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布線系統是一個具有模塊化、靈活性等特點的建築物或建築群内的信息傳輸系統,被稱為建築物内的“高速公路”。一般包括:中央計算機監控系統、樓宇自動控制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通信自動化系統、消防報警系統等。它通常對建築物内各種系統所需的傳輸線路統一進行布置和連接,形成綜合、完整、統一、高效、兼容和美觀的建築物布線系統。
2 綜合布線系統的重要性(1)适應全球社會信息化與經濟國際化的進一步發展的需要。信息網絡系統在當今社會變得越來越重要,它已經成為一個國家的重要基礎設施之一,是體現國家經濟實力的重要标志。
(2)保證網絡安全運行的需要。随着網絡布線系統規模的不斷擴大,網絡系統的結構也越來越複雜,網絡所能實現的功能也越來越多,使得網絡管理維護也就越來越困難,約一半以上的網絡故障與布線有關,布線的質量直接影響到網絡能否正常地運行。
(3)網絡布線系統影響到網絡的性能、網絡的投資、網絡的使用、網絡的維護等諸多因素,是信息網絡系統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
3 綜合布線系統的特點(1)采用模塊化的結構設計,結構清晰,易于擴展,便于管理和維護。
(2)徹底解決了傳統布線系統的諸多缺點,即設計複雜、費用高、使用難、擴展難等問題。
(3)靈活性。使用标準配線系統和統一的信息插座,可連接不同類型的設備。
(4)使用相同的電纜、配線架、插頭和模塊插孔,兼容不同廠商的設備。
(5)可根據用戶的需求随時進行改變和調整。
4 綜合布線系統的标準ANSI/EIA/TIA-568标準:
1991年7月,ANSI/EIA/TIA-568标準即《商業大樓電信布線标準》問世,1995年底,ANSI/EIA/TIA-568标準正式更新為ANSI/EIA/TIA-586A标準。
ANSI/EIA/TIA-568标準是為非屏蔽雙絞線的布線和安裝而制定的标準,它定義了五類雙絞線電纜的連接以及布線要求的規範。
ANSI/EIA/TIA-568标準的基本要求有:
(1)五類電纜類型。ANSI/EIA/TIA-568标準定義了一類、二類UTP使用22或24AWG類型芯線,但不推薦用于計算機網絡布線。三類、四類UTP使用24AWG類型芯線,三類最高帶寬為16MHz,四類最高帶寬為20MHz。五類UTP也使用22或24AWG類型芯線,最高帶寬為100MHz。
(2)互連互通接口。ANSI/EIA/TIA-568标準還定義了RJ-45連接器為UTP的标準。
(3)拓撲結構和布線距離。ANSI/EIA/TIA-568标準建議采用主幹分層星型拓撲結構。集線器和網絡結點之間的電纜長度,對于UTP,其長度限制在100米以内,也就是說交換機、集線器和主機之間總的網段長度不大于100米,牆上的信息插座到管理間集線器的水平布線長度不大于90米。
二、綜合布線系統的組成綜合布線系統通常可以劃分為六個子系統:工作區(終端)子系統、水平子系統、垂直(幹線)子系統、設備間子系統、管理子系統和建築群子系統。
1 工作區子系統工作區子系統由終端設備和把終端設備連接到信息插座的連線(軟線)組成,它包括終端設備、裝配軟線、連接器和連接所需的擴展軟線、信息插座、适配器等。将用戶終端系統連接到信息插座上,并在終端設備和輸入/輸出(I/O)接口之間搭接。相當于電話配線系統中連接話機的用戶線以及話機終端部分。
基本概念
(1)工作區。工作人員利用計算機等終端設備進行工作的地方。在綜合布線系統中,工作區用術語“服務區”替代,但通常服務區要大于工作區。
(2)信息插座。信息插座是終端設備與水平子系統連接的接口設備。對于雙絞線電纜來說,通常使用T568A-ISDN或T568B-ALT标準的8腳(針)模塊化信息插座;對光纖來說,通常使用ST或SC連接器的信息插座。
(3)終端設備。終端設備可以是電話、計算機、數據終端、ISDN終端、儀表儀器、傳感器、探測器、監控設備等。
(4)适配器。适配器又稱為轉換器,用來将不同大小或類型的插頭與信息插座相匹配。
設計要點
(1)從信息插座到設備之間的連線用雙絞線,一般不要超過5m,在3m以内最為理想。
(2)信息插座安裝在牆壁上時,插座距離地面一般要在30cm以上。
(3)信息插座和RJ-45插頭的接線方式要保持一緻。
(4)工作區内的線槽要布置得合理、美觀。
(5)終端設備的服務面積可按3~10m2設計,可按9m2一個數據點和一個語音點來計算信息點,也可以根據用戶的需求設置.
