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聽覺系統中的傳音、感音或分析綜合部位的任何結構或功能障礙,都可表現為聽力不同程度減退,人們習慣把輕者稱為重聽,把重者稱為聾,在臨床上統稱為聾病。
臨床上常以純音測聽所得言語頻率聽阈的平均值為标準。
在這個定義中,可将其分為低、中、高三個頻段:250Hz以下為低頻段,500Hz~2000Hz為中頻段,又稱語頻段,4000Hz以上為高頻段。
什麼是高頻聽力下降
高頻聽力下降是指2kHz以上聽力下降,大多為神經性聽力下降,由于人的言語頻率主要集中在0.5k~2kHz頻率,因此高頻聽力下降通常不容易被人們發現。
若生活中發現自己對高調聲音反應差時或出現其他耳部症狀如耳鳴、眩暈等時,就要考慮自己是不是存在隐形的耳聾—高頻聽力下降了。
絕大多數耳聾都是從高頻聽力下降開始
從定義上看,高頻聽力下降本身就是耳聾的一種類型。
高頻聽力下降明顯,跟耳蝸細胞的敏感性不同有關。其損失的部位主要是見于内耳耳蝸的底部,主要的原因是以前有長期的接觸噪音及機器的轟隆聲,或者是爆震聲所引起的神經性毛細胞壞死。
耳蝸毛細胞受損程度加重,就會導緻聽力的進一步下降,導緻更為嚴重的耳聾。
一般來說,物體振動頻率越快,音調越高。日常生活中,我們言語交流聲頻率多在為500~4000Hz,大多在2000Hz以内,是對我們來說最為重要的頻率,該頻率範圍輕度中低頻聽力損失,即便其他頻段聽力正常,我們的日常交流也可能受到嚴重影響,因此,也比較容易早期發現。
而4000Hz以上的高頻聲,日常交流中很少涉及,容易被忽視,即使出現中重度高頻聽力損失,隻要言語頻段聽力基本正常,日常交流影響很小,因此,高頻聽力下降早期不容易發現。
高頻聽力下降要如何預防?
建議:許多人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聽力正在受損或喪失,檢查聽力是引起早期重視、預防耳聾的第一步。
在發現和懷疑自己有聽力損失時,應及時前往醫院進行聽力檢查,并根據醫生的指導進行相關治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