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着力提升自然生态系統整體功能

着力提升自然生态系統整體功能

科技 更新时间:2024-08-19 12:20:49

着力提升自然生态系統整體功能(生态文明關鍵詞)1

關鍵詞一:社會—經濟—自然複合生态系統

着力提升自然生态系統整體功能(生态文明關鍵詞)2

社會一經濟一自然複合生态系統,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一種形态,由自然、經濟和社會三種子系統組成。自然子系統,是由水、土、氣、生、礦及其間的相互關系來構成的人類賴以生存、繁衍的生存環境;經濟子系統,是指人類主動地為自身生存和發展組織有目的的生産、流通、消費、還原和調控活動;社會生态子系統,是人的觀念、體制及文化構成。這三個子系統是相生相克,相輔相成的。複合生态系統理論的核心是生态整合,通過結構整合和功能整合,協調三個子系統及其内部組分的關系,使三個子系統的耦合關系和諧有序,實現人類社會、經濟與自然間複合生态關系的可持續發展。

(1)自然子系統:人的生存環境,可以用水、土、氣、生、礦及其間的相互關系來描述,是人類賴以生存、繁衍的自然子系統。自然子系統中首先是水,水資源、水環境、水生境、水景觀和水安全,水有利有弊,既能成災,也能造福;其次是土,人類依靠土壤、土地、地形、地景、區位等提供食物、纖維,支持社會經濟活動,土是人類生存之本;第三是氣和能,人類活動需要利用太陽能以及太陽能轉化成的化石能,能的驅動導緻了一系列空氣流動和氣候變化,提供了生命生存的氣候條件,也造成了各種氣象災害、環境災害;第四是生物,即植物、動物、微生物,特别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農作物,還有災害性生物,比如病蟲害甚至流行病毒,與人類生産和生活都休戚相關;第五是礦,即生物地球化學循環,人類活動從地下、深山、海洋開采大量的建材、冶金、化工原料以及對生命活動至關重要的各種微量元素,但我們開采、加工、使用過程中隻用了其中很少一部分,大數以廢棄物形式出現,産品用完或沒有用完廢棄會造成污染。這些生态因子數量的過多或過少都會發生問題,比如水多、水少、水渾、水髒就會發生水旱災害和環境事故。

(2)經濟子系統:即以人類的物質能量代謝活動為主體的經濟生态系統。人類能主動地為自身生存和發展組織有目的的生産、流通、消費、還原和調控活動。人們将自然界的物質和能量變成人類所需要的産品,滿足眼前和長遠發展的需要,就形成了生産系統。生産規模大了,就會出現交換和流通,包括金融流通、商貿物質流通以及信息和人員流通,形成流通系統。接下來是消費系統,包括物質的消費,精神的享受,以及固定資産的耗費等。再後是還原系統,城市和人類社會的物質總是不斷地從有用的東西變成“沒用”的東西,再還原到自然生态系統中進入生态循環,包括我們生命的循環。最後是調控系統,調控有幾種途徑,包括政府的行政調控、市場的經濟調控、自然調節以及人的行為調控。

(3)社會子系統:社會的核心是人。人的觀念、體制和文化構成複合生态系統的第三個子系統即社會生态子系統。首先是人的認知系統,包括哲學、科學、技術等;第二是體制,是由社會組織、法規、政策等形成的;第三是文化,是人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形成的觀念、倫理、信仰和文脈等。三足鼎立,構成社會生态子系統中的核心控制系統。

上述三個子系統相互之間相生相克,相輔相成。三個子系統之間在時間、空間、數量、結構、秩序方面的生态耦合關系,其中時間關系包括地質演化、地理變遷、生物進化、文化傳承、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等不同尺度;空間關系包括大的區域、流域、政域直至小街區等;數量關系包括規模、速度、密度、容量、足迹、承載力等量化關系;結構關系包括人口結構、産業結構、景觀結構、資源結構、社會結構等;還有很重要的序,每個子系統都有其自己的關系,包括競争序、共生序、自生序、再生序和進化序。