(6)工作區中的信息插座與插頭大小和類型不同時應選用适配器進行轉換。
2 水平子系統水平子系統是整個布線系統的一部分,它将幹線子系統線路延伸到用戶工作區,從工作區的信息插座開始到管理子系統的配線架為止。它由每層配線間到信息插座的配線線纜和工作區用的信息插座組成,相當于電話配線系統中的配線電纜或連接到用戶線盒的用戶線部分。
基本概念
(1)跳接:即跳線連接。綜合布線系統使用跳接來增加線路或重新安排線路。
(2)跳線:用于跳接兩個終結點的一小段線纜。
(3)對接:用于連接到單口連接器的設備,例如模塊化插座。
常用的水平線纜
(1)4對100Ω五類UTP。
(2)2對100ΩSTP-A。
(3)62.5/125μm雙芯多模光纖。
(4)50Ω同軸電纜。
水平子系統布線的拓撲結構
水平布線一般采用星型拓撲結構。信息插座分别連接到物理終端,而每個工作區的信息插座都要和管理子系統相連。
設計要點
(1)水平布線的距離一般不超過90m,線纜長度等于樓層配線間或配線間内互連設備端口到工作區信息插座的線纜長度。
(2)根據建築物的結構、布局和用途,确定水平布線方案,盡量不走地面線槽。
(3)确定線纜走向和路由,使路由最短,施工最方便。
(4)确定信息插座的數量和類型,通常可按9m2來估算信息插座的數量,信息插座的類型可根據所使用的終端設備類型确定,信息插座應在内部做固定線連接。
(5)确定距服務接線間距離最近的信息插座(I/O插座)位置。
(6)确定距服務接線間距離最遠的信息插座(I/O插座)位置。
(7)确定線纜的類型和長度。
①平均線纜長度=最遠的信息插座(L)和最近的信息插座(S)兩種線纜長度之和除以2。
②總線纜長度=平均線纜長度 備用部分(平均線纜長度的10%) 端接容差(6m)。
③每個樓層用線量的計算公式如下:
C=[0.55(L S) 6]×M 式中:C為每個樓層的用線量;
L為最遠的信息插座(I/O)離配線間的距離;
S為最近的信息插座(I/O)離配線間的距離;
M為每層樓的信息插座(I/O)數。
④整幢樓的用線量W=N×C。
式中:N為樓層數;C為每個樓層的用線量。
3 幹線子系統幹線子系統也稱垂直子系統,它是綜合布線系統的主動脈,它提供建築物幹線電纜的路由,負責連接管理子系統到設備間子系統。它由設備間子系統、管理子系統和水平子系統的接入設備之間相互連接的線纜組成。相當于電話配線系統中的幹線電纜。
基本概念
(1)弱電豎井與強電豎井。一幢大樓内通常既有弱電豎井,又有強電豎井。弱電豎井用于放置綜合布線系統的低壓信号主幹線纜;強電豎井用于放置380伏或220伏的電源線。
(2)封閉型通道和開放型通道。封閉型通道是指一條通過上下對齊的樓層配線間之間、用于鋪設幹線電纜的通道。開放型通道是指從建築物的地下室到樓頂的一個開放性空間,中間沒有任何障礙物隔開,通常用做通風道或電梯通道,不能用于鋪設幹線電纜。
常用的幹線電纜
(1)100Ω非屏蔽雙絞線。
(2)62.5/125μm多模光纖。
(3)8.3~10.125μm單模光纖。
(4)150Ω非屏蔽雙絞線。
(5)50Ω同軸電纜。
幹線子系統布線的距離
為了使幹線路由最短,通常将設備間的主配線器放在場地的中部附近,主配線架到入樓設備的距離應包括在總距離内。配線架到電信設備的距離應使用小于30m的轉接電纜。
幹線子系統的組成
(1)鋪設幹線或遠程通信(衛星)接線間到設備間以及設備間之間的豎向或橫向電纜所使用的通道。
(2)設備間和網絡接口之間的連接電纜或建築物與建築物之間相互連接的電纜。
