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動賓短語定義

動賓短語定義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11 22:14:37

動賓短語定義(抓特征調語序)1

古漢語的倒裝句中,類似于“明于治亂,娴于辭令”(《屈原列傳》)這種用“以”和“于”組成的介詞短語常常放在謂語後面,它與謂語存在修飾、限制關系,在句中作狀語,翻譯時要按照現代漢語的習慣把這個部分提到謂語之前。

請看下面的例句:

(1)齊桓公聞管子于鮑叔(《呂氏春秋·察傳》)

(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莊子·北冥有魚》)

(3)往矣!吾将曳尾于塗中(《莊子·秋水》)

(4)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鸩,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系之(以)葦苕 (《勸學》)

(5)吾聞秦軍圍趙王(于)钜鹿(《史記·項羽本記》)

以上五個例子中着重号标志的介賓短語雖然都在賓語之後,卻起着修飾、限制和補充說明謂語的作用,是典型的狀語後置。④⑤兩句省略了介詞“以”和“于”,補充完整,結構更加完整清晰。在翻譯成現代漢語時,應該是這樣的語序:

(1)齊桓公于鮑叔聞管子

(2)于坳堂之上覆杯水

(3)往矣!吾将于塗中曳尾

(4)以發編之,(以)葦苕系之

(5)吾聞秦軍(于)钜鹿圍趙王

動賓短語定義(抓特征調語序)2

文言文中用“以”“于”組成的介賓短語作狀語後置,有以下幾種情況:

1.介詞“于”組成的介賓短語在文言文中大都處在補語的位置,譯成現代漢語時,除少數仍作補語外,大多數都要移到動詞前作狀語。如:

(6)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勸學》)

(7)事急矣,請奉命求救于孫将軍(《赤壁之戰》)

(6)句中的兩個“于藍”,(7)句的“于孫将軍”在翻譯時,都要放在動詞前作狀語。

2.介詞“以”組成的介賓短語,在譯時,一般都作狀語。

(8)具告以事(《鴻門宴》)

(9)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谏太宗十思疏》)

(8)句“以事”,(9)句“以嚴刑”“以威怒”,翻譯時都應放在動詞前作狀語。

3.“乎”作介詞時相當于“于”,與其構成的介賓短語後置。

(10)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赤壁賦》)

(11)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師說》)

(10)句中的“乎舟中”和(11)句中的“乎吾前”“乎吾”也都屬于介賓短語後置,翻譯時應将其放在動詞“枕”“生”或形容詞“先”的前面作狀語。

從上文的例子可以看出,介賓短語後置在古漢語中十分普遍。閱讀古代作品時,可以根據介賓短語後置的語法特征,有意識地運用介賓短語後置的規律,把它們的語序調整到謂語之前來理解,這樣很容易弄清原文的意思,翻譯出來也會更加準确。

— END —

來源 | 《語文報·高考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