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著名建築設計師隈研吾《五感的建築——隈研吾建築設計展》将于7月22日起,在北京嘉德藝術中心對公衆開放,敬請期待。
隈研吾是享譽世界的著名建築師,從在《反造型》中提出對後工業化時代城市建築追求怪異、突兀造型的批判到《負建築》中提出讓建築融入環境、讓建築消失等理念,為探索建築語言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論主張和實踐。
随着後疫情時代的到來,對于受困于城市鋼筋混凝土的我們如何走出困境,如何獲得心靈的慰藉,建築應該從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帶着這樣的思考,隈研吾提出了建築設計新的理念——“五感的建築”。即:建築應該從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人類五種感官出發,全面調動人的感官參與,建立人與建築之間的關聯,從而滿足人對建築所營造的空間和時間的獲得感。
此次展覽,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舉辦,以“五感的建築”為主題,全新的思考、全新的設計,隈研吾親自全程把控所有展覽細節。對于這樣一個創造性的工作的内容,最終将七個“首次”呈現給觀衆,接下來我們一一介紹。
首次在展覽中全程融入不同的音樂以注解建築的精神内涵。按照建築的功能性用音樂這一抽象語言進行演繹和注解,分别從“日常、活躍、開放、滿足、探索”等建築所包含的功能指向進行創作,在不同模型區以聲音為背景,幫助觀衆運用聽覺感受并“走進”這些建築。展覽中總共包含七段獨立的實驗性音樂,由隈研吾提供構思和指導,并由東京藝術大學波立裕矢及團隊創作完成。
展覽中首次出現由隈研吾建築作品衍生的數字多媒體作品,由角川武藏野博物館作為開篇,以空間投影的方式呈現隈研吾在設計中對弱化造型、材料應用、空間結構等方面的巧思,也将隈研吾關于人與自然、建築與自然關系的哲學思考通過視覺語言展現給觀衆。
首次在一個展覽中同時展出隈研吾的兩件大型裝置作品。此次展覽的入口裝置《竹澗》與冥想庭院裝置《竹曲》兩件全新設計的裝置作品,都以“竹”為基礎材料,《竹澗》的孔型結構塑造出一條隧道,與環境融合,讓觀衆一進入展覽現場就沉浸其中;《竹曲》的螺旋結構塑造出一間散發着東方之美的茶室,觀衆可以進入其中感受隈研吾建築中對于點、線、面的處理,體味建築向着自然延伸。
冥想庭院裝置《竹曲》
冥想庭院裝置《竹曲》
隈研吾先生手稿
©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KKAA)
入口裝置《竹澗》
首次在展覽中展出隈研吾的書法作品,除了在書寫的内容中表達隈研吾的建築理念,也從書法本身展現隈研吾美學的獨特氣質。在為本次展覽做的視頻采訪中,隈研吾說書法也是他身體的一部分。
工作中的隈研吾
首次在展覽中使用與建築對應的香氛,構成觀衆嗅覺體驗的重要部分,用氣味觸發觀衆的嗅覺,在不同單元以不同的香味将觀衆帶入一種全新的對建築語境的理解之中。除了木香,觀衆在參觀的過程中還能體驗到一系列大自然的餘香。在材料展示部分,香味作為對建築本身所處環境的發掘,将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勾勒出觀衆記憶中對于建築和味道的鍊接。
首次在展覽中展出近二十年間隈研吾的工作與生活場景,這些視頻是隈研吾的好朋友岡先生二十年來記錄的珍貴影像鏡頭,用一種獨立的紀錄片式的拍攝手法,記錄着隈研吾從日本到中國、歐洲,深入項目現場考察、調研、交談的情景,這是近二十年來隈研吾工作生活場景的首次集中曝光。
前門項目工作現場
©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KKAA)
前門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
©Photography by Creatar Images
首次提出“五感的建築”這一設計理念,是隈研吾對後疫情時代人類精神需求的呼應,同時也為未來建築的設計提出了新的概念和方向,即建築需要調動人的所有感官,給人的心靈帶來慰藉。隈研吾說,未來世界的設計将由亞洲來引領,他已經準備好參與其中。
此次展覽從建築模型、音樂、大型裝置、多媒體、文獻、書法等諸多方面對隈研吾的建築設計語言和理念進行呈現,力求調動觀衆的多重感官體驗,讓觀衆感受到隈研吾建築的魅力,同時引發對于建築和自身所處環境的思考。
© 版權聲明:
本文圖片來自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