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太倉民營經濟發展

太倉民營經濟發展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08 00:15:50

太倉民營經濟發展?點藍字關注,不迷路~1月31日,2023太倉高新區舉行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儀式,16個項目總投資180億元,其中太倉規模最大的德企舍弗勒旗下的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項目在列,總投資達3億美元,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太倉民營經濟發展?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太倉民營經濟發展(江南小城太倉緣何成為)1

太倉民營經濟發展

點藍字關注,不迷路~

1月31日,2023太倉高新區舉行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儀式,16個項目總投資180億元,其中太倉規模最大的德企舍弗勒旗下的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項目在列,總投資達3億美元。

舍弗勒在太倉加碼投資,是德企投資太倉的縮影。作為江蘇蘇州下轄的一個縣級市,太倉常住人口僅有80多萬,卻已集聚了470多家德企,占中國制造業德企的約10%,年工業産值超過600億元。

太倉“德企之鄉”張淑賢 朱凱/攝 受訪企業/供圖

“張先生,是太倉大還是江蘇大?”多年前,時任太倉首家德資企業——克恩-裡伯斯(太倉)有限公司總裁的張臻偉在德國曾被這樣詢問。太倉,在德國比在中國擁有更大的知名度。

一座江南小城為何對德國企業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太倉又是如何形成“德企之鄉”的?日前,證券時報記者走進太倉,與政府部門、德企以及相關協會深入交流,探讨太倉成為“德企之鄉”的動因以及發展趨勢。

德企與太倉結緣30年

克恩-裡伯斯、通快、海瑞恩、托克斯……漫步在太倉高新區的南京東路上,多家德企的名字映入眼簾。

德企與太倉的結緣,始于1993年。當年,作為大衆汽車的供應商之一,德國巴符州的彈簧生産企業克恩-裡伯斯也計劃在上海周邊建廠。

“上世紀80年代,德國大衆汽車在上海落地之後,很多德資供應商企業也想來中國發展。”太倉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招商局副局長段月強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在這樣的背景下,克恩-裡伯斯前總裁斯坦姆博士1993年來到中國選址設廠。考察了十幾個城市後,斯坦姆博士覺得太倉浏河塘兩岸的杉樹很像家鄉的黑森林,有“家的感覺”,心生歡喜,于是決定留下,由此成為第一家落地太倉的德國企業。

當年8月,克恩-裡伯斯(太倉)有限公司正式注冊成立。50萬馬克、6名員工,租了400平方米的廠房,克恩-裡伯斯開啟了在中國生産彈簧業務。

在斯坦姆博士的積極推介下,太倉逐漸被德企知曉,克恩-裡伯斯的合作夥伴、供應商以及斯坦姆博士朋友的公司紛至沓來。

通快是落戶太倉的第八家德企。通快前董事長萊賓格博士與斯坦姆博士在飛機上聊到了太倉,于是舍棄上海青浦等地方,選擇落戶太倉。

通快中國區總裁楊剛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向中國出口機床18年後,通快2000年開始直接投資中國市場,首站選擇在太倉設立金屬薄闆制品有限公司,“實際是一家钣金加工廠,當時面積隻有2000平方米,打造成一個樣闆展示車間,讓客戶既能看到我們設備的優勢,也能讓客戶逐步接受钣金加工這一營業模式。”

“可以說,克恩-裡伯斯落戶,奠定了如今太倉‘德企之鄉’的重要基礎。”段月強向記者表示,到2000年左右,太倉僅有十餘家德國企業,多是斯坦姆博士推薦而來。

太倉的對德開放史,也是中國不斷擴大對外開放的縮影。随着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太倉引進德企的速度也随之加快。段月強告訴記者,截至2007年,太倉集聚的德企已達100家,從1家到100家,曆時14年;2013年太倉迎來第200家德企,第二個100家曆時6年;到2018年德企達到300家,時間再次縮短至5年;2021年10月,太倉第400家德企誕生,從300家到400家僅用時3年。

2022年,太倉對德合作跑出加速度,新引進德資項目近60個。去年12月16日,萊茵TÜV在太倉投資建設的長三角運營中心正式開業,一期總面積達1.2萬平方米,包括5000多平方米的光伏組件實驗室、2000多平方米的電磁兼容(EMC)實驗室,以及4000平方米的汽車電子和汽車零部件測試實驗室。

