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姿勢”時間到!
你知道“巧舌如簧”中的“簧”是什麼嗎?
你知道什麼是簧片嗎?
你能分清口琴、口風琴、手風琴、管風琴嗎?
今天,小編就要帶大家一起探索“簧片”下的音樂世界,快來一起加入吧~
1
口琴:簡單易學的小可愛
口琴,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它是由金屬蓋闆、座闆、琴格、音簧組成的。其中金屬蓋闆起到保護作用,也可以增強共鳴。琴格與座闆形成音空,音簧固定在座闆上。
吹奏時用嘴吹或吸,靠氣流沖擊一排厚薄、長短不同的簧片發聲。越靠近低音區,簧片越長越厚;越靠近高音區,簧片越薄越短。
正是簧片的薄厚長短決定了其振動的頻率快慢,從而産生出高低不同的音調。
來源丨學口琴音樂網
常見的口琴有十孔口琴、半音階口琴、複音口琴、貝斯口琴、和弦口琴等。其音色優美,音高固定,音量适中,演奏技巧簡單,輕巧便于攜帶,成為了許多人學習樂器的首選。
别看口琴簡單易學,它的演奏可有很高的藝術性,技藝精湛的演奏家可以通過改變簧片的發音和氣流的壓力來制造多種效果。
來源丨彙圖網
口琴多用于藍調音樂及鄉村民謠中,也在搖滾樂中使用,随着半音階口琴和10孔口琴的超吹技術出現,口琴也可以吹奏古典音樂以及一些爵士樂,極具藝術表現力。
歐洲口琴大師Toots Thielemans
來源丨喜馬拉雅-音樂闆塊
2
口風琴:走進音樂課堂的“小精靈”
口風琴,也稱“鍵盤口琴”,由琴鍵、金屬簧片、塑料外殼和吹嘴構成。吹奏時,是通過側面吹嘴送出的氣流驅動簧片振動發聲。
口風琴内部有許多長短厚薄不同的簧片,吹氣時,氣流同時到達每一個簧片的位置,而按鍵就是氣門的開關。按下按鍵,開關打開,氣流則通過該處的簧片,使簧片振動,發出特定音調的聲音。
同時按下多個鍵盤,就會發出包含多個音調的和聲。反之,松開按鍵,氣門關閉,該處的簧片就無法振動,也就不能發出聲音了。
來源丨Bilibili-音樂
20世紀60年代,日本音樂教育家鈴木萬司先生成功地研制出了口風琴這種音樂教學樂器。很快,口風琴在日本、東南亞和歐美各國迅速發展,成為全球普通學校音樂教育的常用樂器。
來源丨昵圖網
口風琴音色優美、音域較寬,能吹奏旋律,又能吹奏和聲,表現力十分豐富。
我國于80年代初期引進口風琴作為學校音樂教學的樂器,通過近二十年的探索與實踐,證明了口風琴是一種極好的中小學音樂教學樂器,而它也成為了學生們學習音樂的重要途徑。
3
手風琴:悠揚的時代之音
手風琴是浪漫主義時期的産物,誕生在歐洲,其血緣卻來自中國的古老樂器——“笙”。
1777年,中國器樂“笙”由意大利傳教士阿莫依特神父傳入歐洲,随即便在歐洲開始出現了一些手風琴的前身樂器。
奧地利人西裡勒斯·德米安在前人的基礎上,集當時手風琴制作之大成,成功地對它們進行了改良,創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被定名為Accordion的手風琴。
鍵盤式手風琴
來源丨昵圖網
手風琴的發音原理與口風琴類似,都是通過氣流和按鍵來使指定的簧片振動,發出聲音。不同的是,手風琴的風來自風箱。
演奏時,手風琴中央的風箱需要左右伸縮,以引入氣流顫動琴内的簧片發聲。
手風琴的按鍵也是一個個氣門,控制着氣流的走向。
從結構、形态上來說,手風琴可以分為四類:全音階手風琴、半音階手風琴、鍵鈕式手風琴和鍵盤式手風琴。
它是一種既能獨奏,又能伴奏的簧片樂器。其聲音宏大,音色變化豐富,手指和風箱的巧妙結合,能夠演奏出多種不同風格的樂曲。可以說,一架手風琴就是一個“小型樂隊”。
鍵鈕式手風琴
來源丨昵圖網
手風琴有着明顯的時代烙印,說起手風琴,很容易讓人聯想起俄羅斯和蘇聯的音樂,想起《喀秋莎》和《俄羅斯郊外的晚上》。
無論是樸樹的《白桦林》,還是李健的《貝加爾湖畔》,這些民謠都是來自于俄羅斯旋律,其伴奏用的樂器就是手風琴。
來源丨搜狐網
4
管風琴:音樂界真正的王者
管風琴是一種通過鍵盤來選擇風琴管,從而引導加壓空氣驅動簧片振動來産生聲音的樂器。
它可以分為三大部分:一是将空氣壓入管中的裝置;二是許多大大小小的音管;三是演奏台,能将風導入特定的音管,發出指定音高的聲音,還能控制音管的組合、進風量,以改變音色和響度。
風琴管的材質、工藝、有無簧片等都會影響它的音色;風管的高度則決定了音調的高低。
大多數管風琴都有着多種不同音色、音高和音量的管道,除此以外,它還有一個或多個由手彈奏的鍵盤和由腳演奏的踏闆。
