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四大高僧,即弘一、虛雲、太虛、印光四僧中虛雲是壽最長者,他圓寂時已曆四朝五帝。而在個人經曆上,曾曆經九磨十難的他也是四僧中最特殊者。
而在佛學成就上,四處參禅遍訪名僧大德、取唯識淨土禅宗等各門各派之長,且集儒釋道三家之大成于一家的虛雲,也是成就極高者。
在這些之外,造就虛雲傳奇一生的還有他在俗時的種種,和他出家二十多年後為報俗塵父母恩而做的這件大事:朝拜五台。
虛雲法師為報父母恩朝拜五台山的起點是南海普陀山,此處距離五台山有三四千裡路,而他當時選擇朝拜的方式還是最考驗人的“三步一拜”。
而虛雲之所以發此宏願的背後原因還得從他的父母說起。
虛雲生于1840年,祖籍福建泉州,他出身于官宦之家,本名蕭古岩,其父蕭玉堂曾官至泉州知府。蕭玉堂年40歲時才得獨子虛雲,加之虛雲母親因生他而死,所以蕭玉堂自然從小對虛雲寄予了厚望。
蕭玉堂最初的構想是讓兒子同自己一樣:學而優則仕,他教虛雲八股文便是為了他将來能科舉取士。
但因為天性恬淡的緣故,虛雲從小便隻愛讀儒籍佛典,而不愛功名。為了逼迫兒子以科舉取士為理想,蕭玉堂想盡了各種辦法。當他得知兒子尤其喜歡躲在祖母房間看佛經時,他心裡更是氣不打一處來。一次撞見兒子又和祖母讨論佛經時,他忍不住呵斥到:“小小年紀讀什麼佛經,把遠大志向都讀沒了。”
虛雲聽到這樣的話卻不以為然。
年13歲那年,蕭玉堂攜虛雲帶着虛雲生母和祖母靈柩回老家安葬,葬禮上的虛雲得以初見三寶法物,隻這一見後,虛雲在那種安甯歡喜之情中萌生了棄世出俗的心願。也是自這以後,虛雲便越發地對佛典癡迷了。
蕭玉堂見狀也越發開始管束起兒子來,可即便如此,年17歲這年,虛雲依舊偷偷有了前往南嶽衡山出家的想法。隻是這次,因為蕭玉堂發現及時,他行至半路時便被父親抓回來了。
為了阻止兒子出家,蕭玉堂以最快的速度給兒子娶了兩個如花似玉的女子為妻。可婚後,即便被父親逼迫與兩如花妻子關在一屋,他也始終不曾碰過妻子們一下。
虛雲年19歲時,即1858年,一心隻想出家的他便背離父親偷偷帶着堂弟蕭富國跑到鼓山湧泉寺:剃度為僧了。出家前,他隻給田、譚兩位妻子留下了賦《皮袋歌》。
自此,在俗塵裡的虛雲便背上了“無情無義、不忠不孝”的惡名。在那個講究“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年代,他帶着堂弟出家的行為直接斷了蕭家三門的血脈(虛雲曾過繼給叔伯,兼祧兩房),此即為大不孝。
虛雲出家後隻一心向佛,未曾在理過俗塵瑣事。他先是拜妙蓮和尚為師,随即隐居岩洞,持頭陀行,靜心觀坐三年整。然後又他離寺雲遊,先後在浙、蘇、皖一帶名山大寺,學經參禅。
期間,他更是嘗試了苦修,并在融鏡法師坐下修學五年。
1882年,年已42歲的虛雲到達了浙江普陀山。也正是在虛雲抵達普陀山後不久,一個小和尚不遠萬裡追尋而來。
找到虛雲後,這個小和尚便将一包東西遞到虛雲手裡道:“可算找到你了,你出家前名字是否叫蕭古岩?”