“作為萊茵TÜV全球最大的海外投資項目,長三角運營中心項目從設想、規劃、建設到啟用,充分顯示出我們持續深耕中國市場的信心和決心。”萊茵TÜV上海及蘇州公司執行董事陸勳海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長三角運營中心一期投用的同時,長三角運營中心二期項目正在建設中,将進一步擴展至紡織品、化學、輕工、電氣安全檢測實驗室,有望在2023年底前竣工。

目前,太倉德企總數超過470家,制造業德企數量占全國的比重約10%,累計投資太倉超過50億美元,年産值超過600億元,德企以太倉0.24%的土地創造了該市8%的GDP和17%的規上工業産值。

随着太倉成為德企集聚度最高的地區之一,“德企之鄉”名氣也越來越響。2008年11月,中國商務部和德國經濟部授予太倉“中德企業合作基地”,至今仍是兩國部門共同授予的唯一一個在德國工商界有着極高知名度的基地;2019年太倉中德中小企業合作區寫進《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列入國家頂層設計。

德企持續加碼投資太倉

在德企源源不斷湧入太倉同時,已落戶的德企同樣在加碼投資太倉。據悉,半數以上德企在太倉開展本土化研發,90%以上早期落戶德企實現了增資擴産。

1月31日開工的舍弗勒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項目,主要從事新能源汽車驅動部件的研發、生産、銷售等,是舍弗勒集團為順應汽車電動化趨勢,保持集團在大中華區技術和市場的領先優勢,服務于中國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而設立的一個重要項目。項目達産後,舍弗勒年産值和稅收将實現翻番。

張臻偉1995年來到太倉,擔任克恩-裡伯斯太倉公司總裁。他告訴記者,落戶30年來,克恩-裡伯斯廠房面積已從昔日租用的400平方米到自建的7萬平方米,年銷售額達到12億元,占該公司全球的比重超過20%,員工人數也達到1000餘人。

通快在太倉經過20多年的發展,廠房面積也已達到4萬平方米,員工1000餘人。“2008年通快在太倉開啟了本地化生産,目前已在太倉布局了3個業務群,通快中國2021/2022财年(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實現銷售收入5.75億歐元,同比增長9.6%,創下通快在華22年以來曆史新高。”楊剛向記者表示,“通快中國營業收入占通快全球的比重約在15%,曾一度成為德國本土市場以外最大的海外市場。”

楊剛向記者表示,本地化生産一是基于供應鍊的快速反應;二是基于成本考慮;三是基于快速響應本地客戶的創新。

“從最初的銷售和服務,通快目前已開始轉型為總部型企業,包括研發、生産和産品管理等職能。”楊剛希望,未來可以發展成為亞太中心,在滿足中國的技術和服務能力後,也能為亞太其他地區的姐妹公司提供服務。

1月2日,聯合電子太倉工廠新能源汽車動力總成擴建項目正式啟動,計劃總投資約50億元,預計2024年7月建成投産,屆時太倉聯電銷售收入将超100億元。

聯合電子總經理熊偉銘說,聯合電子太倉工廠主要生産新能源車用電機、電橋、功率模塊産品,目前已成為博世全球領先的新能源标杆工廠。

當前,太倉正錨定新能源汽車産業新增長極,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和德企集群效應,集聚聯合電子、舍弗勒、博世馬勒等一批新能源汽車産業核心供應商,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産業。

“制造一輛汽車,70%以上的零部件都可以在太倉找到。”段月強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舍弗勒集團是太倉最大的德企,年銷售額約200億元,其雙離合器系統總成市場占有率高達15%;克恩-裡伯斯生産的彈簧,前兩年仍保持行業七成的市場份額;德國的前十大機床企業,6家已經落戶太倉。

“智能 制造”是德國工業的核心競争力,太倉深耕對德合作30年來,除汽車産業鍊德企加大投資布局外,段月強告訴記者,中國商飛落戶上海後,太倉也開始引導相關德企向航空航天轉型,“太倉建設了中德生命科學園,已有一些德資醫療器械企業考慮入駐。”

“德企之鄉”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一座江南小城,為何會受到德企的青睐?“德企之鄉”又是如何形成的?

