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的質量一直以來都為人所吐槽,然而在上海超級工廠投産之後,特斯拉依舊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态,那麼為什麼特斯拉作為豪華品牌當中的“新秀”,在“口碑不那麼好”的情況下銷量卻依舊那麼出色呢?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這個問題。
特斯拉在很長一段時間當中都是富人的專屬,畢竟在那個隻有Model S和Model X的年代,一輛特斯拉動辄就需要八十萬甚至上百萬的價格,特别是在剛進入國内的時候,最早一批特斯拉還需要上藍牌,在很多限牌城市還需要占據燃油車牌照資源,這就讓特斯拉作為一台電動車的購車成本更高了,在這樣的成本下,當時的特斯拉隻是部分富人的“玩具”而已。
而在Model 3上市之後,特别是在國産Model 3正式交付之後,特斯拉就從原先富人的玩具突然之間變成了一個日常的交通工具,畢竟一台落地價30萬不到的車型是很多消費者都能負擔得起的,更何況電動車的後期使用成本非常低,如果行駛裡程較長的話,每年可以比傳統燃油車節省1萬元以上的使用成本,8年就可以節省8萬元,也就是說,你選擇一台30萬元的Model 3其實隻相當于選擇一台總價20萬出頭的普通合資品牌中型車而已,這樣的情況下其實特斯拉已經變成了一個多數消費者都能負擔得起的品牌。
和多數這個價位區間的純電車型相比,Model 3的标準續航版車型擁有445公裡的續航水準,而其國産的長軸距版車型的續航裡程更是達到了誇張的668公裡,這兩個數字在同價位同級别車型當中領先的。而這還隻是賬面數字,還有一層在賬面上看不到的東西,那就是實際續航表現。衆所周知,電動車的實際續航表現基本都是要在理論續航表現上打折扣的,至于這個折扣打多少就看各家車企的技術功底了,在這一點上特斯拉是做得最好的,沒有之一,當蔚來ES8的實際續航裡程隻有200公裡左右的時候,特斯拉的車型幾乎都能夠很好的做到表顯裡程就是實際續航裡程,這也是破解車主續航焦慮的一個非常重要因素,對于開過特斯拉和其他品牌電動車的消費者來說,他們會很容易理解這一點。
除了續航表現出色之外,Model 3的操控性也非常出色。在寶馬3系已經逐漸向着舒适化的方向發展的時候,Model 3卻悄然之間取代了寶馬3系成為了同級别車型當中的操控王,精準的指向性和源源不斷的動力以及毫無頓挫感的動力輸出都讓駕駛者在這台Model 3上非常容易找到駕駛樂趣。而更重要的是,即便能量回收系統同樣存在,Model 3在駕駛者松開油門踏闆的時候也不會有很明顯的拖拽感,這也是保證車内人員不暈眩的主要因素,而拖拽感也是其他電動車型上存在的最主要問題。
那麼特斯拉的質量真的不好嗎?這一點其實并不難回答,隻要去社交媒體上随便搜一下會有很多相關的信息和具體力例證,而Model 3也有包括轉向機構異響以及縫隙大小不一緻等在内的各種通病,然而這些問題的存在都不妨礙Model 3成為一輛适合多數消費者選擇的好車。
和絕大多數電動車相比,其他車型都隻是一台和傳統車型有着諸多不同的“電動車”,而隻有特斯拉旗下的車型才更像是一台“車”,這個車是不用加任何前綴的。對于開慣了車的消費者來說,盡管看起來特斯拉是變化最大的,但實際上也隻有特斯拉是開起來就沒有什麼學習成本的,在這個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年輕,我們希望簡單點,一切都更簡單點,而特斯拉正是滿足了大家的要求,所以無論特斯拉的問題再怎麼多,它賣得比其他車型更多也是非常正常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