虛雲法師點頭後,小和尚便道:“我是受蕭蒲堂之托将這些物件交給你的,受托時,我原以為既都是佛門中人,找個人便不難,沒曾想卻花了這許多時間才找到你。”
聽到“蕭蒲堂”三字後,虛雲不禁顫了一下。未等虛雲将包裹打開,小和尚便繼續道:“你是不知道,你出家後,你父親就辭了官不久後就抑郁而終了,你的兩房妻子則都在你走後跟着遁入空門了。”
聽到這個消息後,虛雲整個人都怔住了。良久,他輕輕打開了父親給他留下的包裹,包裹裡最外層便是一張他幼年時便熟悉的蕭家族譜。
虛雲用有些顫抖的手打開族譜展開,然後他的眼裡閃過族親的名字,族譜的最後一頁裡,閃過的則是他和堂弟富國的名字……
那一刻,虛雲的眼睛濕潤了,他腦海裡不自主地湧現起了幼年時父親和他相處的畫面。父親将他抱在懷裡讀四書,父親手拿戒尺訓斥他,父親在書房外看他讀書,父親在林蔭小道上牽着他邊走邊談笑……
一同被激活的記憶裡,他的祖母和兩位妻子的音容笑貌也開始清晰起來。
此時的虛雲雖已是個真正的修行之人,可畢竟他也是肉體凡胎,對尋常生靈便分外慈悲的虛雲怎不會為父親的凄涼結局傷痛呢?何況,父親的悲涼結局還是自己一手造成的。
那天傍晚,心裡滿懷愧疚的虛雲拿着準備好的冥錢和疊好的紙船來到了海邊。那日,虛雲在海邊将折好的紙船放入大海時他才知道:俗世這些緬懷先人的法子,已經無法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情感了。
當晚,滿懷心事的虛雲與恰好來找他的師父會面。幾杯茶下肚後,借着月色,虛雲終于将積蓄已久的心事說了出來,他放下茶杯緩緩道:“我自從生下來以後,就沒見到母親,她是因生我而死。”
師父聽完并不言語,他隻沉默地點了點頭,虛雲繼續低頭邊沉思邊道:“父親也因為我帶着堂弟出家一舉斷了蕭家三門血脈,而憂傷成疾不治身亡。”
聽到這,虛雲的師父便歎了一口氣,但這次,他依舊沒有言語。隻聽虛雲繼續道:“我雖已出家二十多年,但道業未成随風飄蕩,而父母血脈之親,養育之恩又無以為報,内心十分慚愧”。
聽到這兒,虛雲的師父終于開口了,他擡起一隻手到胸前道:“于是,你想做一件感天動地的事情來報答親恩?”
虛雲擡頭看向天上的那輪明月道:“不求感天動地,但求慰藉我心,但願此舉之功德回向父母的在天之靈。”
虛雲的師父捋了捋花白的胡子道:“難得你有這片孝心,出空門以百行孝為先,佛經上講要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這四重恩除了佛恩、國土恩、衆生恩,那就是父母恩了,出家人要報父母恩,隻是報恩的方式要有别于世間而已。”
聽到這兒,虛雲心下便明白了,他也更加堅定了要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去報父母恩的想法。
當虛雲的師父得知虛雲要用三步一跪的方式從普陀山拜到五台山時,他的心裡還是“咯噔”了一下。頓了良久後,師父喃喃道:“你要想清楚,這是大願,非常人能為啊,一不小心恐是有去無回啊!”
虛雲聽完後擡眼看向師父道:“為報父母恩甯舍生命!”
虛雲之所以如此想報父母恩,除了因為内心歉疚外,還因為随着年歲的增大,他越發對生養自己的父母充滿了感激之情。這種感恩,對于俗塵受父母恩者如是,對于一心修慈悲心的虛雲更是如此。
打定主意後不久的1882年7月1日,在師父的踐行下,虛雲背上行囊從普陀山法華庵出發開始了他為報父母恩拜五台山的第一步。
虛雲拜五台山的宏願感動了四位禅者,他們遂提出一同前往。
因為堅持三步便一拜,所以虛雲一行的行程極其緩慢,曆經數月後他們才得以到達常州。日久後,一路上不停下跪的虛雲和四位禅者的額頭和膝蓋,都已經經過了無數次的破皮流血結痂。他們頭上、膝蓋的痂好了又結,結了又好,這種非常人能忍的磨難終于瓦解了四位禅者的意志。
在爬山涉水數月後,不堪苦修的其他禅者皆一一放棄離去。
對于天下所有用意念做事的人而言,同行者放棄往往會對前行者造成心理上的情緒,可一心報父母恩的虛雲卻在面對一次次的離棄後紋絲不動。
第四位同行禅者放棄時曾拉着衣衫褴褛的虛雲的手道:“這一路還有多少艱難險阻,你還得翻越黃河,此去山高路遠,你一人前行,恐遭不測啊!報父母恩可以有千萬種方式,何苦拘泥于此?”