(3)幹線接線間與各遠程通信(衛星)接線間的連接電纜。
(4)設備間到計算機主機房之間的幹線電纜。
設計要點
(1)根據每層樓信息插座的類型和數量确定每層樓的幹線類型和數量。
(2)确定整幢樓的幹線類型和數量。
(3)應選擇幹線電纜最短、最安全和最經濟的路由。
(4)确定幹線電纜的長度和幹線電纜的布線方法。
(5)确定每層樓的幹線要求和防雷擊的設施。
(6)确定整幢大樓的幹線要求和防雷擊的設施。
(7)幹線電纜用光纖鋪設時不要拉得太緊或太松,要有一定的膨脹收縮餘量;需要拐彎時,不要拐直角,應有相當的弧度,其曲率半徑不能小于30cm;光纖電纜的室外裸露部分和埋地部分都要加鐵管保護,鐵管要固定;光纖電纜在地下管道中穿過時要用PVC管,在室内布線時要走線槽。
(8)同軸電纜鋪設時不應扭曲,要保持自然平直,粗纜在拐彎時,其曲率半徑不應小于30cm,細纜曲率半徑不應小于20cm。
(9)雙絞線鋪設時線要平直,走線槽,不要扭曲;雙絞線的兩端點要标号。
4 設備間子系統設備間子系統也稱設備子系統,設備間是在每幢大樓的适當位置設置進出線設備和主配線架,并進行網絡管理和維護的場所。設備間子系統把中繼線交叉連接處和布線交叉連接到公共系統設備上。由綜合布線系統的建築物進線設備、設備間的電纜、電話、數據、計算機等各種主機設備及其配線設備和主配線架等組成。它把公用系統的各種不同設備互連起來。相當于電話配線系統中的站内配線設備及電纜、導線連接部分。
設備間的位置
(1)應盡量位于整個系統的中間位置,以使幹線路由最短。
(2)應盡量靠近電梯,便于裝運笨重設備。
(3)應盡量避免設在建築物的高層或地下室以及用水設備的下層,防止水可能帶來的災害。
(4)應盡量遠離強振動源、強噪聲源、強電磁場幹擾源和易燃易爆源。
(5)應盡量遠離有害氣體源以及存放腐蝕物的場所。
設備間的環境要求
(1)設備間要有足夠的空間,使用面積不能太小。
(2)室内無塵土,通風良好,要有較好的照明度。
(3)要有良好的工作環境。如:溫度、濕度等。
(4)要按機房建設标準設計,應安裝足夠的安全消防系統。
設計要點
(1)設備間空間(從地面到天花闆)應保持2.55m高度的無障礙空間,門高為2.1m,寬為90cm,地闆承重壓力不能低于500kg/m2。
(2)設備間内在距離地面0.8m處,照明度不應低于200Lx。
(3)設備間内還應設置事故照明,在距地面0.8m處,照明度不應低于5Lx。
(4)設備間的噪聲應小于70dB。
(5)設備間内無線電幹擾強度,在頻率為0.15~1000MHz範圍内不大于120dB;磁場幹擾場強不大于800A/m(相當于10Ω)。
(6)設備間地面切忌鋪地毯。其原因:一是容易産生靜電;二是容易積灰塵。
5 管理子系統管理子系統設備在配線設備的房間内,由配線間的配線硬件、輸入/輸出(I/O)設備等組成,為連接其他子系統提供連接手段。相當于電話配線系統中樓層配線箱或電話分線盒部分。
管理子系統的主要設備部件
(1)機櫃。
(2)集線器、交換機、路由器等。
(3)信息點集線面闆。
(4)語音點集線面闆。
(5)集線器的整壓電源線。
管理子系統的管理方式
(1)單點管理。單點管理屬于集中型管理,即在網絡系統中隻有一個“點”可以進行線路跳線連接,其他連接點采用直接連接。例如,交換設備與總配線架(MDF)使用跳線連接,而樓層配線間分配線架(IDF)可以使用直接連接。
(2)雙點管理。雙點管理屬于集中分散型管理,即在網絡系統中隻有兩個“點”可以進行線路跳線連接,其他連接點使用直接連接。這是管理子系統普遍采用的方法,适用于大中型綜合布線系統。例如MDF和IDF使用跳線連接。
