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第一次開始接觸SCI論文的時候,是不是對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傻傻分不清楚”?小編一向“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好好的捋一捋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有啥不一樣。
通訊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通常是實際統籌處理投稿和承擔答複審稿意見等工作的主導者,是稿件所涉及研究工作的負責人。因此通常是“To whom correspondence should be addressed”或“The person to whom inquiries regarding the paper should be addressed"的人,要負責與編輯部的一切通信聯系和接受讀者的咨詢等。通訊作者的姓名多位列于論文作者名單的最後(使用符号來标識說明是通訊作者)。論文的成果主要是屬于通訊作者的,而不是第一作者的。第一作者僅代表是你做的,且是最主要的參與者。
通訊作者往往是指課題的總負責人,承擔課題的經費、設計、文章的書寫和把關。最重要的是,他擔負着文章可靠性的責任。一般實驗的實施者,又是論文的執筆者,自然應該是論文的第一作者。如果實驗的實施者和論文的執筆者不是同一個人,該如何署名?論文的執筆者署第一是否合理?還是誰做的實驗誰置第一?或誰的想法誰署第一?老闆說哪個署第一哪個就署第一?要不倆人分别排在第一、第二的位置,然後表明倆人貢獻均等(equal contribution),就行了?“誰做的實驗誰是第一”應該是基本原則。一般來說,一篇SCI論文的實驗需要1~3年,寫一篇SCI論文需要1~3個月。有時候,實驗數據不是一個人完成的。基本原則是誰的貢獻大,誰是第一。
來一個栗子:
首席研究員Ⅹ産生了一個研究設想,撰寫了研究計劃,而且得到了新的資金充足的立項。Ⅹ雇用了技術員T全權負責,并确保項目按照Ⅹ的最初設想進行。T根據個人經驗采集了大量數據,并指導了協助采集數據的本科生。研究助理A對實驗操作、分析負責,并對T等采集數據的解釋負責。
相關問題:
哪些人應該包括在作者中,怎樣排序?
調查結果:
·78%被調查者認為3個人都應該包括在作者中。
·78%被調查者認為Ⅹ應該成為第一作者。
·14%被調查者選擇A作為第一作者。
·82%被調查者認為T是作者之一。
對于一些重要的論文,有多個作者作出的貢獻是等價的,可以作為聯合第一作者處理,用文字或者符号(如*、#)加文字說明。一般在工作單位名稱和地址下方說明。
再來一個栗子:
WangX and Lee Y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is work 或* These authors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is work。
并列第一作者中也有前後之分,不是按字母順序排列的。一般來說,并列第一作者中的第一作者貢獻更大。寫自己簡曆(CV)的時候,排在第二位的作者不可以把排列順序寫成自己是第一,但标明是并列第一作者。
有時課題為合作項目,因此可能有兩位作者為通訊作者,表達形式。排在最後的通訊作者更重要。
又來一個栗子:
Correspondence author:
——,MD, PhD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University of San Francisco
4410 Clement St.
San Francisco, CA 94945
Tel:415-555——
Fax:415-555——
E-mail:——@ucsf. edu
Or(可以不用)
——,MD, PhD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Hua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135, China
Tel:021-55
Fax:021-555
Email:——@yahoo. com. cn
在聯合培養期間或在國外發表的論文如何署名?小編認為“誰出錢誰受益”。所以國外導師應該是通訊作者。當然,因為是聯合培養,國内的導師可以是作者之一。如果小夥伴們的導師是兼職博士生導師,而小夥伴們的實驗主要在各位的原單位要求做的,那麼你們發表的論文其可以是第一作者,署名原單位(學生)是第一單位。否則按目前許多學校關于學生發表論文的規定,不能申請獲得學校的學位。
文章各版所屬部分的相應作者及任何作者署名權的變更必須得到所有作者的認同。
現在,小夥伴們是不是已經心中有數啦,是不是還想要了解更多的有關SCI論文的小知識?那麼就來輯文編譯看一看吧!超多有趣的小知識等着你們來寵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