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娛行業在2020年曾被按下暫停鍵。春節檔電影集體撤檔、橫店劇組齊齊停工、綜藝延期、大量影視公司注銷.....
但也有人率先按下了重啟鍵,經過休整,行業也在逐漸煥發生機。
12月14日,在重啟·2020毒眸文娛大會的開場演講中,Sir電影&毒舌電影創始人何君回顧了特殊的一年裡,文娛行業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在她看來,行業出現了4個“重啟”:院網關系的重啟、作品類型的重啟、影視作品打開方式的重啟、人才的重啟;也經曆着1個“延續”,Z世代拿下話語權。
關于短視頻時代,如何吃透新的人口紅利、如何服務”新增量“人群,她也分享了不少幹貨。
Sir電影&毒舌電影創始人何君在毒眸文娛大會上的演講摘錄如下:
今天我們來開這個會,我一直特别忐忑,因為疫情的原因,這是第三年辦這個會了,開之前就說咱們場地不要多大,重點是大家能在一起聊一聊今年我們經曆了什麼、發生了什麼,這是我們這個大會最想做的事情。
這個會其實特别簡單,我的開場主題跟大會的主題是一樣的——重啟。相信在座行業同仁們,應該在今年或多或少都會想過這件事情,“什麼時候來個重啟鍵吧。”
我們為什麼把大會主題定為“重啟”呢?
今年在突發狀況下,其實有一些人、有一些機構率先找到了重啟鍵,拿到了機會牌。今天這個會,一定不是讓行業抱團取暖訴苦的會,更多的是我們看到誰發現了重啟鍵,按下了這個重啟鍵。
我今天的分享主要會說四個重啟。
先看一組數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第一個數字是2020年上半年有133家影院管理、影院投資類公司注銷(126家)或吊銷(7家)。這是很驚人的數字,但我相信親曆了今年的人都不會意外。
第二是電影院累計關停188天,已經超過半年了。
毒眸有一個500人的院線經理群,從關停的時候,熱火朝天地說,“我們要儲備,等待複工”,到有人說,“我的影院終于開始拍婚紗照了”,直到6月,有人撐不下去了,“我終于開始送外賣了”。我一路見證了大家的坎坷,但是大家挺過來了。
第三個數字截止到12月13日,我們開會之前,國内累計電影票房200億。這是一個多麼可怕的數字,2019年是破600億,現在不叫腰斬,是斬到膝蓋了。
看完這三個數字,相信大家都會想趕緊按下重啟鍵吧,更可怕的是經曆這些之後,我們看到行業未來三到五年面臨的情況。
第一是“片荒”,2021年會有賀歲檔,上半年還好,有一些存量,下半年就沒有什麼存量了,所以片荒在明年就将出現。
更可怕的是“錢荒”,現在這麼多片子沒有人敢投,甚至機構和影視公司沒有資本敢拿錢進去,接下來的錢荒對于整個産業三到五年的影響是我們可能要抵禦的。
片荒和錢荒直接會帶來對未來行業的審視。我們是不是有一個重啟鍵現在就能按下去呢?按下去的人又是怎麼找到的?我們來看硬币的另一面。
CNNIC統計,2020年網絡視聽用戶規模突破9億,網民使用率95.8%。也就是說100個上網的人裡,96個人一定會用互聯網視聽産品。
今年3-6月,網民的增長還非常迅速,這也是疫情的關系;綜合視頻平台的用戶規模達到7.24億;更重要的是,智能電視用戶突破2億,智能終端覆蓋的是家庭用戶,這意味着有2億塊熒幕散落在家庭裡面。
這個數字背後就是我要分享的第一個重啟,院網關系的重啟。9億用戶的分量,院網關系被重啟。
1月25日,《冏媽》率先登陸西瓜視頻,這件事情也讓很多院線小夥伴十分不痛快;4月10日,《魔發精靈2》線上線下同步上映,這是好萊塢釋放的信号。
接下來是愛奇藝率先用“單片付費點播”的形式,直接将《春江水暖》在愛奇藝上單片點播,24元點播一次,會員可以打折;9月4日,《花木蘭》線上付費點播,24.99美金,看一部《花木蘭》,等于中國一家三口進電影院,但是迪士尼仍選擇了線上付費。
更加讓院網關系被重新定義的是,12月初,華納兄弟取消2021年院線30天等待期,17部新片全部取消窗口期,在流媒體同步上線。這也讓很多好萊塢的電影導演十分不痛快。
一系列的事情讓我們看到,無論是窗口期會不會一步到位地取消,又需要多長時間來讨論,我們能看到的是,窗口期逐漸縮短是必然發生的事情。中國14億人口裡,9億已經是互聯網視聽用戶,院網關系被重新定義是勢在必行的。
線下日子那麼不好過,線上高歌猛進,但是視頻網站的日子真的很好過嗎?平台其實也有困擾:會員過億後,還有人口紅利嗎?還有多少人能成為我的付費用戶?
