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世界聽到,我的心跳,哪怕多微不足道。
華晨宇的《地球之鹽》,是寫給地球的情書,是值得深思的一部作品。
開始緩慢的節奏,延長了思考的時間;其後痛快地釋放,将所有的難題都解決。
地球之鹽,圍繞着地球。
這首歌收錄在專輯《異類》中,由蕭駿峰與代嶽東作詞,華晨宇作曲,鄭楠編曲。
其中副歌的歌詞則是特約代嶽東來填寫,表達歌者積極地要去改變現實的态度。
靈感來源于紀錄片《地球之鹽》。
這部由由維姆·文德斯執導的紀錄片,展示了巴西紀實攝影師塞巴斯蒂昂·薩爾加多用相機捕捉到的驚人攝影作品。
如今再聽到《地球之鹽》,你可能會想到《神樹》這首歌。
我們賴以生存的大自然正在面臨了很多問題。
比如大氣污染問題、 水環境污染問題、 垃圾處理問題、 土地荒漠化和沙災問題、 水土流失問題、 旱災和水災問題、 生物多樣性破壞問題等諸多現狀的出現,讓我們反思。
地球是我們的家園,我們應該保護她,應該用長遠的目光去面對。
在《地球之鹽》這首歌中,你會感受到華晨宇認真地祈禱和虔誠的呼籲。
其實愈加深入花花的作品,你能感受到很多不一樣的東西。
他所站立的高度,他所思考的高度,如同眺望,那裡廣闊的視野,正在無盡的蔓延。
《地球之鹽》中,你會看到創傷,看到疑問,更看到了力量。
關于詢問,是思考,不管是不是自問自答,一旦抛出問題,就要解決問題。
被遺棄的創傷,他看到嗎;被忽略的悲恸,他聽到嗎;無聲的祈求,他知道嗎;無家的孩子,他眷顧嗎?
詢問,源自我,源自地球之鹽。
問的是誰,與其說是高高在上的神袛,不如說是詢問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
連續的排比,氣勢的增加,有種莫名的傷感,有種憐憫的後悔。
創傷被遺棄,那些忽略的痛苦,那些無聲的祈求,那些藏在角落中的陰霾,誰能眷顧,誰能憐惜?
他了解嗎,他體會嗎,他明白嗎,誰告訴我。
《地球之鹽》的歌詞很現實,地球默默地承受了很久。
大象的眼淚,鲸魚的哀鳴,詢問,便是要解決這種問題。
為地球而努力吧。
當《地球之鹽》的節奏變快,當事情變得明朗起來。
那些創傷讓我們流淚,那些角落讓我們心中的善良蔓延,所以嗎,我們要迫不及待地改變。
勇敢付出,隻為了地球的美麗。
我想要用我雙眼,來換取愛的顔色;我想要用我懷抱,把冷漠全都溫熱。
我想要幸福降臨,哪怕超出我負荷;我想要用我微笑,給快樂畫上記号。
我想要用我眼淚,給感動刻下坐标;我想要用我餘生,換夜空繁星閃耀。
我想要張開雙手,給世界一個擁抱;我想要他能聽到,我想要他能聽到。
不得不說,這一系列的排比,是力量的爆發,将心中的不快全部傾吐。
節奏有序,像是勇往直前的戰士,與“糟粕”戰鬥到底。
一個個的“我想要”,都是源自内心的關懷。
華晨宇的情緒遞進,一氣呵成,将這種“想法和決定”表現得格外的堅定。
感動的坐标,在我們的心中綻放。
一首《地球之鹽》,一部充滿現實的“紀錄片”,一段公益的傾訴,一個充滿正能量的聲音。
這是寫給地球的情書,可能隻有“短短的三行”,卻訴盡真情。
關心是相互的,我們的心中充滿愛,眼神中自然會有愛的傳遞。
我們的擁抱出現在角落的陰霾中,趕走烏雲。
#華晨宇#我們的微笑溫暖世界,我想要世界擁有更多歡樂。
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天人合一。
我們要修補地球的“傷口”,可能“我”的力量微不足道,但正是這樣一個個渺小的力量,足以讓地球變得更好。
壓抑的感情在《地球之鹽》中釋放。
一切,将會變得更加美好。
- End -
人物與作品解析vol.315:三行情書《地球之鹽》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侵删
撰文|響馬書生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