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一:在輕骨料混凝土現場拌制過程中,混凝土強度不足或強度不均勻。
防治處理方法:
強度離差大是常發生的質量問題,是影響結構安全的嚴重質量問題。防止 這一質量問題發生需要綜合治理,除了在混凝土原材料采購、運輸、澆築、養護 等各個環節要嚴格控制外,在混凝土拌制階段要特别注意控制好各種原材料的 質量及用量。要認真執行配合比,嚴格控制原材料的配料計量
問題二:在輕骨料混凝土現場拌制過程中混凝土構件裂縫。
産生原因:
造成的原因有很多。在拌制階段,如果砂石含泥量大、用水量大、使用過期水 泥或膠凝材料用量過多、不同水泥混用及施工管理混亂、上荷載或拆模過早等,都 可能造成混凝土裂縫。嚴格控制好原材料的質量•認真執行配合比是關鍵。
問題三:在輕骨料混凝土現場拌制過程中,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差,坍落 度不符合要求。
産生原因:
造成這類質量問題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水灰比影響最大;第二是石子的級配差,針、片狀顆粒含量過多,第三是攪拌時間過短或太長等。
問題四:剪力牆結構普通混凝土澆築施工中出現牆體爛根。
防治處理方法:
混凝土樓闆澆築後靠牆兩側100 mm範圍内嚴格找平、壓光、以保證上部 牆體模闆下口嚴密。在距牆皮線外3〜5 mm處貼寬度約30 mm的海綿條,保 證模闆下口嚴密。粘貼海綿條距模闆線2 mm,使其模闆壓住後,海綿條與線齊 平,防止海綿條澆入混凝土内。牆體混凝土澆築前,在底部接槎處先澆築30〜 50 mm厚、與牆體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減石子砂漿。砂漿用鐵鍬均勻入模,不可用吊鬥或泵管直接灌入模内。混凝土坍落度要嚴格控制,防止混凝土離析. 底部振搗應加密操作。
問題五:底闆大體積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振搗不密實。
防治處理方法:
澆築時每條泵管配備2〜4條振搗棒,使混凝土自然緩慢流動,然後全面 振搗。根據混凝土泵送時自然形成的坡度,在每步混凝土前後各布置兩台振動 器。第一道布置在混凝土卸料點,解決上部混凝土的振實,由于底皮鋼筋間距較密,第二道布置在混凝土坡角處,解決下部混凝土的密實,随着混凝土澆築工作的向前推進,振動器相應跟上,保證混凝土流淌處及各點不漏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