“中國是萊茵TÜV集團最大的海外市場,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而太倉是長三角的核心城市之一,當地的産業結構與萊茵TÜV的技術優勢及業務發展重點不謀而合。”在談及為何将長三角運營中心設立在太倉時,陸勳海這樣說。

在已卸任克恩-裡伯斯總裁,轉任太倉歐商會主席的張臻偉看來,太倉“德企之鄉”并非政府規劃,而是市場化運作而來,“它的形成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偶然性是指首家德企落戶。張臻偉分析,在德國,很多企業都在小鎮上,德企認為制造業并不适合布局在大城市,安靜的小城小鎮更為合适,但同時各方面設施也要便捷,而太倉恰好符合這一條件。

太倉是距離上海最近的沿江沿滬城市,太倉主城至上海市中心隻有50公裡,乘坐滬蘇通鐵路至上海虹橋樞紐僅需約26分鐘。同時,太倉港是長江第一大港,2022年,太倉港集裝箱吞吐量突破800萬标箱、貨物吞吐量突破2.6億噸,其中集裝箱吞吐量連續5年位居江蘇第一。

“德企落戶太倉之初,上海隻有虹橋機場,進出也很方便,再加上太倉有自己的港口,貨物進出同樣便捷。”張臻偉說。

除地理位置等優勢外,太倉政府對德企的态度也被認為是“德企之鄉”形成的重要因素。

段月強向記者透露,那時,與大部分德企的前期談判都很艱難,往往持續幾個月,但一旦建立了互信,雙方都會基于契約精神兌現承諾,“首家德企落戶時,太倉對外招商隻有中文合同,斯坦姆博士團隊仍爽快地簽約了,在随後的買地擴大生産環節,也幾乎沒有律師介入,雙方形成的契約精神實在難得。”

陸勳海也向記者表示,“從第一次會面開始,在接觸過程中發現太倉當地政府對我們的業務情況十分了解,能感受到他們的熱情和促成合作的誠意,長三角運營中心從項目規劃到建設,太倉都給予了大力的支持與配合。”

“太倉市政府一直強調向服務型政府職能轉變,對企業要做到‘無事不擾’‘有求必應’。”段月強表示。

如果說首家德企落戶是偶然,那麼逐步形成數百家德企集聚則是必然。“太倉‘德企之鄉’品牌打響後,不斷形成良性循環。”段月強向記者表示,“德國企業很注重長期戰略,在中國市場獲得盈利後,再繼續投資到當地。”

小鎮的優勢、政府的支持之外,在楊剛看來,德企之間以及政府與德企之間的順暢溝通,也是太倉獨特的優勢。

張臻偉1995年初到太倉時,隻有三四家德企在太倉,企業每月自發聚在一起,是最早圓桌會議雛形,但聯系相對比較松散。随着太倉德企逐步增多,德企有了共同的問題、共同的訴求,為更加方便地溝通,太倉歐商投資企業協會(TRT)于2006年成立,成為德企之間以及德企與政府的溝通交流平台。

去年,蘇州出台鼓勵外商投資企業利潤再投資政策,符合蘇州産業發展方向的單個項目最高可獲得1000萬元資金獎勵。“該政策最初想法即是在太倉歐商會組織的德企與政府座談會上的思想碰撞,最終促使政策出台。”張臻偉向記者表示,政府鼓勵德企把利潤轉為投資,實現了三赢,對德企太倉公司而言,獲得了總部的投資;對德企總部來說,省了稅;對地方政府來說,實現了招商引資。

“雙元制”教育助力

在張臻偉看來,“德企之鄉”形成的原因還包括将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引入太倉。

“雙元制”職業教育即職業院校和企業共同承擔人才培養任務,學生入學即入職,“工學交替”完成職業教育。

落戶太倉後,克恩-裡伯斯每年要高質量生産上億個零件,但太倉缺少能快速上手的模具工。當地職校畢業的學生,不僅專業不對口,也沒有摸過機床,缺乏實操經驗,招來的工人,既不會給機器加油,也沒能力維修。斯坦姆博士就想把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引入太倉。

2001年,在中德政府的推動下,太倉建成國内首家德資企業專業工人培訓中心,由克恩-裡伯斯、德國慧魚、太倉高新區政府和太倉中專共同經營,克恩-裡伯斯由此也成為首家引入“雙元制”職業教育的德企。截至去年10月,該培訓中心已為太倉累計輸送500多名優秀技術工人。