像愛奇藝CEO龔宇在公開場合也聊過,流媒體已經告别了流量時代,接下來要進入D2C(Direct to costumer)時代,其實就是用戶決定,選擇權交給用戶。他們做了兩件事情,第一是打造精品欄目,迷霧劇場;第二是把劇越做越短,讨論破圈的事情。
是不是視頻平台過億之後隻能精細化運營了呢?這一定是一條路,但有沒有第二條?
其實,我們看到人口紅利還在的。過去一年手機網民裡,新增的是什麼人呢?三個标簽:第一是低幼族,第二是占了新增用戶40%的銀發族,第三個标簽是低學曆人群,可能是“下沉”人群。
這些新增用戶占比非常高,達到26.7%,他們更傾向于使用短視頻等視頻形式觸網,可能對他們來講,圖文閱讀有一定的門檻,但是短視頻對他們是非常直接的互聯網消費。
這三個标簽尤其跟互聯網視聽、甚至是傳統的影視題材的用戶非常不重疊,而且又非常的圈層化。我們去怎麼定制适合他們口味的産品?服務這些新增用戶呢?我們覺得互聯網視聽領域,人口紅利還在,因為新增的用戶是我們可能沒有服務過的。
毒眸認為接下來的時代是精品化,可能是精品劇、精品欄目;第二是短,像迷霧劇場就十多集一套劇,更快的适應市場;第三是圈層化,破圈。包括新增的族群,銀發族、低幼族,我們怎麼服務他們?未來一定是圈層化的東西。
聊完我們認為的趨勢之後,我們會看到第二個重啟——作品類型。
我們有沒有在用戶不斷變化的時候,找到适合他們的作品類型?我們是否還在用以前的創作狀态理解現在的用戶呢?抓住作品類型重啟的機會,拿到第二個重啟鍵,也在今年收獲了紅利。
來看專家調研的數據,我們更看好哪一類型的網絡劇集節目,第一和第二非常領先,基本是第一陣營,占了50%多。
第一是懸疑類,比如今年大火的《隐秘的角落》《河神2》等等;第二類專家們定義為都市劇,比如《三十而已》,但是我們認為應該叫女性題材。
作品類型的重啟裡面,第一個值得關注的是網生題材。
這張表裡面除了遙遙領先的懸疑類,還有冒險題材、武俠題材,這些都跟網民們的喜好息息相關。甚至之前就是網絡文學改編的,在網絡上已經大火的IP。所以,網生題材非常值得被關注,而且是持續具有創造生命力的題材。
網生内容裡面的網生電影,今年上半年網絡電影分賬票房的TOP3,其實已經等于票房過億的院線片了,現在是在網絡上面誕生。
雖然疫情期間線下小夥伴過的非常辛苦,但網民的活躍,網絡使用時長的增加導緻網生類型,無論是劇還是電影,今年是很好的年份。
第二個更值得關注的全新視角——女性力量。
像劇集《三十而已》,我們覺得是“大女主劇”;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出來的“姐學”,包括一直在熱搜上面的張萌,一直在道歉,一直在上熱搜;今年非常火的脫口秀裡面,什麼話題火大家更願意聊什麼,楊笠也在熱搜裡占了非常高的權重,女性力量一定是很長一段時間裡持續創作的影視題材。
第三個重啟是影視作品打開方式的重啟。
2018年-2019年6月,短視頻用戶的規模其實沒有明顯增加,甚至2019年還有小幅滑落。
