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洛陽龍門石窟旅遊攻略

洛陽龍門石窟旅遊攻略

旅遊 更新时间:2025-01-28 03:50:46

洛陽龍門石窟旅遊攻略? ●批準時間:2000年11月 ●遺産種類:文化遺産 ●遺産遴選标準:龍門石窟根據世界文化遺産遴選标準C(I)(II)(III)入選《世界遺産名錄》 ●世界遺産委員會評價: 龍門地區的石窟和佛龛展現了中國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907年)期間,最具規模和最為優秀的造型藝術這些詳實描述佛教中宗教題材的藝術作品,代表了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 ● 概況: 龍門石窟位于洛陽市區南面12公裡處,是與大同雲崗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齊名的我國三大石窟之一 龍門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這裡有東、西兩座青山對峙,伊水緩緩北流遠遠望去,猶如一座天然門阙,所以古稱“伊阙”現“伊阙”,自古以來,已成為遊龍門的第一景觀唐詩人白居易曾說過:“洛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 龍門石窟始開鑿于北魏孝文帝千都洛陽(公元494年)前後,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曆史後來,曆經東西魏、北齊、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密布于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1000多米,現存石窟1300多個,佛洞、佛龛2345個,佛塔50多座,佛像10萬多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達17.14米,最小的僅有2厘米另有曆代造像題記和碑刻3600多品,這些都體現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很高的藝術造詣其中以賓陽中洞、奉先寺和古陽洞最具有代表性 魏窟——公元495年魏宗室丘慧成開始在龍門山開鑿古陽洞,500--523年魏宣武帝、魏孝明帝連續開鑿賓陽洞的北中南三個大石窟,石陽洞和賓陽洞的修建共費人工80萬以上,還開鑿了藥方洞和東魏時開鑿的蓮花洞等石窟北朝石窟都在龍門山,古陽洞自慧成至東魏末50多年的營造,表現出列多的中國藝術形式,大佛姿态也由雲崗石窟的雄健可畏轉變為龍門石窟的溫和可親以賓陽中洞主佛為代表的佛像,人物面部含着微笑,龍門石窟比雲崗石窟表現出更多的中國藝術佛像 唐窟——最盛期是唐朝,占石窟總數的60%以上,武則天執政時期開鑿的石窟占唐代石窟的多數,與她長期有洛陽有關奉先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唐窟,二菩薩70尺,迦葉、阿難、金剛、神王各高50尺(唐代長度)規模之大,在龍門石窟中稱第一,先後用了四年時間,武則天自己出錢二萬貫 龍門二十品是珍貴的魏碑體書法藝術的精品代表了魏碑體,字形端正大方,氣勢剛健有力,是隸書向楷體過渡中的一種字體,有十九品在古陽洞内 賓陽洞有三窟,賓陽中洞是北魏時期(公元386~512年)的代表性作品這個洞窟前後用了24年才建成,是開鑿時間最長的一個洞窟洞内有11尊大佛像洞窟正壁刻主像釋迦牟尼,左右二邊有弟子、菩薩侍立,佛和菩薩面相清瘦,目大頸平,衣錦紋理周密刻劃,有明顯西域藝術痕迹窟頂雕有飛天,挺健飄逸據說,洞口兩壁上還有一幅浮雕"帝後禮佛圖",造型别緻,構圖美妙,後被盜鑿,現置于美國紐約博物館而洞口唐宰相書法家褚遂良書碑銘,很值得一覽 