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簡介】
孟子(約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輿,鄒國(今山東鄒城東南)人。戰國時期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後、荀子之前的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并稱“孔孟”。
孟子宣揚“仁政”,最早提出“民貴君輕”思想,被韓愈列為先秦儒家繼承孔子“道統”的人物,元朝追封為“亞聖”。
孟子的言論著作收錄于《孟子》一書。言論有《魚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人之于國也》、《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和《富貴不能淫》等。
【主題概括】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從決定戰争勝負的因素這一角度出發,通過對天時、地利、人和三個條件的比較,闡述了人和對戰争勝利的決定性作用,由此引申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觀點,闡明了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富貴不能淫》本文通過反駁景春的觀點,指責公孫衍和張儀之流隻顧順從君主之意,不能稱之為大丈夫,提出“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的觀點。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本文通過擺事實和正反對比,有力地論證了“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觀點。
【課文筆記】
記得關注我奧,每天更新更多更優質的學習資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