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年間,蘇州一個官宦之後,落魄文人沈複,以自己夫婦的生活為主線,追溯往事,下筆成文,寫下散文書集——《浮生六記》。
沈複并非什麼名家大師,但文章辭藻樸實,文筆清秀,娓娓道來。人物之間的感情糾葛講得很清楚。而其中重點描寫的夫妻生活情趣,更是古文中難得一見的文字。放到現在,仍然有借鑒意義。
01
「 快樂往往來源于生活中的小點滴 」
沈複的妻子芸娘,自小聰穎明慧,雖未入學堂,卻琴棋書畫,樣樣都有模有樣。而一首“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更是徹底征服到沈複,于是對其母親說:“若為兒擇妻子,則非淑姐不娶”。兩人青梅竹馬,興趣相投,這也基本奠定了兩人文人雅緻的生活基調。
芸娘賢淑聰慧,夫妻二人探讨李杜文章。沈複教芸娘少些禮數,夫妻互相敬愛。沈複不吃腐乳,芸娘便以齊國無鹽鐘離春,貌醜而德美,不但成功說服丈夫吃了,還愛上那個味道。錢府拜奠,漁船共行酒令。夫妻二人插花栽樹,撿石抹灰,自制假山盆景。沈複喜歡喝酒,芸娘便做了矮邊圓盤,以便放杯箸酒壺之類。并就事論事,自制竹簾欄杆。花花草草,夫妻二人皆能從中找到樂趣。
所有一切,都有别于其他老套的男尊女卑的封建夫妻。二人既是恩愛夫妻,又似知己摯友。無論後面的生活如何坎坷,處境如何艱難,總能因地制宜的制造一些小情趣,打造新亮點,讓平凡的生活充滿情趣和快樂。随性灑脫,不為生活貧困所迫,不為兒女情長所累。
02
「 最好的婚姻莫過于夫唱婦随 」
我們所理解的封建社會女性,大多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應該是極少見人的。但芸娘與封建禮教下成長的女子迥然不同,她個性開放,不受拘束。
沈複遊太湖,芸娘也一同前往,領略湖光山色。男扮女裝去城隍廟逛廟會,又大膽結交青樓女子做姐妹。沈複與友人蘇州遊園,芸娘同行并将茶酒菜肴安排得妥妥貼貼。因為丈夫不能長相伴,便為他精心挑選小妾。丈夫遠行,芸娘便書信寬心。條件允許,便同行遊山玩水。
以至于臨死之際,芸娘感言:“憶妾唱随二十三年,蒙君錯愛,百凡體恤”,“知己如君,得婿如此,妾已此生無憾!”。滿是感恩和不舍,讓人淚目。
沈複在芸娘死後久久不能釋懷,因為再也沒有這樣一個人如此懂他,再也沒有一個人如此真心地待他,再也沒有一個人如此地照顧他。白頭偕老也許容易,長廂厮守卻是奢求。最好的愛情,莫過于長情陪伴,最好的婚姻,莫過于夫唱婦随。
03
「 千年難解的婆媳矛盾 」
婆媳矛盾似乎是千年難解的中國難題,這裡,天資聰慧的芸娘也不能幸免。以緻于後來夫妻二人生活悲慘,芸娘未能處理好與公公婆婆的關系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沈複為父親張羅納妾,芸娘聽信他人之言,先失沈母歡心。
沈複随父親在外任職,沈父說芸能筆墨,就代沈母寫信。後來家中有了些閑言,沈母以為芸寫信不清楚,就不讓她寫。沈父怒道:“想汝婦不屑代筆耳!” 芸怕沈母不高興,便不解釋。
沈複在真州任職寄住時,弟弟啟堂向鄰居借錢,叫嫂子芸娘做擔保。鄰居索要,芸寫信告訴沈複此事,啟堂反而怪嫂子多事。沈父也誤以為是芸自己借錢卻毀謗小叔子,又拆信見信中稱姑(沈母)為令堂(你媽),翁(沈父)為老人(老頭),更是勃然大怒,斥責芸大逆不道。芸怕傷啟堂感情,也不作解釋。
芸娘一顆蕙質蘭心下面藏着的是她的沉默與隐忍。她熟讀詩書,又精通各種才藝,溫柔體貼且善解人意,這些本是優點,但在封建禮教下通通都變成了公婆眼中無法容忍的缺點,她天性開放,面對家庭的糾紛卻無能為力,隻能選擇忍氣吞聲。
而作為丈夫的沈複,天性懦弱,且屈于父母的威嚴禮教,既不能從中潤滑調解,更無法替芸娘出聲辯解。貧賤夫妻百事衰,最後被父母趕出家門,居無定所,到處漂泊,芸娘更是客死他鄉,讓人唏噓不已。
娶妻當娶芸娘,嫁郎莫嫁沈複:
作為女人,芸娘無疑是非常出色的。她秀外慧中,聰明賢淑,不但有見識,還有自己獨特的審美見地,林語堂都贊芸娘是“集古今各代女子的賢達美德”,“中國文學中最可愛的女人”。
所以,芸娘絕對是男人眼中完美的賢妻人選。
而沈複,他本性浪蕩,無一技之長又貪戀享受,能力不足又心高氣傲。上無法盡孝,下不能盡責。他所信奉的是浮生若夢,為歡幾何。人生苦短,及時行樂。
放到現在,就是一個沒有家庭責任感,隻會窮開心的男人,大概很少能夠得到女人的青睐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