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原創激勵計劃》出品。
雖然“萬物互聯”這一概念早已被提出,但就目前的形勢來看,即使智能技術的發展已經為我們帶來了更加完善的體驗,現在的“互聯”卻仍隻限定于一定範圍之内。難道,所謂的“萬物互聯”終究是一個僞命題?我們何時才能真正地打破壁壘?
一、我們真的實現萬物互聯了嗎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這個詞從被比爾蓋茨1995年在《未來之路》中第一次提出來,已經過去了快30年了。
那時還存在于世界首富家中的全自動化智能家居系統,在如今可能隻用花幾十塊錢就可以買個智能插線闆遠程控制各種家用電器開關,花小幾萬塊錢也可以獲得世界首富同款全屋智能。互聯網技術和通訊協議的快速發展,讓“萬物互聯”不再遙不可及,“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用來描述現在物聯網的現狀也恰如其分。
這些年,我們分别見證了智能手表、智能汽車、智能電視、智能眼鏡、智能音箱、智能冰箱、智能門鎖等等裡程碑意義的單品,也經曆了種種物聯網産品融入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且據調研顯示,現在的傳統家電廠商生産的新品基本上已經全部支持智能化,從選配變成标配;而且價格越高、智能化程度越高。
物聯網産品的發展曆程——圖片來自simplycoding
但是,我們的物聯網真正做到萬物互聯了麼?為什麼20多年過去了,我的iPhone依然不能跟其他的安卓手機藍牙分享照片,我的聯想筆記本不能和我的華為手機隔空操作呢?
都2022年了,“其他家的産品”依舊在“萬物互聯”這個并不新鮮的概念下永久失效。
二、此物聯網非彼物聯網其實物聯網從使用用戶來分可以分為C端用戶和B端用戶。其實物聯網在面向B端的場景已經發展得較為成熟了,而且某種意義上來講,已經基本實現了“萬物”(動物和各種物品)互聯,而且在相應垂域,也形成了業務的完整閉環。
比如說智能抄表系統就是物聯網的典型B端應用,一般是國家電網或者是當地的自來水公司、天然氣公司來承擔更換智能表的費用,電信運營商來進行各種表上的數據模組和卡号的開通以及數據傳輸網絡的運營。
一般這類的表早期使用2G網絡,後來随着網絡的叠代升級用到nb-iot/cat1等等。後續的計費管理系統、支付系統、用戶管理都是由電網、自來水公司、天然氣公司來具體承接了。
想到小的時候每個月會有專員來上門抄電表、抄水表,買電買水都要去相應的營業廳。如果家裡剛好沒電的話,可能就要全家晚上停止一切娛樂活動,點着蠟燭熬過漫漫長夜,心裡感歎愛迪生真偉大的同時,提醒自己第二天一大早記得去買電。
此外可能大家還聽說過牛聯網、羊聯網,聽着特别像是标題黨的新聞。但其實這些也都已經很成熟了,通過在牛/羊這些動物身上安裝支持nb-iot網絡的數據模塊,用來監控動物健康、生理周期、位置等信息,從而科學地縮短胎間距,提升繁殖效率。
這麼做不僅僅可以提升畜牧業的效率,同時還可以降低藥物使用率,提升畜牧産品的品質,更加的節能環保。目前全球已經被物聯網連接的動物已經超過10億且還在不斷快速增長。
大家是不是突然明白了為什麼互聯網大佬們“退休後”都去搞起了跟“豬牛羊”相關的第一産業,因為這裡确實是一塊适合科技發揮作用的藍海。
并且據說為了提升奶牛産奶量,現在已經開始給奶牛帶VR眼鏡感受青青草原,不僅僅是物聯網,畜牧業已經進入了元宇宙時代。
看了上文,大家是不是突然覺得人不如牛,或者是驚歎物聯網在B端居然發展得這麼快。
确實,因為如果大家是非從業人員的話,對于B端物聯網的發展感知是比較有限的,即使是停車場的自動繳費、自動找車,大家每天騎的小藍車、小綠車(依靠物聯網模塊來做定位),大家都用過,但其實并不知道這背後都是物聯網技術發展催生的新形态的産品或者是更好體驗的服務。
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講,最直觀感受的還是2C的物聯網,消費級物聯網。比如大家現在家用的各種智能家居,或者是會帶出去的在社交網絡上晾曬的EDC(everyday carry),包括各種生産力工具手機、智能手表/手環、智能耳機、平闆、筆記本電腦等等。
之前自己家裝了智能門鎖,所以出門不用帶鑰匙真的是非常幸福。尤其是現在疫情居家辦公,經常需要下樓做核酸,很多女生會發現自己的居家服上可能都沒有用來裝鑰匙的口袋,或者是新聞上有報道,因為着急下樓核酸忘記帶鑰匙反鎖在外面進不了家,有了智能門鎖就可以很輕松地出門,專制各種強迫症。
還有比如連字節都在做的智能台燈,解決的痛點主要是冬天太冷了,大家進了被窩懶得下床關燈,适合各種懶癌晚期。
包括現在火的掃地機器人,幫助很多家庭解決了誰掃地、誰擦地這種容易引發家庭矛盾的物聯網産品。不要小瞧一個掃地機器人,它身上搭載的黑科技就是實現自動駕駛的必備要素。
