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洪澤湖萬畝大閘蟹因上遊污水絕收,大量死螃蟹漂浮在水面。
新京報我們視頻截圖
議論風生
跨省污染案件,如果不建立起剛性的約束機制和追責賠償條款,并确保各方遵守協議,那麼“上遊排污、下遊遭殃”的事還會重演。
江蘇洪澤湖萬畝大閘蟹因上遊污水絕收事件,引發廣泛關注。新華社記者最近深入上遊調查發現,在安徽淮北市烈山區陳路口閘,流經的雷河污染嚴重。沿着這條河溝可以看到,附近工業園一些工廠埋在地下的管道通向河溝。當地村民指着附近的一條河溝說,這裡的污水排放到雷河裡,裡面連泥鳅都養不活。
在河南境内,則可看到馬家河污染嚴重,乳白色、黃色、綠色及黑色的物質交替出現。河邊上就是開封市精細化工産業集聚區,沿線不僅有各種生活污水管,還有畜禽養殖場及集聚區的排管,不斷有黑色的污水排入馬家河。這份調查,某種程度上也證僞了之前大閘蟹被“淹死”的說法。
對于萬畝魚蟹的死因,起初江蘇省環保廳發布通報稱,江蘇省、安徽省意見一緻,初步判斷本次事件原因是由于上遊洩洪夾帶污水造成,下洩的污水和已進入湖區的污水,将持續影響洪澤湖生态環境。
可後來安徽省環保廳又提出,萬畝大閘蟹絕收,初步分析是在台風影響下,暴雨區域發生大面積嚴重内澇積水現象,地表、農田、溝渠内生活垃圾及部分稭稈浸泡産生的面源污染等集聚,經洪水沖刷,随支流彙入湖體,導緻洪澤湖水體溶解氧過低。
按照安徽省環保廳的說法,萬畝大閘蟹似乎就是被“淹死”的。一時間,該結論引發如潮的質疑。而對洪澤湖的大閘蟹養殖戶們而言,這也有些“難以接受”:他們中的很多人因此次事件魚蟹死絕、血本無歸,不少人還背着貸款,所以寄望于盡快鎖定排污方,追回損失。而若污水罪魁禍首是台風和暴雨,那或許意味着,損失隻能找老天爺來賠了。
而據新華社最新調查,導緻萬畝大閘蟹死亡的污水,顯然不單純是暴雨所造成的,上遊嚴重的工農業排污,恐怕才是罪魁禍首。這些污水沒有得到應有處理,台風暴雨一來,才會借着洪水滾滾而下,給下遊帶來了滅頂之災。
上遊污水導緻洪澤湖生态環境惡化和養殖戶損失嚴重的問題,其實已非首次曝出了。也正因如此,江蘇宿遷、安徽宿州等8市于2012年簽訂了《關于環境保護合作協議》。
根據協議約定,上遊城市提閘放水應提前采取污染防治措施,上遊城市提閘放水應提前24小時向下遊城市通報。如果真按這樣的協議,上遊洩洪應當建立在确保污染治理妥當的前提之上,并及時通知下遊,那如今萬畝大閘蟹死亡的悲劇可能也能避免。
安徽環保部門表示,将對下遊受災群衆開展救助,并将加強協商,給予資金補償。那所謂的救助補償錢誰來出,何時能到位?對此,洪澤湖養殖戶需要一個确切的答案。更重要的是,這樣的跨省污染,還需盡早建立起剛性的約束機制,以确保各方遵守協議,否則洪澤湖恐怕很難擺脫上遊污染的噩夢。
□于平(媒體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