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創立了相對論的偉大科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人們往往會聯想到深奧莫測的理論和難以理解的公式。
好像科學家的形象都是用神秘符号和枯燥數字堆砌起來的。
實際上,除了數學公式,音符也是他的避難所。
“我一生的喜悅主要來自于音樂,我若不是物理學家,可能會是音樂家。我活在音樂的白日夢裡,以音樂看待我的生命,我無法想象沒有音樂的生活會如何 ……”
和其他藝術形式不同,音樂自身有很強的物理屬性,無論是管樂、弦樂還是聲樂,都要依靠物體振動發出聲音。
除此之外,音樂還具備其他自然科學不具備的“情緒表達”的屬性。
先來介紹構成音樂的最基礎元素——聲音。
物體振動産生音波,并通過空氣作用于人的聽覺器官,聽覺器官将信息再傳給大腦,給人以聲音的感覺。
而聲音所具有的物理屬性,就被稱為音的性質,有高低、長短、強弱、音色四種。
在可聽聲裡(人耳可識别範圍是20到20000Hz),人的歌唱聲音大概在男低音的60Hz到女高音的2500Hz範圍内,這個範圍就是我們所說的“音域”!
02.别鬧,吹唢呐搞什麼數理化?衆所周知,江湖上流傳着這樣的名号“唢呐——樂器之王”。
不僅因為唢呐是我國恒遠曆史流傳下來的樂器之一,更是源于無論和什麼樂器合奏,它的存在感強到讓人恍惚以為自己在聽它的solo。
這其中的原理其實是和物理息息相關的,比如音高關系的協和性問題,在聽感确立的同時也基于音頻比。
比如1和8是同度的音程關系,而其他八度以内的兩音之間構成的音程關系都屬于「單音程」。
超過八度以外的音程關系都稱為「複音程」。
再來看頻率比,如2:3、3:4這類純五度、純四度音程都屬于“完全和諧音程”。
再往後,諸如4:5、5:6這類則稱為“不完全協和音程”。
所以我們在和聲時也需要注意這類音程是否和諧的問題。
然而理論知識能解釋的都隻是“客觀”聲音,諸如情感表達以及創作者本身的想法,還是無法這樣講解的。
發現音樂的科學性,多一種視角來玩音樂,很多問題的解決辦法就在這些新的角度裡。
對理論知識一時不明白可以理解,但既然咱是真心想與音樂長相厮守,那還是得明白滴!
歡迎來到樂理世界,你也可以稱之為科學的世界,器樂、作曲、編曲、混音、甚至錄音的學習中都有它的痕迹。
沒有用?不存在的,在其他專業學習中瘋狂百度的同學們大呼“你XX”!
聽不懂?不存在的,咱們給剪輯師都解釋得明明白白!
記不住?不存在的,每日一遍樂理地圖,保你比地球闆塊還記得牢!
加入音樂人星球,從高效創作的“冷知識”,再到職業音樂人的“行業黑話”,無論是音樂生産流程的哪一步,都能用到它!
學會這些,你也可以成為音樂人中的“最強大腦”!
- // -
編輯:Riki
文稿:MasterYi.
配圖:MasterYi.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