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爹媽抱怨孩子空間感、方向感特别差,甚至不少成年人,也因為路癡問題很頭痛。
今天就給鵝爸鵝媽,推薦一些小遊戲培養空間感、方位感的遊戲。
1、探索遊戲
空間感是我們對周邊的三維的感覺,包括遠近、上下、左右三個維度。
培養孩子空間感第一個關鍵時期是0-3歲,他們通過自由探索,感受不同空間的大小、高低、遠近等,形成最初的空間意識。
比如鑽桌子、躲進衣櫃、爬窗台。其實這些就最原始的探索空間的遊戲。隻要保證安全,不需要過多幹涉。
鵝爸鵝媽們還能利用家裡的用品,創造一些特别的空間。比如兩個人把被子拉起來,讓孩子在底下穿過。利用枕頭、沙發靠墊等制作成小山,讓孩子攀爬。
陪孩子玩穿隧道、鑽帳篷等遊戲。(可以利用紙箱制作)
玩積木也是非常經典的培養孩子空間感的遊戲。通過搭建,熟悉長短、高低、面積等基礎概念,并且培養他們的空間想象力。
2、運動遊戲
等到孩子大一點,錯過自由探索的階段。可以和他們玩一些球類遊戲、障礙類的遊戲。球類遊戲就是和孩子玩足球、籃球、羽毛球等等。這裡主要說一下,障礙類的遊戲。
用快遞箱、枕頭、沙發靠墊等設置障礙跑道,讓孩子跨越。
把幾個呼啦圈堆疊,制造出特别的空間。
甚至可以利用彩帶,在家裡的房間過道布置複雜的障礙。
當孩子調整自己的身體穿過障礙,其實就是在測試大小、遠近、高低。
3、識别遊戲
孩子對空間有基本認識,還需要形成精準概念。準确分辨大小、高低、長短、裡外、上下左右、東南西北等等。
第一種玩法:當說“上”的時候,往上跳;說“下”的時候,蹲下來;說”左“往左邊走;說”右“往右邊走。
進一步:畫出箭頭,代替口述指令。讓孩子把概念和圖形建立聯系。
甚至說“上的反面”、“左的反面”。或者指定說“上”的時候往下蹲等等。
這既會讓孩子理解空間的對立關系,又鍛煉了他們的反向思維。
“上下左右”的遊戲,也可以變為“東西南北”的遊戲。
先拿指南針(手機有指南針功能)确定方位,給孩子解釋面向那一邊是東西南北。玩的方式還是一樣。
第二種玩法:讓孩子在某個物體的上面、下面、左邊、右邊。(或者東西南北)讓孩子通過實物對照加深理解。
了解了基本方位,再把環繞、旁邊、前後、穿過等同空間相關的概念引進去。
這些遊戲不但會鍛煉孩子的空間感、方向感,也會促進他們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
4、指路遊戲
孩子了解了空間方位的概念,接下來就可以玩指路遊戲了。
利用膠帶(粉筆、線)在地上做出方格。
讓孩子站在某一個格子上,往東南西北移動。比如向東移動1步,向南移動兩步等等。這些格子會很直觀地展示,空間方位是怎麼變化的,有什麼樣的關系。
孩子熟悉了指令,還可以蒙上眼睛來玩。一個人指路,另外一個人找到相應的椅子。
這非常考驗指路人的距離判斷、方位識别和語言表達能力。蒙上眼睛的人,依靠其它的感官,也能對空間有特殊的體驗。
還可以借助積木搭建小場景來玩。請孩子把娃娃送回家、當交通指揮員。一個說指令,另一個人操控。
通過情景模拟,把空間感、方位感和日常生活對應起來。孩子會特别有興趣。
平時出門的時候,還可以多問問孩子要怎麼樣才能到某一個目的地。和孩子制作自己生活附近的地圖。來一場真正的探險。
孩子經常玩這樣的遊戲,記憶、空間想象和邏輯思維都會得到很大的提升。
有些家長可能會疑問,現在手機GPS功能那麼強大,為什麼還要特意培養孩子的空間感、方向感。
其實空間感、方向感不僅和認路、開車等日常生日相關,還是影響智力發展很重要的一個因素。
簡單到孩子學寫字,搞清楚字形的左右,不寫颠倒;學習數學,理解幾何圖形。複雜到高智商比賽,比如最近幾年火爆的《最強大腦》,第二季選手鮑橒蒙眼走蜂巢迷宮,被DR魏打出了當季唯一的滿分。都和空間感息息相關。
無論是在孩子未來的生活能力、還是智力上,空間感、方向感都非常重要,家長們一定不要忽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