業喜歡的人才。”柯艮東也呼籲,學校應積極幫助學生拓寬視野,知曉企業最新理念,讓學生了解經濟體系構成、就業環境和行業趨勢,避免實習、就業時遇到期望落差和壓力。
他補充道,未來,企業和高職院校都應朝産教融合方向努力,合作成立産業學院,最大限度覆蓋不同專業的人才培養。“也呼籲政府在産教融合方面給予更多政策支持和指導标準”。
“未來,一些痛點可能會持續存在。如中小微企業不能接收大量實習生,學生分散到很多企業,實習效果不好掌控。”陝西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段東旭則認為,職業院校要着眼于産教融合,進一步改革頂崗實習制度,努力做到教學培養和企業生産周期同步。“對老師、學生乃至家長而言,這将是一個長期的改革、适應過程”。
結合工作經曆,鄭靜還提到:受傳統觀念影響,一些學校老師、學生可能“看不上”制造企業,覺得去實習就是上流水線。她呼籲,相關部門和職業教育從業者應多考量學生未來發展,從專業設置和教學理念入手,不過度追求“網紅專業”,冷靜分析社會産業發展,讓學生清楚市場需要什麼樣的從業者,打造和市場接軌的職業教育。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石佳 記者 王海涵 王豪 實習生 彭羽妍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