它們都安放在風琴的演奏台中,隻要按下相應的按鍵,就可使風箱壓入空氣,從而産生連續的供風。
演奏台主要結構
來源丨Patrick J. Murphy & Associates
音管立于風箱之上,每個鍵盤控制着相應的“管區”。管風琴的音管可達到幾百根之多,有的裝有簧片吹口,稱為“簧管”,有的僅開一個氣孔,稱為“風管”。音管的長短控制着聲音的高低,音管越長,聲音就越低沉。
來源丨騰訊網
管風琴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牧羊人吹奏的樂器“雙笛”(Double flute),它是由兩根不同音調的管子組成,後來發展成為由少則幾根,多則二十幾根音管按音高排序排列的排笛(Panflute),而這兩種樂器都是通過吹奏使音管中空氣柱振動而發聲的。
公元前3世紀,古希臘亞力士山大城的工程師克特西比奧斯發明了一架“水壓式管風琴”,這是曆史上記載的出現最早的管風琴。
來源丨大遼網
早期,管風琴靠人力供風,演奏時需要幾個人在後面不停地操作幾個楔形風箱,靠人力将風源源不斷地鼓入管風琴。現代管風琴的風則來自電力鼓風機。
楔形風箱
來源丨Understanding the Pipe Organ: A Guide for Students, Teachers and Lovers of the Instrument
人力供風的場景
來源丨Understanding the Pipe Organ: A Guide for Students, Teachers and Lovers of the Instrument
管風琴的電力鼓風機
來源丨Foley Baker
為了讓風琴管内的風壓穩定、适中,還需要在風琴和鼓風機間接入儲氣囊。鼓風機輸出的風壓過高時,儲氣囊能限制氣流,降低風壓;當鼓風機的風壓過低時,儲氣囊又能及時向管風琴内補充風,同時加大進氣量。
閥門式儲氣囊
來源丨Understanding the Pipe Organ: A Guide for Students, Teachers and Lovers of the Instrument
卷簾式儲氣囊
來源丨Understanding the Pipe Organ: A Guide for Students, Teachers and Lovers of the Instrument
管風琴的宏偉音色使教堂音樂對其情有獨鐘。公元824年,德國亞琛大教堂中安裝了一台管風琴——這是第一台放在教堂裡的管風琴。
之後,管風琴陸續進入教堂。中世紀的歐洲,幾乎每個小鎮的教堂中都擁有或大或小的管風琴。一到宗教節日,就能聽到悠揚的樂曲飄揚在整個小鎮。
公元950年,英國溫切斯特大教堂裡建造了一座當時歐洲最大的管風琴,有400根音管,26個風箱,演奏時需要70個人鼓風,其聲音甚至可以響徹全城。
來源丨昵圖網
如今,管風琴仍運用廣泛。在電影《星際穿越》的配樂中,管風琴起到了烘托氛圍的關鍵作用,讓你在電影中能夠感受到宇宙的浩瀚與空寂。
管風琴聲音極為宏大,音色豐富多彩,能演奏許多複雜精密的和聲,具有極強的表現力,基本上一台管風琴也可以算是一個樂隊了。
5
集合!簧片樂器大家庭!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樂器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它們都是“簧樂器”。
“簧”是樂器直接或間接振動發聲的彈性體,以金屬、塑料或植物為材料。凡是以簧為振體的樂器統稱為“簧樂器”。成語“巧舌如簧”中的“簧”,就是一種最原始的樂器。
簧
來源丨騰訊網
最早的簧片型樂器源于數千年前的中國,被稱為“笙”。遠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國就已有了笙的雛型。
在出土的殷(公元前1401-前1122)墟甲骨文中有“和”的記載。“和”即是後世小笙的前身。《爾雅·釋樂》也記載到:“大笙謂之巢,小者謂之和。”
這種由竹簧片發聲的樂器很快風靡亞洲,在傳統音樂中占據重要地位。18世紀後期,笙傳入歐洲,很快在歐洲音樂界流行開來。
笙
來源丨歌譜網
“簧樂器”家族成員衆多,如我國的笙、唢呐、喉管,西洋的手風琴、風琴、口琴、單簧管、雙簧管、管風琴、巴松、薩克斯等,都是借助了“簧”進行發聲。
一個小小的簧片就能演奏出如此豐富、美妙的音樂,古人的智慧和對音樂追求實在是不得不令人歎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