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流氓”這個詞,很容易産生厭惡,反感的心理。現代漢語字典解釋,流氓廣義上指不務正業,為非作歹的人。狹義上指侮辱女性的人。
其實,流氓最先并不是這個意思,也不是指壞人。
流氓的本義指四處流浪,無家可歸的人,在古代并非貶義。流,像水一樣流動,無立足之處;氓,古代指民。
郭沫若解釋,甲骨文是畫一隻錐子刺瞎一隻眼的形狀。
上古各社會集團互相征戰,抓的戰俘都是奴隸,為了不讓他們跑掉,不但帶上木枷,還刺瞎一隻眼睛。
民,因此就指那些失去自由的勞動者,以錐刺目者為民。
氓的本義是“逃亡農奴”。亡不是死,而是逃走的意思。
氓是抛家離國,四處遷徙的人,那麼流氓也是四處漂流,無家可歸的人。在當時的統治階級眼裡,這種賤民是無所顧忌的,他們沒有職業,沒有家庭拖累,為了活命,他們什麼事情都幹得出來。他們沒有妻子,因而愛說粗話,下流地侮辱婦女。這樣一來,詞義發生了變化,流氓便成了對壞人的鄙視,産生了貶義。
《詩經》中雲: 氓之蚩蚩,抱布貿絲。“翻譯為: 憨厚農家小夥子,懷抱布匹來換絲。絲毫沒有流氓之意。
1931年魯迅作題《流氓與文學》講演。對流氓這樣界定:流氓等于無賴子加上壯士、加三百代言。流氓的造成,大約有兩種東西:一種是孔子之徒,就是儒;一種是墨子之徒,就是俠。這兩種東西本來也是很好,可是後來他們的思想一堕落,就慢慢地演成了流氓。
無賴子、壯士、三百代言是日語詞彙,即無賴,流氓,痞子的意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