再比如說對于擁有衆多生産力工具的打工人,如何利用萬物互聯的技術紅利讓自己的工作生活更加高效、健康、愉悅。
我的解決方案目前是使用蘋果全家桶,比如作為一名高産的專欄作家,我需要經常頭腦裡構思文章的結構和素材。因為手機是使用頻率最高的,我會把一些靈感全部記錄在iPhone自帶的記事本裡,并且作為一個INTJ人格沒事自己給自己定一堆todo的人,也會把一些待辦記錄在iPhone的提醒事項裡,也會給自己的日曆加各種日程。
當然因為蘋果強大的封閉生态系統,我在真正開始創作的時候,就可以直接從我的記事本裡選擇/檢索素材、片段整合進行創作,一些想到一半的想法也可以在拿到電腦的時候進一步進行完善。
同時,有的時候會自己做一些短視頻,用手機拍攝完後會選擇Airdrop到iPad上進行剪輯,因為iPad支持Apple pencil,而且屏幕更大一些,所以pencil iPad特别适合進行一些視頻編輯/圖片編輯,或者平常寫寫畫畫。
當然現在蘋果設備還支持接力,比如MacBook上的内容可以接力到iPad上進行顯示,一些剛才在手機上浏覽的網址可以直接在MacBook/iPad上無縫地繼續浏覽,總之就是提供一種跨多屏的、無障礙的、絲滑的體驗。
但以上,僅限于你的這些生産力工具都來自于一家公司。如果它們品牌不同,但你又想要進行設備之間的共享互操作的話,隻能依賴于第三方的軟件了,第三方軟件目前主要支持的功能還僅限于文件類的共享。
所以想要體驗萬物互聯的最佳體驗,可能首先要做足預算,換上某個品牌的全家桶。
各家全家桶比一比
三、萬物互聯是否是個僞命題?所以回到一開始的問題,我們的物聯網真的實現萬物互聯了麼,為什麼連最常用的手機都沒辦法跨系統完全互聯?因為系統不同、生态不同,萬物互聯是否是個僞命題?
想要解釋這個問題,我想先從人類社會或者是人性深入地聊一下。
之前一個科大訊飛高層給我講的親身經曆,他們家的小朋友因為帶了訊飛自家的兒童手表在學校被排擠。因為同學都帶小天才,小天才有一個現象級功能叫做“碰一碰”加好友,隻有小天才的手表才可以互加(模仿兒歌【找朋友】的交互方式,敬個禮、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因此,為了能讓自家小朋友融入班集體,不受其他小朋友排擠,不得不給他換了塊小天才兒童手表。即使小朋友帶的是自己爸爸公司自主研發的,也不會被群體接納。
碰一碰交朋友
你看,連小朋友之間都會有所謂的通過相同的産品生态圈=身份認同圈;更何況是等級分明的成年人世界。
蘋果為什麼要做封閉的生态系統?因為蘋果希望蘋果的用戶跟蘋果用戶玩,其他的用戶跟其他的用戶玩,蘋果的用戶不要跟其他的用戶玩;要做出身份區隔;他們是果粉,不是“一般”用戶。
其實任何産品都有所謂的階層,階層并不相同;品牌會不斷地強化其階層的定位。
比如女生的奢侈品包包鄙視鍊、男生的汽車鄙視鍊;即使做産品的最後都想要創造一個萬物互聯(天下大同)的理想國,但因為有人、有層級,每個利益群體訴求不同,大家内心并不想要一個最終萬物互聯的結果呢?
奢侈品包鄙視鍊
汽車鄙視鍊
所以說,能不能萬物互聯本質上有技術的原因,但絕不完全是技術的原因;最後阻塞的可能是各方利益上、關系上很難互聯互通;C端的物聯網做到最後可能就會是馬太效應、赢家通吃的結果,或者就像現在一樣幾大陣營共存,消費者根據自己的喜好或者是周圍人的選擇和影響選擇某個産品,實現小範圍的“互聯互通”。
但大家其實也不必悲觀,在萬物互聯時代可以做的事情依舊很多。比如電信運營商作為一個第三方中立的平台,嘗試打通這些水火不容的科技公司旗下的智能家居産品,中國移動推出的和家親APP通過andlink協議支持控制天貓、小米、百度、歐瑞博等等不同家居。
和家親打通超過上百款智能家居産品
比如即使每個人使用的手機不同、運營商不同、大家的身份地位背景文化各不相同,依然誕生了微信/WhatsApp這樣連接幾十億人口的超級APP。
但是微信/WhatsaApp也是在互聯網叠代發展了好多代才出現,所以不排除未來随着技術發展,會出現屏蔽底層差異的技術。它的具體形态我們并不清楚,可能存在于元宇宙中,因為紮克伯格總結的元宇宙8要素中包含了設備的互操作的實現(可參考文章《AI産品必讀:紮克伯格的“元宇宙”必備八要素》)。
畢竟技術演進的終極意義就是減少信息不對稱、通過技術來實現客觀公正公平與中立(因為人性做不到絕對的公平公正),期待萬物互聯與巴别塔倒塌時代的到來。
大仙河,公衆号:大仙河知識學堂,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專欄作家。7年AI産品相關經驗,專注AI産品化(元宇宙、數字人、全息通信等)領域,緻力于構建人工智能學術和工業界的橋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