虛雲卻作揖回到:“為報父母恩,甯舍生命!”禅者見虛雲執意至此便隻好作罷。
在長達三年的拜五台山途中,虛雲有禅者陪伴的時間僅僅隻幾月而已。此後的漫長時間裡,虛雲都是孤身一人前行。
但無論在怎樣的情境下,也無論刮風下雨甚至霜雪,他都堅持三步一拜。山高路遠,可虛雲卻一直隻未曾有過半分要退卻的心思,無論在何種艱難之下。
一個年過四十的和尚以三步一拜的方式行進,路上自然會碰到各種好奇的人。每到一個地方,虛雲就總會碰到各種指指點點的人,也有公然向他詢問相關的。
每次碰到詢問他拜五台山的目的者,虛雲總耐心向他們解釋根由。
一路上,虛雲在對抗艱難跋涉和身體疼痛的同時,也偶爾要解答各式人提出的人生困惑。
行到接近長江某渡口的一條小路上時,虛雲還曾遇見一個十歲左右的男孩,見到一路跪拜的虛雲後,本心事重重的他竟一瞬間抛卻了自己的情緒。
虛雲遇見小男孩時卻并不側目看他,隻一心虔誠跪拜。小男孩完全被虛雲的舉動吸引了,他怎麼也想不到世間竟有人會如此行走。
在巨大問号的驅使下,小男孩竟叉開手站在虛雲前面攔住他的去路道:“你這叫花子一樣的和尚,你為何三步一拜,你從哪來,到哪去,你為何如此?”
虛雲拜完後站起身作揖道:“貧僧虛雲,為報父母恩發願拜五台山,自普陀山來。”
小男孩聽完後低頭想了想道:“我的父母對我也不錯,可我就沒想過報答他們,我也沒想過人為什麼要報父母恩!老和尚,你今天要是不能答這個‘為什麼’,我便不讓你走!”
虛雲用堅定的眼神看向小男孩道:“父母生育我們的色身,若沒有父母,這個世界就不會有我們的色身,沒有色身,一切的一切,包括修行也都将無從說起。阿彌陀佛!”
小男孩聽到後想了想繼續發難:“可是我的父母生育我時,未曾征得我同意,也并未把我生成我想要的樣子,這也要報恩?”
虛雲聽完小男孩的話後笑了笑道:“你的色身雖是父母所生,但你的樣子卻是自己成為的,所以不論你是何種樣子,也都要報恩。”
聽完虛雲法師的這句話後,小男孩的眼睛立馬濕潤了,他不自主地放下手歎道:“此番出走,終是我錯了。”虛雲聽到這明白小男孩有慧根,于是便從行囊裡拿出一本書遞給他道:“這是我小時候一個藥翁送給我的,如今我把它送給你。”
說完後,虛雲便再次上路了。
這年年底,虛雲渡過長江,留在浦口獅子山過年。第二年,他再從蘇北進入河南省境内,經過嵩山少林寺到達洛陽白馬寺。
這一路之嚴寒酷暑、饑寒飽暖,虛雲全不放在眼裡,隻一心稱念這菩薩聖号行拜。
過了白馬寺後虛雲就進入了黃河岸邊的邙山腳下,到達此地後正是大雪紛飛之際。因為路途太過艱辛加上天寒地凍和水土不服,虛雲終于因體力衰竭而在連日的雪中行走後倒下了。
到此時,虛雲離終點已經不遠了,在茅棚倒下那一刻,他還在默默估算着自己的行程:過了黃河就是太行山系,五台山就在太行山系裡。
虛雲倒下的是身體,但行到此時,他内心的意念力已強大到了讓世人難以想象的地步。所以即便他虛弱的身軀已因染病而無法動彈,他的意識也保持着一線清醒。
雪霁天晴時,一個名叫文吉的老乞丐路過虛雲倒下之地,當他在茅棚發現一動不動的虛雲時,他以為此人已死去多時。于是,他看着躺在地上的虛雲道:“真可憐,又死了一個乞丐,我來把你埋了吧!”
