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政協專題調研組到小谷圍街調研
小谷圍自然環境優美、曆史底蘊深厚,是一座曆史與現代交相輝映、人文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醉美大學城。近日,區政協覃海深主席、周建中副主席率調研組實地調研了小谷圍街北亭村崔氏宗祠、渭水橋及門樓、梁氏宗祠三處市級文保單位,深入領略小谷圍的曆史記憶、文化内涵、人文資源。
關氏宗祠
打造“大學書香”文化品牌
小谷圍街發揮大學城學科聚集、專家雲集的優勢,聯合大學城12所高校建立常态化合作機制,召開廣州大學城文創共建工作研讨會,合力推動“大學書香”品牌建設。推動廣州大學城優秀文化資源與創意設計、旅遊等跨界融合,開展“文創咖”文化創意聯賽,發掘一批文創團隊,創作一批文創産品,讓大學城的文化符号走出去、亮起來。組織“大學書香”文化講壇,邀請高校老師、文化方面的專家學者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開展文化講壇;與華南師範大學體育科學學院、廣州中醫藥大學針灸康複臨床醫學院合作開展“體醫融合——護航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系列活動,推動科學健身及中醫藥知識進校園;研究舉辦廣州大學城草坪音樂會等等,提升“大學書香”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
梁雪珍廣繡藝術工作室
厚植區域曆史文化品質内涵
小谷圍島的文明史始自于千年前的南漢王朝,島内現存的44處不可移動文物中就有南漢時期的兩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康陵和德陵,另外還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4處、市登記文物保護單位3處、區登記文物保護單位25處、曆史建築12處。
島内常開展的非物質遺産文化活動有廣繡、龍舟和舞獅,其中北亭村是廣繡的發源地之一。小谷圍街加大文化旅遊資源的普查、梳理、挖掘力度,制定曆史文化保護傳承日常巡查和網格化管理制度、不可移動文物巡查制度,推進穗石村炮台遺址、北亭村梁氏宗祠、穗石村林氏大宗祠、嶺南印象園三聖宮等保護和修繕工程。
加強廣州大學城及周邊紅色文化、紅色旅遊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聯動辛亥革命紀念館、黃埔軍校、小洲禮堂等紅色文化資源。推動關良故居納入全國革命文物管理,打造又一紅色旅遊景點。以傳統文化為基礎,融入現代創意,打造出區鄉村大舞台比賽金獎粵曲合唱作品《水是故鄉甜》。完善非遺展示傳播場所建設,在村設立曲藝傳承室,開展粵曲培訓班、廣繡體驗活動等,營造全民參與文化遺産保護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
南漢二陵博物館
構建科普科教文旅服務新格局
充分用好高校、廣東科學中心、廣東中醫藥博物館、廣州檔案館、廣州大學城體育中心、廣州美術學院大學城美術館等科普、教育資源,推動高校與中小幼強化聯動,以科普、素質拓展、文化藝術交流等為重點内容,開發具有教育意義的第二課堂。挖掘廣東科學中心、廣東中醫藥博物館、廣州畫院、廣州檔案館等資源,會同各高校雙創團隊,開發“大學城科普一日遊”活動路線,打造以科普科教、研學實踐為特色的線上科學館和線下實踐教育基地。
在座談會上,區政協專題調研組圍繞小谷圍街内珠江沿岸曆史文化資源的保護、宣傳、活化,提出要全面梳理曆史文化脈絡串珠成鍊、擦亮大學書香文化品牌、在舊村改造中注重曆史文化的保護、做好文化旅遊宣傳及配套、打造傳統曆史文化和紅色文化傳承示範區等意見和建議。小谷圍街工作室陳揚、許光舉委員表示,将發揮委員主體作用,利用專業優勢,引導廣大委員和群衆,打造守護好“綠樹、名木、古祠、碧水、非遺”,為大學城的曆史文化保護傳承和生态環境建設獻計出力。
來源:番禺融媒記者 陳曉潔 黃國宏 袁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