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方言話養牛
作者:吳清西
六七千年以前,先民們已經馴養牛,黃帝時代,用牛開始曳車,春秋戰國時期,牛已曳犁,成了農民的好幫手,家家戶戶都養牛。
牛,渭南東部沿黃一帶方言把牛叫óu,渭南西部的方言把牛叫niú,渭南方言又把牛叫犢牯。犢,dú,方言音為tú,《說文解字》:“犢,牛子也。”即牛娃,犢也泛指牛;牯,gǔ,《玉篇》:“牝牛。”即母牛,也泛指牛,所以方言把牛叫犢牯。
牛,有乳牛,犍牛,還有㹒牛。
乳牛,指母牛。《說文解字》:“人及鳥生子曰乳。”其實獸生子也稱乳。《荀子》:“乳彘觸虎,乳狗不遠遊”。乳彘、乳狗就是生了子的豬和狗。所以,乳牛就是生子的牛,也叫母牛。農民養牛,主要養乳牛,即能生子殖利,又能役使生産。每個乳牛,都是牛母字。
犍牛,指骟過的公牛。犍,jiān,《說文解字》:“犗(jiè)牛也。”骟過的牛。乳牛所生牛犢,隻要是公牛犢,三四個月後就被骟。骟過的牛性情溫順,和乳牛能同槽喂養,更易役使。
㹒牛,指種公牛。㹒,pǔ,方言轉音為pǒ,《玉篇》:“特牛。”《說文解字》:“樸特,牛父也。”指專門用來配種的公牛,也叫牛公子,也叫莊牛,所以,古人稱之為牛父。㹒牛體格碩大,基因優秀,從衆多公牛犢中篩選,并加以專門培養,不能役使,單獨飼養,用來配種。
這三種牛,在農耕時代,農民主要飼養乳牛和犍牛。
養牛就為役使牛,役使牛就得控制牛,牛鼻桊、牛缰繩就是用來控制牛的。桊,juàn,方言音quàn,《說文解字》:“牛鼻上環也。”牛鼻子上穿的小鐵環或者小木棍。在牛鼻桊上拴上牛缰繩,就可以控制牛。如果沒有給牛紮鼻桊,也可以給牛套上牛籠頭,拴上牛缰繩就能控制牛。牛缰繩,韓城等地人叫牛纼。纼,zhèn,《說文解字》:“牛系也。”栓牛的繩子。渭南方言魏長城以東和洛河以西,是有很大差異的。
如果要讓牛曳車拉犁,少不了牛槅頭。牛槅頭,就是架在牛脖項上的“人”字形曲木。槅,gé,方言音gén,《釋名》:“槅,扼也,所以扼牛頸也。”牛脖項架槅頭的地方叫領䫀子。䫀,gěn,《說文解字》:“頰後也。”牛脖項與胛骨前的上部就是領䫀子,牛槅頭搭在這地方,用繩子固定在牛脖項上,再栓系在車、犁等農具上,就可以曳車拉犁。
役使牛,方言有一套役使牛的語言。讓牛向前走就喊“嘚起”,這叫吆牛,吆不動,抽上一鞭子,牛趨趨趨就走開了。要讓牛停下來,就喊“㗏”,牛就幸住了。如果讓牛向外邊走,就喊“喔、喔”,再使勁扯右邊的撇繩。想讓牛向裡走,就喊“籲、籲”,再使勁扯左邊的撇繩。想讓牛斡回來走,左邊的撇繩抻緊嫑松手,并連續喊“籲、籲”。如果想讓牛後退,就喊“捎、捎”,讓牛蹄趾擡起,就喊“蹻、蹻”。如果不懂這些使喚牛的方言,就很難使喚牛。記得當年知青下鄉時,流傳這樣一個笑話,隊長讓一位知青拉牛曳水車澆地,隊長把牛套在水車上,戴上牛揞眼,把牛一拍,牛就曳着水車轉起來。下晌時間,飼養員等不到牛回來,就到地裡看啥情況,結果老遠聽到知青喊“立定!立定!”甚至還不停地拍打牛。飼養員知道是怎麼回事,急忙跑到跟前喊一聲“㗏”!牛就幸住了。