萬佛洞在賓陽洞南邊,洞中刻像豐富,南北石壁上刻滿了小佛像,很多佛像僅一寸,或幾厘米高,計有1500多尊正壁菩薩佛像端坐于束腰八角蓮花座上束腰處有四力士,肩托仰蓮後壁刻有蓮花54枝,每枝花上坐着一菩薩或供養人,壁頂上浮雕伎樂人,個個婀娜多姿,形象逼真沿口南壁上還有一座觀音菩薩像,手提淨瓶舉塵尾,體态圓潤豐滿,姿勢優美,十分傳神 奉先寺是龍門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個石窟,據碑文記載,此窟開鑿于唐代武則天時期,曆時三年洞中佛像明顯體現了唐代佛像藝術特點,面形豐肥、兩耳下垂,形态圓滿、安詳、溫存、親切,極為動人石窟正中盧舍那佛坐像為龍門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1.9米,造型豐滿,儀表堂皇,衣紋流暢,具有高度的藝術感染力盧舍那佛像兩邊還有二弟子迦葉和阿難,形态溫順虔誠,二菩薩和善開朗天王手托寶塔,顯得魁梧剛勁 金剛力士雕像比盧舍那佛像旁的力士像更加動人,是龍門石窟中的珍品,1953年清理洞窟積土時,在極南洞附近發現的,是被盜鑿而未能運走遺留下的隻見金剛力士兩眼暴突,怒視前方,二手握拳,胸上、手、腿上的肌肉高高隆起整座雕像造型粗犷豪放,雄健有力,氣勢逼人 古陽洞是龍門石窟中開鑿最早,内容最豐富的一座,也是北魏時期的另一代表洞窟古陽洞中有很多佛龛造像,這些佛龛造像多有題記,記錄了當時造像者的姓名,造像年月及緣由,這些都是研究北魏書法和雕刻藝術的珍貴資料中國書法史上的裡程碑“龍門二十品”,大部分集中在這裡“龍門二十品”代表了魏碑體,字體端正大方,氣勢剛健有力,是龍門石窟碑刻書法藝術的精華,曆來為世人所推崇 還有一個藥方洞,刻有140個藥方,反映了我國古代醫學的成就把一些藥方刻在石碑上或洞窟中,在别的地方也有發現,這是古代醫學成就傳之後世的一個重要方法 龍門石窟還保留有大量的宗教、美術、書法、音樂、服飾、醫藥、建築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實物史料因此,它又是一座大型的石刻藝術博物館 ●文化遺産價值: 中國石窟藝術的“裡程碑” 龍門石窟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窟内造像雕刻精湛,内容題材豐富,被譽為世界最偉大的古典藝術寶庫之一它以自身系統、獨到的雕塑藝術語言,揭示了雕塑藝術創作的各種規律和法則在它之前的石窟藝術均較多地保留了犍陀羅和秣菟羅藝術的成分,而龍門石窟則遠承印度石窟藝術,近繼雲岡石窟風範,與魏晉洛陽和南朝先進深厚的漢族曆史文化相融合開鑿而成所以龍門石窟的造像藝術一開始就融入了對本民族審美意識和形式的悟性與強烈追求,使石窟藝術呈現出了中國化、世俗化的趨勢,堪稱展現中國石窟藝術變革的“裡程碑” 皇家風範 龍門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貴族發願造像最集中的地方皇室貴族擁有雄厚的人力、物力條件,他們所主持開鑿的石窟必然規模龐大,富麗堂皇,彙集當時石窟藝術的精華,因而龍門石窟是十分具有代表性的這些洞窟的開鑿是皇家意志和行為的體現,具有濃厚的國家宗教色彩,所以龍門石窟的興衰,不僅反映了中國5至10世紀皇室崇佛信教的盛衰變化,同時從某些側面也反映出中國曆史上一些政治風雲的動向和社會經濟态勢的發展,它的意義是其它石窟所無法比拟的 龍門二十品 “龍門二十品”的稱号始自清代,所謂“龍門二十品”是指選自龍門石窟中北魏時期的二十方造像題記,其中十九品在古陽洞,一品在慈香窟“龍門二十品”是北魏時期書法藝術的精華之作,它所展現的書法藝術,是在漢代隸書和晉代隸書的基礎上發展演化而來的,字體端莊大方、剛健質樸、既具隸書格調,又有楷書因素,是“魏碑”體的代表,在中國書法藝術發展史上具有極為崇高的地位,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洛陽龍門石窟旅遊攻略?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洛陽龍門石窟旅遊攻略(龍門石窟景區)1