110交連硬件簡介
(1)110跳接硬件。110跳接硬件分兩大類:110A型和110P型。這兩種硬件的電氣性能完全相同,但跳線方法、規模和體積大小不同。110A型在對線路不進行改動、移位或重新組合的情況下使用單線跳接;110P型在經常需要重新安排線路的情況下使用快接式跳線。
(2)110接線塊(也稱110配線架)。110接線塊也分為A型和P型兩種。A型配線架有100對和300對,可任意組合。P型配線架有300對和900對。
(3)110連接塊。110連接塊有3對線、4對線和5對線規格。
設計要點
(1)配線架的配線對數可由系統管理的信息點數決定。
(2)利用配線架的跳線功能,可使布線系統實現靈活、多功能的能力。
(3)管理子系統要保證有充足的空間來放置配線架和網絡設備。
(4)有集線器、交換器的地方要配有專用穩壓電源。
(5)确定采用何種110配線架。如果線對總數超過6000對,則使用110A配線架;如果線對總數少于6000對,則可使用110A或110P交連硬件。
(6)交接設備連接方式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對樓層上的線路較少進行修改、移位或重新組合時,宜使用夾接線方式。
②在經常需要重組線路時,宜使用插接線方式。
6 建築群子系統建築群子系統是用于将一個建築物中的電纜延伸到建築群的其他建築物的通信設備和裝置。它提供樓群之間通信設施所需的硬件,其中包括導線電纜、光纜以及防止電纜上的脈沖電壓進入建築物的電器保護裝置,相當于電話配線系統中的電纜保護箱及各建築物之間的幹線電纜。
電纜布線方法
(1)架空電纜布線:通常隻用于具有現成電線杆,并且電纜的走法不是主要考慮内容的場所。
①優點:投資低,不影響建築物美觀。
②缺點:安全性差。
(2)直埋電纜布線:需要挖溝鋪設電纜。
①優點:投資低,不影響建築物美觀。
②缺點:擴展或更換電纜會破壞道路,不太安全。
(3)地下管道内電纜布線:需要在地下鋪設管道,是把直埋電纜設計原則與管道設計原則結合起來的布線方法。
①優點:安全性好,不影響建築物美觀。
②缺點:工程造價高。
(4)隧道内電纜布線:利用建築物之間現有的通道來鋪設電纜。如:供暖、供水管道等。
①優點:成本低,不影響建築物的美觀。
②缺點:安全性受通道原有設施的影響。
設計要點
(1)熟悉鋪設現場的特點。
(2)确定電纜系統的一般參數。
(3)确定建築物的電纜入口,電纜入口的孔徑一般為50mm。
(4)确定明顯障礙物的位置。
(5)确定主電纜路由和備用電纜路由。
(6)選擇所需電纜類型和規格。
(7)确定電纜布線方案。如果采用架空電纜布線,從電線杆到建築物的架空布線距離一般以不超過30m為宜。
(8)選擇最經濟、最實用的設計方案。
三、綜合布線系統的傳輸介質與設備1 傳輸介質目前在網絡工程布線中,園區子系統、垂直子系統一般選擇光纖作為網絡主幹(網絡接入層到彙聚層,彙聚層到核心層),水平子系統和工作區子系統一般采用雙絞線進行布線。
2 跳接設備
信息插座
信息插座是終端與水平幹線子系統連接的接口。信息插座通常由信息模塊、面闆和底座組成。
(1)牆上型
(2)桌上型
(3)地上型
(4)RJ-45信息模塊
(5)光纖插座模塊
(6)轉換插座模塊
網絡線纜連接器
(1)RJ-45連接器
RJ-45連接器看起來很透明像水晶,所以又稱為RJ-45水晶頭。
(2)光纖連接器