虛雲于意識迷蒙中聽到此話時用強大的意念微睜了一下眼,隻這一下,文吉便驚喜地道:“你還沒死,太好了,碰上我老乞丐文吉也算你福大命大。”
說完後,文吉便在附近捉了幾把草生火給虛雲煮了黃米粥給他食用,虛雲緩過來可以說話後,文吉好奇地問:“你怎麼會在此地?”得知虛雲是為報父母恩而落難于此時,文吉甚為感動。
但,文吉雖深受感動卻極力勸說虛雲放棄繼續跪拜到五台山。為了勸說虛雲放棄以此種方式報父母恩,在虛雲問到此地離五台山還有多遠時,他竟答還有兩千裡。
文吉未想到的是,聽到這個答案後,虛雲臉上竟沒有任何動搖的神色,隻堅定答道:“無論還有多遠,無論我的身體到了哪種程度,我都要堅持初衷:三步一拜到五台山。”
見虛雲如此,文吉便告辭前行,臨行前告訴他可循着他的步子前往五台山。
與文吉分别後不久,撐着病體前行的虛雲又突發痢疾緻腹痛難忍,但即便身體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虛雲也始終堅持每日朝拜。終于,這樣強撐十多天後,他在黃沙嶺一個破廟裡再次病倒。
昏迷幾日後,從長安返回五台山的文吉再次搭救了虛雲,他還給他将污穢衣物換洗并煮了藥給他喝。多日後,虛雲大病痊愈,而文吉則因深受感動決定與他一路前往五台山:“你但前拜,我願代你背負行李,伴送行程,你可輕松許多。”
虛雲感恩地作揖道:“若能如此,先生功德無量,倘我拜到五台,願以此功德,一半向父母,早證菩提,一半奉送先生,以酬救助之德。”
快到五台山時,文吉先行,留虛雲一人繼續拜行。
幾個月後,曆經整整三年後,虛雲以超乎尋常的毅力以三步一拜的方式抵達五台山。
抵達五台山站立在文殊師利菩薩面前時,一臉滄桑且衣衫褴褛、蓬頭的虛雲久久凝視着佛祖。隻有虛雲自己知道,為了這一刻他曾經受過怎樣的生死洗禮。
那日,當太陽斜斜地照進佛堂灑在虛雲和佛祖身上時,虛雲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安甯,那一刻,他的淚水終于奪眶而出。而他想說的話,也已随着眼淚流出了:
“大智大慧的文殊菩薩,弟子虛雲,已曆經千辛萬苦來到你的座前,祈望您能垂憐弟子的一片愚誠,引渡弟子亡故父母早日往生極樂淨土吧!”
良久,虛雲微閉上經淚水洗過的雙眼心道:“爹娘啊,兒就是再拜十次,也不足以報答你們的養育之恩啊!”虛雲心道出這句話後便再次跪下行了大禮,俯身再起身的瞬間,虛雲隻覺周身已被喜樂安甯完全籠罩。
也是在抵達五台山完成宏願這年,年已46歲的虛雲終于開始了他一生真正的修行之路。
之後,他用了将近十年的時間,徒步行走數萬裡,自陝西、四川進入西藏,随後他又在大雪中翻越喜馬拉雅山口到達不丹,其後他又徒步周遊尼泊爾、印度、孟加拉、緬甸等國。期間,虛雲一心朝禮佛迹,研習經教,回國後他又遍訪名山古刹、大德高僧,廣開法席,弘宗演教。
後來,虛雲終在高旻寺法七碎杯時開悟得大道。也是自此以後,虛雲在中國佛教界聲名鵲起,他也終成一代高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