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許多朋友都有一個困惑,最近幾年手機的像素越來越高,從4800萬到5000萬到6400萬像素甚至1億像素,明明像素這麼高,但是拍出來的照片,為何還是感覺不如2000萬像素、甚至1200萬像素的微單相機拍出來的照片清晰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搞清楚照片的畫質和清晰度,與“像素”的關系。
照片的畫質和清晰度,不止和像素相關像素越高越清晰、像素越高畫質越好——這個說法已經成為了許多朋友腦海裡面的固有印象。而實際上,像素這一名詞,指代的隻是畫面尺寸,例如4000 x 6000的分辨率,就是典型的2400萬像素。
我們可以用畫框來比喻,4000 x 6000是這個畫框的尺寸,但是這幅畫清不清晰,還要看你用的顔料,你在這幅畫上用了多少的色彩、墨水,相當于照片中的進光量,這個就和傳感器底面積相關了。
傳感器底面積越大,進光量越大,畫面自然就更清晰了。小尺寸的傳感器,為了獲得和大尺寸傳感器同樣的進光量,有一種途徑,就是拉長快門時間,雖然我傳感器小,但是你曝光1秒,我曝光2秒,那咱們的進光量是不是就差不多呢?
在傳感器畫幅相差不大的情況下,這鐘方法是可行的。例如M43畫幅的相機,傳感器比全畫幅小,但是通過變态的防抖,可以手持拉更長的快門時間,來獲得媲美全畫幅的進光量。
但是放到手機上,大家知道手機的傳感器底面積,和相機全畫幅的差距有多大嘛?
手機上現在最大的傳感器也就1英寸,上面還有M43、APS-C才到全畫幅。1英寸傳感器是手機上的天花闆,但是相機上的下限。
這種情況下,手機可能要拉10秒的快門,進光量才能和全畫幅的1/50秒快門下相媲美。
手機手持10秒快門,自然是不切實際的。
這也導緻手機的進光量明顯不如相機,當然,手機廠商自然也有解決方法。
那就是“計算攝影”,硬件比不過,我用算法來彌補嘛!多幀合成,多幀降噪一用,手機也能拍出很純淨的夜景照片。
但是計算攝影,也使得拍出來的照片“數碼味兒”很濃——就是攝影圈常說的一看就是手機拍的。
例如iPhone13飽受诟病的銳化問題,就是過度計算攝影的影響,用戶想關閉都關不了。
小底的天生硬件限制,加上過度的計算攝影,讓手機拍出來的照片清晰度和畫質不如相機。
除了傳感器,鏡頭也是關鍵玩過攝影的都知道,一套頂級的相機系統,是由頂級的機身 頂級的大三元鏡頭組成,某種意義上鏡頭甚至比機身還重要。
好的鏡頭有複雜的鏡組,鏡片都有十多組,還有複雜的鍍膜工藝,來消除炫光、紫邊等等影響。鏡頭的通光量也直接影響畫質、銳度等等。
但是手機的塑料鏡片可顧不了這麼多,7P塑料鏡片都算最好的了。進光量、炫光的控制,和相機上的鏡頭,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雖然現在手機上已經有了1英寸的傳感器,但是與之匹配的鏡頭卻沒跟上,大家可以看看索尼1英寸傳感器的黑卡7,鏡頭模組有多大。再看看手機上的鏡組有多小?
總結
通過以上科普,相信大家已經有了答案——照片的清晰度不止和像素相關,更多的是和傳感器底面積、鏡頭素質挂鈎。
如果傳感器底面積不提升,鏡組不提升,手機就算玩到2億像素、10億像素,畫質也比不過1200萬像素的全畫幅微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