光纖連接器是光纖與光纖之間進行可拆卸(活動)連接的器件,它是把光纖的兩個端面精密對接起來,以使發射光纖輸出的光能量能最大限度地耦合到接收光纖中去,并使由于其介入光鍊路而對系統造成的影響減到最小,這是光纖連接器的基本要求。
根據光纖兩端的連接器類型,光纖跳線有以下類型:
ST-ST跳線:兩端都為ST連接器的光纖跳線。
SC-SC跳線:兩端都為SC連接器的光纖跳線。
FC-FC跳線:兩端都為FC連接器的光纖跳線。
ST-SC跳線:一端為ST連接器,另一端為SC連接器的光纖跳線。
ST-FC跳線:一端為ST連接器,另一端為FC連接器的光纖跳線。
SC-FC跳線:一端為SC連接器,另一端為FC連接器的光纖跳線。
配線架
配線架用于終結線纜,為雙絞線或光纜與其它設備(如集線器、交換機等)的連接提供接口,使綜合布線系統變得更加容易管理。配線架是管理子系統中最重要的組件,是實現垂直幹線和水平布線兩個子系統交叉連接的樞紐。配線架通常安裝在标準機櫃上。通過安裝附件,配線架可以全線滿足UTP、STP、同軸電纜、光纖、音視頻的需要。
線槽
線槽和管道是布線系統中重要組成部分,是綜合布線系統的基礎性材料。在綜合布線系統中使用的線槽主要有以下幾種:
金屬槽和附件。
金屬管和附件。
PVC塑料槽和附件。
PVC塑料管和附件。
(1)金屬槽和塑料槽
(2)金屬管和塑料管
(3)橋架
3 信号傳輸設備是指在綜合布線系統中為了提高傳輸效率或增大傳輸距離而使用的各類專用傳輸設備。例如,多路複用器、異步/同步信号增強器和光/電轉換器等。
4 電氣保護設備是指樓群之間(戶外系統)通信所必備的設備。電氣保護設備有過壓保護和過流保護兩類。
5 支持工具包括在綜合布線系統的施工安裝過程中所要使用的工具,簡單的如壓線闆、電纜固定夾、快速夾線器;複雜的如光纖熔接機、線纜牽引車等大型機械。
四、線纜制作與信息模塊打線方法1 雙絞線的制作标準在網絡施工中,一般使用568B标準。
(1)EIA-568-A标準
568A标準描述的線序從左到右依次為:綠白-1,綠-2,橙白-3,藍-4,藍白-5,橙-6,棕白-7,棕-8。
(2)EIA-568-B标準
568B标準描述的線序從左到右依次為:橙白-1,橙-2,綠白-3,藍-4,藍白-5,綠-6,棕白-7,棕-8。
2 幾種常用雙絞線的制作(1)直通線
直通線是用于連接計算機至集線器或交換機的普通端口或者連接交換機/集線器的普通口至另一台交換機/集線器的級聯端口。
制作直通線時,直通線兩端的線序必須采用同樣的标準,可以都按照568A來排序,也可以按照568B來排序。按照習慣,一般采用568B标準來制作直通線。制作直通線時,直通線兩端的線序必須采用同樣的标準,可以都按照568A來排序,也可以按照568B來排序。
(2)交叉線
交叉線主要用于一台交換機/集線器的普通口與另一台交換機/集線器的普通口的連接,或者一台交換機/集線器的級聯口與另一台交換機/集線器的級聯口的連接,也可以用于兩台計算機之間的連接。
制作交叉線時,交叉線的兩端采用不同的線序,一端按照568A來排序,另一端按照568B來排序
(3)反轉線
反轉線主要用于計算機與交換機/路由器控制台串行通信。制作反轉線時,線的兩端采用相同的标準,但是排序必須是相反的
3 制作網線和信息模塊的器材和工具(1)剝線器
剝線器是剝除雙絞線外皮用的。
(2)壓線鉗
壓鉗最基本的功能是将RJ-45接頭和雙絞線咬合加緊
(3)測線器
測線器有兩部分組成,一個為信号發射器,另一個為信号接受器,雙方各有8個LED指示燈以及至少一個RJ-45插槽。
(4)打線器
打線器是用來将網線打入信息模塊的.