2020年3月份開始,10%的增長,到2020年6月份也在持續增長,我相信到今年年底這個數字還是在一直向上,超越即時通訊,網民使用短視頻的時間110分鐘,将近2個小時,已經超越了使用微信的時間。
以前大家刷朋友圈,現在大家在刷短視頻,這是一件行業裡面值得關注的事情,短視頻的使用時長第一次超越了即時通訊,這是疫情帶來很剛性、很明顯的變化。左邊這個圖本來該下滑的趨勢上揚了。
甚至出現了一群人,很有意思,我們定義為Video First或者叫Video Only。他們上網之後隻看短視頻,或者首先選擇看短視頻,這樣的人越來越多。像我剛才分享的,手機網民裡的增量——低幼人群、銀發族、低學曆人群會更多考慮看短視頻獲得信息量。
我們認為這些人對影視作品的打開方式将會産生變化,他們觸網之後首先打開的是短視頻網站,他們第一次接觸到影視作品,是通過短視頻。
有個研究數據說到了大家打開短視頻更喜歡看什麼,第一是看梗、搞笑,第二是看新聞,第三和第四排得非常近,是美食和影視,影視排在第四大類。
同時,影視是男女比例非常接近的一個題材,前三大題材裡面都是男女比例各有側重,但是影視題材是屬于男性女性都愛看的題材,基本是大小通吃、男女通吃的狀态。
影視題材在短視頻上的異軍突起,我多少還是有發言權,請讓我炫一下富。
毒舌電影抖音号其實是從去年12月,進入抖音全力創作,到現在毒舌電影抖音号剛剛運營滿一年,其實現在是4700多萬的用戶體量,我們在抖音上以用戶規模來看已經是單一帳号裡排在第五,排在前面都是人民日報等等的央媒,成長非常快。
當然不僅僅是吹牛說我們内容很好,除此之外我們更多踩到了一個窗口期。疫情期間,用戶對于影視作品的需求迅猛增長,我們生産力跟上的情況下成長非常高速。
我們不僅有毒舌電影一個抖音号,也是矩陣家族号。從去年12月份開始到現在,我們的原創内容訂閱量超過7000萬,也是印證剛剛說的,影視作品在短視頻當中用戶喜好度排在第四。
以我們自己的數據向大家分享,這個賽道有多麼熱烈,畢竟我們創業到現在六年時間,最初我們是做微信公衆号圖文形式,去年年底開始做短視頻,我們也拿到了短視頻的紅利。
我們發現一個事情,圖文到視頻,好内容的标準一直是一樣的,甚至在一些公開場合我也說了我們的内容創作的公式:開篇30秒,要有懸念,有興奮點,中間不要線索過多,要不停反轉,結尾我們要上點價值。這就是我們的秘籍,但是學了也不一定有用。
我們的選題裡面,其實有一個核心的點,我們會創作一些跟熱點相關的内容。比如,疫情期間我們做了埃博拉病毒動畫片的“拉片”視頻。甚至我們拉一個2017年成龍大哥的老片《英倫對決》,2分鐘的視頻,抖音上做到9000多萬、将近1個億的播放量。
除了這個之外,更多學不來的東西是,我們在圖文創作當中,我們累計了一個片單,知道普通用戶對哪些題材更感興趣。
比如,我舉的這個例子是我們剛剛開始做的小号,現在已經不小了,已經千萬粉了,剛開始做的時候,我們給了過去的題材說,“拉這個片子,這個片子一定會爆”。我們當時讓他做的是《雙瞳》,短視頻化之後,抖音關注數一晚上增長了120萬。