洛陽龍門石窟旅遊攻略

●批準時間:2000年11月 ●遺産種類:文化遺産 ●遺産遴選标準:龍門石窟根據世界文化遺産遴選标準C(I)(II)(III)入選《世界遺産名錄》。 ●世界遺産委員會評價: 龍門地區的石窟和佛龛展現了中國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907年)期間,最具規模和最為優秀的造型藝術。這些詳實描述佛教中宗教題材的藝術作品,代表了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 ● 概況: 龍門石窟位于洛陽市區南面12公裡處,是與大同雲崗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齊名的我國三大石窟之一。 龍門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這裡有東、西兩座青山對峙,伊水緩緩北流。遠遠望去,猶如一座天然門阙,所以古稱“伊阙”。現“伊阙”,自古以來,已成為遊龍門的第一景觀。唐詩人白居易曾說過:“洛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 龍門石窟始開鑿于北魏孝文帝千都洛陽(公元494年)前後,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曆史。後來,曆經東西魏、北齊、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密布于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1000多米,現存石窟1300多個,佛洞、佛龛2345個,佛塔50多座,佛像10萬多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達17.14米,最小的僅有2厘米。另有曆代造像題記和碑刻3600多品,這些都體現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很高的藝術造詣。其中以賓陽中洞、奉先寺和古陽洞最具有代表性。 魏窟——公元495年魏宗室丘慧成開始在龍門山開鑿古陽洞,500--523年魏宣武帝、魏孝明帝連續開鑿賓陽洞的北中南三個大石窟,石陽洞和賓陽洞的修建共費人工80萬以上,還開鑿了藥方洞和東魏時開鑿的蓮花洞等石窟。北朝石窟都在龍門山,古陽洞自慧成至東魏末50多年的營造,表現出列多的中國藝術形式,大佛姿态也由雲崗石窟的雄健可畏轉變為龍門石窟的溫和可親。以賓陽中洞主佛為代表的佛像,人物面部含着微笑,龍門石窟比雲崗石窟表現出更多的中國藝術佛像。 唐窟——最盛期是唐朝,占石窟總數的60%以上,武則天執政時期開鑿的石窟占唐代石窟的多數,與她長期有洛陽有關。奉先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唐窟,二菩薩70尺,迦葉、阿難、金剛、神王各高50尺(唐代長度)。規模之大,在龍門石窟中稱第一,先後用了四年時間,武則天自己出錢二萬貫。 龍門二十品是珍貴的魏碑體書法藝術的精品。代表了魏碑體,字形端正大方,氣勢剛健有力,是隸書向楷體過渡中的一種字體,有十九品在古陽洞内。 賓陽洞有三窟,賓陽中洞是北魏時期(公元386~512年)的代表性作品。這個洞窟前後用了24年才建成,是開鑿時間最長的一個洞窟。洞内有11尊大佛像。洞窟正壁刻主像釋迦牟尼,左右二邊有弟子、菩薩侍立,佛和菩薩面相清瘦,目大頸平,衣錦紋理周密刻劃,有明顯西域藝術痕迹。窟頂雕有飛天,挺健飄逸。據說,洞口兩壁上還有一幅浮雕"帝後禮佛圖",造型别緻,構圖美妙,後被盜鑿,現置于美國紐約博物館。而洞口唐宰相書法家褚遂良書碑銘,很值得一覽。 萬佛洞在賓陽洞南邊,洞中刻像豐富,南北石壁上刻滿了小佛像,很多佛像僅一寸,或幾厘米高,計有1500多尊。