(5)RJ45接頭
RJ45接頭俗稱水晶頭,是雙絞線連接器。
4 網線制作步驟網線的制作
(1)剝線
(2)理線
(3)插線
(4)壓線
網線的測試
(1)使用測線器測試網線
(2)使用軟件測試
使用Ping命令測試,格式:ping 對端IP地址。如果計算機能夠與網内其它計算機正常通信則表明網線制作正确。
常見網線制作故障的排除
如果制作的網線測試後不通,可以按以下幾個步驟來檢查排除故障:
(1)查看測線器電池是否有電。
(2)剝線時将某根銅線剪斷,此時需要重新剝線。
(3)芯線沒有整理整齊就插入接頭,結果可能使某些銅線并未插入正确的插槽,此時需要重新排序、理線。
(4)芯線插入過短,導緻銅線并未與銅片緊密接觸,此時需要重新插線步驟。
(5)RJ45頭、網線質量問題,建議換用質量有保證的品牌RJ45頭和網線。
5 信息模塊打線方法制作模塊時的線序是按照信息模塊上所标示的芯線顔色線序。通常情況下,信息模塊上會同時标記有568A和568B兩種芯線顔色線序,應當根據布線設計時的規定,與其他連接和設備采用相同的線序。一般情況采用568B标準,即一側是按照藍白、藍、橙白、橙的順序,另一側是按照綠白、綠、棕白、棕的順序。
信息模塊的測試
(1)用萬用表測量
把萬用表的檔位打在x10的電阻檔,把萬用表的一個表針與網線的另一端相應芯線接觸,另一萬用表筆接觸信息模塊上卡入相應顔色芯線的卡線槽邊緣(注意不是接觸芯線),如果阻值很小,則證明信息模塊連接良好,否則再用打線器壓一下相應芯線,直到通暢為止。
(2)用測線器測試
在與信息模塊相連的雙絞線的另外一端按照568B标準制作一個水晶頭,将這一端插入測線器一端;找另外一根直通線,将一端插入信息模塊,另外一端插入測線器的另外一端;打開測線器,兩端指示燈依次按順序同時亮起,說明信息模塊制作成功。
五、網絡工程的設計、施工、測試與驗收1 網絡工程的設計
1.設計目的和内容
提供完整可行、經濟有效的綜合布線方案
2.确定信息點
對于新建大樓,可按9m2實用面積設置兩個信息點(一個數據、一個語音),如果配備傳真機,則還需增加一個信息點。對于大間辦公室,通常每個辦公桌可設置2~3個信息點。
3.水平UTP電纜長度
根據各樓層的信息點數确定樓層配線間的設置,由樓層配線間到用戶辦公室信息插座的距離可确定水平UTP電纜的數目和長度,由此可計算出電纜的總長度。通常要留有20%的工程餘量。
4.幹線電纜類型及長度
設備間應盡量放在大樓中間部位,如果傳輸速度要求很高(如大于155Mbps),則幹線應選擇光纜;一般情況下可選擇5類或超5類UTP電纜。
5.管線設計
主要指水平幹線的管線設計,包括在建築平面圖上标出信息點的位置,以及弱電豎井到各房間信息插座的布線方法、線槽或管子的型号和規格、電纜型号和數目等。
6.建築物之間的布線
确定電纜類型和布線方案、電氣保護方法和設備等。
7.布線系統目錄
主要包括各樓層信息插座的位置、型号和數量;各樓層水平布線方法、電纜型号和數量;幹線布線方法、電纜型号和數量。
8.布線系統配置列表
列出所有布線産品的型号、數量、廠商、單價、施工費和總價,并做出工程預算。
2 網絡工程的施工、測試與驗收主要施工工作
(1)在大樓内裝修期間,應同步安裝信息插座及電線連接。
(2)鋪設幹線電纜,應注意加固。
(3)安裝和跳接主配線架(MDF)和分配線架(IDF)。
(4)安裝和跳接建築物間的電纜。
(5)對主配線架(MDF)和分配線架(IDF)的跳接進行标識,記錄在案,以便于管理維護和識别。
(6)機櫃、配線架、屏蔽電纜接地。
(7)對布線系統進行端到端測試。
工程測試的主要内容
(1)工作間到設備間的連通狀況。
(2)主幹線連通狀況。
(3)跳線測試。
(4)信息傳輸速率、衰減、距離、接線圖、近端串擾等。
工程驗收
綜合布線系統施工、測試以及試運行一段時間後,要進行工程驗收。工程驗收合格後,才能正式投入使用。
(1)物理驗收
(2)布線系統文檔驗收與測試驗收
(3)組織專家、用戶和施工單位三方對工程進行驗收,施工單位應報告系統方案設計、施工情況和運行情況等,專家應實地參觀測試,開會總結,确認驗收與否。
主要測量儀器
(1)Fluke DSP-100測試儀
(2)Fluke 620局域網電纜測試儀
(3)Fluke 67X局域網測試儀
(4)Wire Scope 155測試儀
以上内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