随着越來越多的德企落戶太倉,技術工人的需求量大幅提升,需要的工種也越來越多,許多德企紛紛效仿克恩-裡伯斯,設立培訓中心。目前,太倉已擁有18個“雙元制”培訓機構,構建了“中專、大專、本科”多層次的技術人才培養體系,累計培育出1萬多名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

楊剛告訴記者,“雙元制”對藍領工人的培養,已可滿足太倉德企的需求。

在德企的概念中,培養的學員進入産業,産業獲得長遠發展,最終衡量的指标是産業稅收情況。“即便被同行挖走了,也在産業内。”張臻偉表示,“事實上,引入‘雙元制’職業教育,企業要有一批師傅,也會倒逼企業員工加強學習,從而提升企業員工的素質。”

“‘雙元制’職業教育被認為是德國二戰後經濟騰飛的秘密武器,2001年引入太倉後,也被認為是中國職業教育的最好實踐。”張臻偉向記者表示。

目前,太倉制定了全國首個“雙元制”職業教育标準,成為我國最大的“德國職業資格”考試和培訓基地,“雙元制”本土化創新實踐走在全國的前列。

記者觀察|太倉進一步打響“德企之鄉”品牌路徑明确

太倉深耕對德合作30年,大幅提升了當地的産業水準。

太倉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招商局副局長段月強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德企陸續落戶太倉後,太倉本地800多家民營企業與德國企業開展合作,也帶動當地民企發展,“目前太倉民營企業管理者大都是第二代,多數受過良好教育,具備一定國際視野,與德企之間具備了合作的基礎。”

以太倉高新區為例,目前累計有600多家本土企業、科研院所與德資企業開展了産業配套、創新協同、人才共育、資本聯合等多種形式的合作,大力暢通産業循環、增強上下遊協同,推動太倉成為全球高端汽車零部件生産基地和國際高端智能機床産業集聚區。

站在對德合作30周年的時點,太倉如何進一步打響“德企之鄉”品牌?

太倉歐商會主席張臻偉表示,利用德企集聚效應,促進中德産業融合發展,尤其是太倉德企與民企的深度合作,是太倉下一步需要深耕的領域。

“太倉可設立中德總裁聯合班,加強德企與民企互相溝通,借助德企世界級産能以及産業工人優勢,促進民企的發展,合作領域可從企業之間拓展至産業之間。”張臻偉建議。

同時,還應堅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吸引更多德企走進太倉。“原來地方招商多是通過供應鍊招商,未來可通過産業鍊和資本鍊招商,讓德企與太倉民企融合發展,各取所長。”張臻偉說,“隻有不斷增強自身吸引力,才能源源不斷吸引包括德企在内的外資。”

“隐形冠軍是未來的招商重點,也包括德國家族企業中的頭部企業。”段月強介紹,去年12月蘇州包機赴歐考察時,招商團隊奔波4200公裡,拜訪了歐洲20多個項目。

根據《太倉市進一步深化對德經貿合作 打造中德中小企業合作示範區“十四五”實施方案》,到2025年,太倉欲建成國家級對德合作示範區,德企總量力争達到600家,隐形冠軍企業80家,德企工業産值、累計利用德資分别達到1000億元、100億美元。

太倉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今年将全領域放大對德合作優勢,全力打造國家級對德合作平台,新引進德企50家以上;高水平建設AHK學院,構建“雙元制”人才培養創新區;高質量辦好對德合作30周年、德國“太倉日”等系列活動,全力運營打響“德國風情街”商業品牌。

目前,太倉正着力打造原汁原味德式街區場景——海運堤旁的羅騰堡德國風情街,坐落有德國酒店行業翹楚“瑪麗蒂姆”,塑造“德企之鄉即故鄉”的城市印象。

此外,高端人才的短闆也需補齊。通快中國區總裁楊剛表示,太倉對白領尤其是技術白領的培養仍有短闆,當地高校尚不成熟,太倉應加速推動高校落地,在本地培養高端人才。同時,為滿足外企高管子女的國際化教育需求,太倉還應多引入國際化學校。

“對未來德企的落戶和加大投資還是很有信心的。”談及太倉“德企之鄉”的發展前景,張臻偉說。

責編:朱雨蒙

校對:王錦程

直播預告

版權聲明

王錦程

證券時報各平台所有原創内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我社保留追究相關行為主體法律責任的權利。

轉載與合作可聯系證券時報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