組成社會一經濟一自然複合系統的三個子系統,均有各自的特性。社會系統受人口、政策及社會結構的制約,文化、科學水平以及傳統習慣都是分析社會組織和人類活動相互關系必須考慮的因素。在計劃經濟體系内,物質的輸入輸出,産品的供需平衡,以及影響擴大再生産的資金積累速率與利潤,是分析經濟經營水平的依據。自然界為人類生産提供的資源,随着科學技術進步,人類利用自然的能力越來越大。然而,自然資源是有限度的。礦産資源屬于非可再生資源,不可持續利用;生物資源是再生資源,但是在提高周轉率和大量繁殖中,亦受到時空因素及開發方式的限制。按照生态學的基本規律,要求系統在結構上要協調,在功能方面要在平衡基礎上進行循環,從而不停地代謝與再生。

違背生态規律的生産管理方式,将給自然環境造成嚴重的負擔與損害;穩定而積極的發展需要持續的自然資源供給、良好的工作環境和不斷的技術更新;大規模的經濟活動必須通過高效的社會組織,合理的社會政策,方能取得相應的經濟效果。反過來,經濟振興必須促進社會發展,增加積累,提高人類的物質和精神生活水平,促進社會對自然的保育和改善。因而,自然社會與人類社會具有一定的制約與互補關系。

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涉及生産加工、運輸及供銷等。生産與加工所需的物質與能源仰賴自然環境供給,消費的剩餘物質又還給自然界,通過自然環境中的物理的、化學的與生物的再生過程,供給人類生産的需要。人類生産與加工的産品數量受自然資源可能提供數量的制約,此類産品數量能否滿足人類社會需要,做到供需平衡,并取得一定的經濟效益,取決于生産過程、消費過程的成本、有效性及利用率。

在此類複合系統中,最活躍的積極因素是人,最強烈的破壞因素也是人。因而它是一類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統,兼有複雜的社會屬性兩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人是社會經濟活動的主人,以其特有的文明和智慧驅使大自然為自己服務,使其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以正反饋

為特征持續上升;另一方面,人畢竟是大自然的一員,一切宏觀性質的活動,都不能違背自然生态系統的規律,都要受到自然條件的約束和調節。這兩種力量間的平衡與沖突,正是複合生态系統的一個最基本特征。

複合系統既然由相互制約的三個子系統構成,衡量此系統是否健康的标準,就要看其是否具有明顯的整體觀。這就要求:

(1)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各個領域的研究者,要打破學科界限,緊密配合,協同作戰。未來的系統生态學家,應是既熟悉自然科學,又接受社會科學訓練的多面手。

(2)着眼于系統組分間關系的綜合,而非組分細節的分析,重在探索系統的功能與趨勢,而不僅在其數量的增長。

(3)突破傳統的因果鍊關系和單目标決策約束,進行多目标,多屬性的決策分析。

(4)針對系統中大量存在的不确定因素,以及完備數據取得的艱巨性,需要突破決定性數學及統計數學的傳統方法,采用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确定性與模糊性結合的方法開展研究。

一般來說,複合生态系統的研究是一個多維決策過程,是對系統組織性、相關性、有序性、目的性的綜合評判、規劃和協調,其目标集是由三個子系統的指标結合衡量的,即:

自然系統:是否合理看其是否合乎于自然界物質循環不已、相互補償的規律,能否達到自然資源供給永續不斷,以及人類生活與工作環境是否适應與穩定;

經濟系統:是否有利是消耗抑或發展,是虧損抑或盈利,是平衡發展抑或失調,是否達到預定的效益;

社會系統:是否考慮各種社會職能機構的社會效益,看其是否行之有效,并有利于全社會的繁榮昌盛。從現有的物質條件(包括短期内可發掘的潛力)、科學技術水平以及社會的需求進行衡量,來看政策、管理、社會公益、道德風尚等是否符合整體社會效益。

信息來源:中國林業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生态文明關鍵詞》主編:黎祖交 本條作者:蔣高明 編輯 呂子喬)

着力提升自然生态系統整體功能(生态文明關鍵詞)3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