正壁菩薩佛像端坐于束腰八角蓮花座上。束腰處有四力士,肩托仰蓮。後壁刻有蓮花54枝,每枝花上坐着一菩薩或供養人,壁頂上浮雕伎樂人,個個婀娜多姿,形象逼真。沿口南壁上還有一座觀音菩薩像,手提淨瓶舉塵尾,體态圓潤豐滿,姿勢優美,十分傳神。 奉先寺是龍門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個石窟,據碑文記載,此窟開鑿于唐代武則天時期,曆時三年。洞中佛像明顯體現了唐代佛像藝術特點,面形豐肥、兩耳下垂,形态圓滿、安詳、溫存、親切,極為動人。石窟正中盧舍那佛坐像為龍門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1.9米,造型豐滿,儀表堂皇,衣紋流暢,具有高度的藝術感染力。盧舍那佛像兩邊還有二弟子迦葉和阿難,形态溫順虔誠,二菩薩和善開朗。天王手托寶塔,顯得魁梧剛勁。 金剛力士雕像比盧舍那佛像旁的力士像更加動人,是龍門石窟中的珍品,1953年清理洞窟積土時,在極南洞附近發現的,是被盜鑿而未能運走遺留下的。隻見金剛力士兩眼暴突,怒視前方,二手握拳,胸上、手、腿上的肌肉高高隆起。整座雕像造型粗犷豪放,雄健有力,氣勢逼人。 古陽洞是龍門石窟中開鑿最早,内容最豐富的一座,也是北魏時期的另一代表洞窟。古陽洞中有很多佛龛造像,這些佛龛造像多有題記,記錄了當時造像者的姓名,造像年月及緣由,這些都是研究北魏書法和雕刻藝術的珍貴資料。中國書法史上的裡程碑“龍門二十品”,大部分集中在這裡。“龍門二十品”代表了魏碑體,字體端正大方,氣勢剛健有力,是龍門石窟碑刻書法藝術的精華,曆來為世人所推崇。 還有一個藥方洞,刻有140個藥方,反映了我國古代醫學的成就。把一些藥方刻在石碑上或洞窟中,在别的地方也有發現,這是古代醫學成就傳之後世的一個重要方法。 龍門石窟還保留有大量的宗教、美術、書法、音樂、服飾、醫藥、建築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實物史料。因此,它又是一座大型的石刻藝術博物館。 ●文化遺産價值: 中國石窟藝術的“裡程碑” 龍門石窟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窟内造像雕刻精湛,内容題材豐富,被譽為世界最偉大的古典藝術寶庫之一。它以自身系統、獨到的雕塑藝術語言,揭示了雕塑藝術創作的各種規律和法則。在它之前的石窟藝術均較多地保留了犍陀羅和秣菟羅藝術的成分,而龍門石窟則遠承印度石窟藝術,近繼雲岡石窟風範,與魏晉洛陽和南朝先進深厚的漢族曆史文化相融合開鑿而成。所以龍門石窟的造像藝術一開始就融入了對本民族審美意識和形式的悟性與強烈追求,使石窟藝術呈現出了中國化、世俗化的趨勢,堪稱展現中國石窟藝術變革的“裡程碑”。 皇家風範 龍門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貴族發願造像最集中的地方。皇室貴族擁有雄厚的人力、物力條件,他們所主持開鑿的石窟必然規模龐大,富麗堂皇,彙集當時石窟藝術的精華,因而龍門石窟是十分具有代表性的。這些洞窟的開鑿是皇家意志和行為的體現,具有濃厚的國家宗教色彩,所以龍門石窟的興衰,不僅反映了中國5至10世紀皇室崇佛信教的盛衰變化,同時從某些側面也反映出中國曆史上一些政治風雲的動向和社會經濟态勢的發展,它的意義是其它石窟所無法比拟的。 龍門二十品 “龍門二十品”的稱号始自清代,所謂“龍門二十品”是指選自龍門石窟中北魏時期的二十方造像題記,其中十九品在古陽洞,一品在慈香窟。“龍門二十品”是北魏時期書法藝術的精華之作,它所展現的書法藝術,是在漢代隸書和晉代隸書的基礎上發展演化而來的,字體端莊大方、剛健質樸、既具隸書格調,又有楷書因素,是“魏碑”體的代表,在中國書法藝術發展史上具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發布人:安陽殷墟

來源:河南安陽殷墟網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