哪個類型、哪些片子是大家喜聞樂見的,從圖文到短視頻年代從來沒變過。因為我們在圖文年代已經了解了大家的喜好,短視頻化之後,增長非常迅猛,也是這個原因,好的内容沒有變,隻不過表達形式在變。
整個短視頻賽道起量快,我們身在其中,感受非常明顯。剛才那一部分我非常快速地過了一下,今天下午十大狠人的環節裡面,我們會讓負責毒舌電影抖音号的主編曹斌成,用20分鐘的時間跟大家更直接地交流。
短視頻賽道的飛躍,催生的是MCN的紅人經濟。2019-2020年,國内MCN機構幾乎翻了一倍,增長了一萬多家。
我們今年7月開始做MCN,除了自營的賬号之外,也去簽約優秀的創作者。目前,自己在抖音上有7000萬訂閱用戶,有好戲MCN在抖音上已經有了1.4億粉絲,也從另一個角度反映出來,影視、解說、拉片在短視頻裡面的消費體量有多大。
當很多院線大佬和機構們在考慮需不需要劇透,要不要用劇透去短視頻上營銷的時候,這個賽道已經擁擠到你不可想象了,這個賽道的消費力也是你們難以想象的,但是有些人利用劇透營銷拿到了自己的紅利。
剛剛分享的是,有很多用戶第一次觸網,第一次接觸到影視題材可能通過的是短視頻,所以我們斷定未來影視營銷會産生變化的原因,是觸網形式的變化。
第四個重啟,可能各位會覺得有點遙遠,但是我們看到的是已經迫在眉睫了,是人才的重啟。
這是通過專家調研的結果,疫情期間,我們通過各種雲産生各種行為,比如雲娛樂在線音樂會、K歌各種各樣的形式。專家通過調研分析,包括受訪者的采訪,他們得出整個雲模式裡面最被看好的是網絡視聽 教育。
這也讓我個人非常意外,因為排在第二的、數據還不如它的是直播帶貨。我原本以為疫情期間最值得被大家看好的應該是直播帶貨吧,但是數據顯示的是網絡視聽 教育。
我們再翻一組數據,這是我們認為有壓力的數據。全國考研的人數,從2016年到2020年已經翻倍了,增長至300多萬,2021年不完全統計可能有440萬,加了100萬考研。
這個賽道裡面10%的人會選擇藝術類考研。藝術類考研裡面有一個數字,每7個藝術類考研學生,有1個會選擇報考影視戲劇方向。現在藝術類考研很熱,影視類已經七分之一了,壓力很大。
我們以北京電影學院單一一個高校報考數字看到,逐年增長不用說了,報考人數裡面導演系基本上是70:1的擇優錄取,比文學系、管理學競争壓力都大非常非常多,這是從考研我們從數據端看到用戶的選擇。
報考數量上升的同時,學校的應對也在變化。
第一是有了更多細分類的考研專業,比如很多交叉的,藝術管理、文化産業、制片等等,這是考研類裡面新增的。
第二是在職研究生中考影視類方向的人逐年上升,占比20%;非應屆生,占比30%,這兩個數字顯示有很多人是二戰三戰,考第一年沒考上還要第二年、第三年,甚至有的人已經工作了還要回頭看。
從這些數字都可以看到,考研會給行業帶來非常多的新生力量,培養更多的專業型人才。
毒眸自己又操作了哪些事情?