人們平常使喚的是乳牛和犍牛,飼養的也是乳牛和犍牛。要使喚牛,就得養牛。養牛,方言叫檻牛。檻,kān,《說文解字》:“圈也。”清朝人段玉裁解釋說:“圈者,養獸之閑。”所以《玉篇》說:“圈也,以檻禽獸。”圈者,養獸之閑,檻就是養獸的欄圈。《淮南子•主術訓》:“養虎豹犀象者,為之圈檻。”把獸圈在圈裡就是為了養,所以,方言引申檻為養、飼養的意思,檻牛就是養牛:我檻了三頭乳牛。也可以檻豬,檻羊,檻雞,檻狗。檻,方言也叫檻柙:檻柙三頭牛,禦上一年,也能賣四五萬元。柙,xiá,方言音há,《廣韻》:“檻也,以藏虎兕。”關獸的木籠,引申為飼養。檻柙就是養柙的意思。
檻牛,就得給牛喂草料,方言把喂牛叫禦牛。蔡邕《獨斷》:“禦者,進也。凡衣服加于身,飲食适于口,妃妾接于寝,皆曰禦。”所以,把食物送到口就是禦,給病人禦飯,給嬰兒禦奶。《詩經•小雅》“飲禦諸友”,就是讓諸友吃喝。《墨子》“五味盡禦于主”,是說好吃的都讓君主吃。因此,禦,就是進食,進食就是讓對方吃,對方也指人,也指動物,給病人禦飯,給牛禦草。給對方吃就叫禦,普通話叫喂,方言叫禦,古語也叫禦。所以方言把給牛禦草料叫禦牛。
其實,在古代給禽獸喂草料也叫禦,“劉累禦龍”的典故,說的就是夏朝劉累為夏後孔甲飼喂鳄魚,因劉累喂養鳄魚有功,孔甲賜劉累“禦龍氏”。禦龍,就是喂養龍。當時人把鳄魚當龍,所以劉累飼喂鳄魚就叫禦龍。禦就是喂,給牛喂草料自然就是禦牛:我忙地正禦牛哩,把這一和草拌好就來了。
渭南人禦牛的草主要是麥薦,禦牛的料主要是麸皮,還有黑豆。薦,《說文解字》:“獸食草也。”麥子碾打後,麥草主要禦家畜,所以叫麥薦,而不叫麥稭。麥薦鍘短,拌上麸粢禦牛。如果沒有麸粢,就把黑豆炒幹,用硙子硙成粗粗的碎末,就成飼料,方言叫擸料。擸,là,《唐韻》:“破壞聲。”指破碎糧食顆粒的聲音。要把糧食顆破碎,必然有聲,所以方言把擸引申為破。《農桑輯要》:“人食之餘,擸碎多拌麸糠。”方言說擸包谷䊞(zèn),就是此義。
禦牛,就是在牛槽裡給牛拌草。把鍘好的麥薦用篩子搖幾下,過掉塵土和渣渣,牜天到牛槽,然後倒水,撒上麸料,用攪料棍攪拌。“有料沒料,四角攪到”,一定要把草料攪淫。牜天,tiàn,《玉篇》:“喂牛草也。”把草倒進牛槽裡禦牛叫 (牜天)草。(牜天)草一次叫一和, (牜天)三和草就可以把牛禦飽。
每天倝(gàn)早,把牛拉出牛圈,拴在欄圈裡,然後就要用幹土畋圈。畋,tián,《說文解字》解釋說:“平田也。”即平治田地。畋圈,就是給牛圈腆上幹土,并整治平順。每天畋圈,即能保持牛圈幹淨,又有利于積肥。如果牛圈的糞積攢厚了,就得劚圈。劚,zhú,方言音chú,用镢鍁等工具挖。《齊民要術》說:“劚地令熟。”劚就是挖的意思。,方言把挖紅苕叫劚紅苕。劚圈,就是把積厚的牛糞挖起運出去。把劚出的牛糞倒在一起,将來上地。
檻牛就是這樣,倝早拉出,黃黑拉回,薦天印版活。下雨天,下雪天,牛是不能拉出去的。
養牛農耕曆經了幾千年,已經成了曆史,現在在農村基本沒有養耕牛的,有關牛的方言詞語,也許會有走進曆史的一天。今天說養牛,總有淡淡的鄉愁。
作者簡介:吳清西: 渭南臨渭區人,鄉村退休教師,獨鐘渭南方言,退休十幾年來,醉心唯在渭南方言,癡心淘漉渭南方言于典籍之中,也發表些有關渭南方言的文字。
轉載來源:蝶語蘭心
原文作者:吳清西
整理編輯:蝶語蘭心、華州文史荟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