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小編凱南,嗨呀~
相信許多讀者跟小編一樣,對于二十多年前銀幕上那些金發碧眼的洋人卻說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話産生了好奇。
而二十多年後的今天,當觀看原聲帶字幕的動畫和影視劇已成為一種習慣,偶爾看到中文配音卻好似他鄉遇故知,讓人備感親切。其實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有引進動畫的方言譯制。
在1978年改革開放以後。千家萬戶都有了黑白電視,電視觀衆群體開始逐漸成形,1980年開始中央一套播出了《鐵臂阿童木》、《森林大帝》、《尼爾斯騎鵝旅行記》等央視譯制作品,後來廣東台首播了《聰明的一休》。
而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引進,引進後都會被譯制成普通話版本,直到1984年才出現了第一部直接采用台灣省中文配音的海外TV動畫——《花仙子》,這也是有迹可循的第一部使用方言譯制的海外TV動畫。
1989年8月《托姆和小吉瑞》開始在四川台等省級電視台播放,後來在1991年夏天,央視正式引進并播出了《貓和老鼠》系列。
《貓和老鼠》作為一部罕見的由地方台領先央視播出的海外動畫,也确立了其在地方台的特殊地位。
2000年,在四川省的市面上出現了一些四川話配音的如《摩登時代》、《虎口脫險》等海外經典影片VCD。2002年,昆明一台播出了一套名為《開心蒙太奇》的電視欄目,将《貓和老鼠》、卓别林系列電影等多部影視劇配上雲南話整合播出,其他各省市也争相效仿,相繼推出了東北話版、天津話版、上海話版等十多個方言版本。
方言譯制動畫作為一種具有鮮明本土特色的節目,其生活化、口語化的台詞一出便令人倍感親切,同時具有幽默感的方言也加強了節目的喜劇效果。作為一部全民共賞的喜劇向準默片,《貓和老鼠》無疑是方言譯制動畫最有力的傳播者。
對于使用自家方言的配音作品,觀衆除了親切感以外,獲得的更多是一種“被選中了”的認同感。對于使用非自家方言的配音作品,熟悉或聽得懂、但又和平時說的普通話相比有“變味”的感覺,便會引人發笑。
對于熟悉某一方言的觀衆來說,方言中具有特殊含義的詞語本身就是一種梗,再融入近幾年開始不斷引申創新出的網絡流行梗,方言配音作品無疑會在原意的基礎上增加新的文化内涵。
存在即合理,對于觀衆而言,方言配音動畫作為一種家鄉标志,漂泊在外的人在這裡發洩孤獨,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借此加深對彼此的了解;對于方言文化自身而言,方言配音動畫讓觀衆在已經習慣的語言環境中想起了被遺忘的的部分,親切而又新鮮。
如雨後春筍般崛起的方言配音動畫,填補的不隻是人内心的空白,還有時代遺留的文化的空白。
凱南娛樂,給你最純粹的快樂,喜歡就關注我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