我們在2020年已經開始做考研社群,我們考研社群裡面剛剛說的數字裡面,覆蓋3000人的考研規模。接着我們又提純,找出2021年考研的人,再去分組。2021年的考研人群裡面,我們已經找到1000個藝術類考研的人。
這個數字和規模還在不斷擴大,所以考研這條賽道是我們接下來會努力跟進的方向。
除此之外,我們還在做更多産業化的事情。
比如,精細化深耕大師課。疫情期間我們做了張昭的大師課,這是一個公益課,也是疫情期間,大家都歇在家裡的時候,我們說做一個免費的公益課程,但是必須填問卷,邀請制。
參加了免費公益課聽課的人數達到6514人,有6000多個行業從業者,或者潛在從業者收聽、觀看了張昭的視頻公開課,收獲了很多好評。
這裡我們産生的思考是什麼?考研人數逐年增加,但是和行業裡面的就業信息非常不對稱,很多人學完出來說,“我要去哪裡找工作?”
包括行業裡面優秀的機構想找到青年人才,其實也沒有那麼順暢的管道,兩者都有需求,但大家很難觸達到對方。
我們做這件事情的時候在思考,也跟張昭聊。他現在自己也在創業,火速拿到融資。聊的過程中,我們也非常想探讨一件事情,難道隻有明星有練習生嗎?文娛行業的從業者,幕後就沒有練習生的可能性嗎?
6000多位收聽了張昭老師公益課的從業者或者潛在從業者,他們都已經直接或間接成為了張老師的門徒,未來跟他共事的可能性非常高。
我們更多想探讨的是,有沒有可能為行業做非常垂直細分的人才儲備,就是我們自己的幕後團隊裡面的練習生計劃,有沒有可能做這件事情?
我們認為第四個重啟,是今年整個疫情期間,大家的焦慮催生了學習欲望,所以整個人才儲備在今年會進行重啟。
未來一定是得人才者得天下,有沒有可能在這個時候,花更多的時間、更長的運作打造自己的人才梯隊呢?
分享完了四個重啟之外,還有一個延續。
參加了2019年文娛大會的小夥伴可能記得,去年的主題是後浪拍岸,前年是大變局與新勢力,今年是重啟。今年,果然看得到“後浪”拍岸了,Z世代的人拿下了話語權。
Z世代的用戶更愛玩的電競題材,整個市場規模都不用我分享數字了,包括他們上微博熱搜的概率,經常看到英文字母也不知道是誰的,可能就是電競選手,或者電競戰隊。
`
所以,今天下午的“十大狠人”裡面“老幹爹”戰隊的創始人就會分享電競是什麼玩法,包括她一個女性怎麼在男性如林的電競中拿到話語權。電競是Z世代拿下話語權很明顯的标志。
除此之外,音樂節也是年輕人愛玩的線下娛樂,較去同期場次增長130%。第三是B站,成為了Z世代偏愛的APP裡面的第一名,基本是他們的定義了。今天下午B站市場中心總經理楊亮也會分享,他主要聊的是“後浪”。
除此之外,跟文娛圈更相關的是票房,我們看到票房TOP3的影片有50%的觀衆是24歲以下的用戶,就是95後,占TOP3票房50%的貢獻,這足以證明他們對現在文娛作品的話語權了。
更多的,我不分享了,比如虛拟偶像、脫口秀、國潮等等,我們去年還在分析新的創作者,更新的用戶的時候,他們今年已經以有話語權的形式走到我們面前,這也是讓我們覺得延續未來的趨勢。
今天,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跟大家講了特别多。今年整個文娛大會的形式,大家都說我們毒眸特别狠,我們直接用了“十大狠人”形式。
我的分享裡面,已經涉及到好幾位今天下午會來聊的人,他們有多狠都不用我介紹了,但是他們連做一個分享都這麼狠是我沒想到的。
今天下午的一個分享嘉賓,據說以前隻有CEO的稿子他自己動筆寫,這次我們的分享,他的小夥伴悄悄告訴我,老闆在抓頭自己寫。可見,大家都用了很多的心思籌備今天下午的十大狠人演講。
期待跟大家有更多的交流,再次感謝星期一的上午,大家能來到“毒眸2020文娛大會”現場,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