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有什麼好處和壞處?我是一名咖啡師:上期介紹了咖啡基礎知識,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咖啡有什麼好處和壞處?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我是一名咖啡師:上期介紹了咖啡基礎知識
相信看過的朋友們都還記得吧?
那麼這期我們接着上期的話題繼續來說說
如何鑒别咖啡豆的好與壞(這裡要說的好壞,是指咖啡豆的品級,壞并不代表咖啡豆不好,隻能說品級不夠好
如何挑到自己滿意的咖啡豆
1.如何來鑒别咖啡豆的好與壞
第一步:先看咖啡豆烘焙的時間,咖啡的最佳飲用時間是在烘培好後,氧豆48小時左右,至10天内(最完美時段)第二時段是烘焙裝包10天至30天(完美時段)第三時段是裝包1個月至3個月(基本完美時段)可想而知随着時間的流逝,再好的咖啡也會慢慢的失去最好的狀态,一般超過烘焙11個月的咖啡豆不建議飲用。咖啡豆雖然都會用裝有單向氣閥的牛皮紙或者帶氣閥的其他類型袋子來密封包裝,确保咖啡豆在包裝内的密封性,以最慢的速度流失香味和風味,所以最直觀的就是先從外表來看烘焙時間為第一原則。
第二步:先了解産地,這裡要細說一下為什麼要注意産地?首先在地球的赤道以北25度至赤道以南30之間的熱帶地區被人們稱為 咖啡帶
隻要是屬于這個維度間的所有地區都可以很好的生長咖啡,咖啡帶繞地球一圈,有那麼這麼多國家和地區,我們如何知道那個産地的咖啡是好的,那個産區的咖啡是不怎麼樣的呢?這就需要了解一個咖啡樹及果實的生長機制,在上一期我們說到阿拉比卡種的咖啡豆生長海拔高度在1000米以上,其實經過後期的嫁接及培育技術,目前在500–1000米也已經能夠很好的種植阿拉比卡種了。咖啡帶中有些産區本身的地勢海拔就比較高,所以産區内就會有大面積的種植咖啡莊園,有些産區本身地勢不高,所以隻能在一些山區會有一些種植咖啡的莊園。這就牽扯到了産量。生長地勢的高低決定的因素有很多,我們先來說一下高海拔的地區優勢,海拔越高,氣溫就越低,空氣質量越好,咖啡的生長周期就會越長,品質就會越高,在加上高海拔無法使用機械來采摘,大大提高了咖啡豆品級。當然也不是海拔可以無上限的,太高的海拔咖啡樹沒法存活,要不然珠穆朗瑪峰頂上種咖啡那不是更好,阿拉比卡種的咖啡樹最适合的生長海拔在2000英尺—6000英尺)約1000–2000米,那麼有沒有2000米以上的咖啡莊園呢?答案是有的在很多高海拔的地區有咖啡莊園比如哥斯達黎加牙買加藍山山脈等等,都有超過2000米海拔的高品質莊園,隻生産高品級的優質咖啡。所以在挑選咖啡豆時海拔高度是一個重要項,你可以先查詢咖啡品名的産地的海拔,就知道基本品極分類了。産地也是重要判斷因素,就像紅酒、雪茄這些一樣都會有一個标志性的領頭羊,咖啡的領頭羊是牙買加的藍山咖啡和巴拿馬的瑰夏咖啡。(這兩種都挺貴)優質的咖啡其實基本上每個産區都有在做,但是因為地理環境、氣溫、海拔高度、降雨量、生長的樹種區别等等其他因素的各種差異,每個産區所産的咖啡豆基本特性就有了不同。那麼了解了産地和海拔後,我們還要從那些方面來區分咖啡豆的好壞?合适的處理方式和合适的烘焙層次,目前市面上的精品咖啡種類太多了,特别是一些為了加強風味感的特殊處理方式如厭氧處理、酒桶發酵處理等等方式,我本人是不喜歡這些處理方式的。我自己還是建議大家去挑選一些水洗或日曬處理,或者間與兩者之前的蜜處理的咖啡豆。有了合适的處理方式後,接下來就是烘焙層次的選擇,烘焙是決定咖啡特性的主要因素,烘焙越淺酸度越高,烘焙越深苦味越強,酸味會随着烘培的層次增加而逐漸減弱,苦味則剛好相反。所以在挑選時要注意烘焙的度。酸性表現良好的咖啡不适合深烘焙,濃香和苦味突出的咖啡不适合淺烘焙中度的烘焙有些又太平合,沒有突出點。所以還是根據各自的口味來挑選理想的咖啡豆。
如果挑選合适自己的咖啡豆?
第一步 判斷自己的口味偏好,喜歡酸的可以挑選淺度——中度之間的烘焙。喜歡苦味和醇厚度的可以挑選中度—-深度烘焙的咖啡豆,還有一些對苦和酸都不是特别喜歡的,你可以挑選中度烘焙的咖啡豆,這樣的平衡度很高,不會過度的凸顯出苦味和酸味。
那麼接下來就是選擇價位 在這個方面小編的建議是在自己沒有充分的去了解一款咖啡的時候,不建議直接購買昂貴且稀有的咖啡豆,咖啡豆本身的價位以2分之磅為單位,價格從30或者40一包——200最右一包為區間值,選擇合适自己口味的又便宜的,慢慢積累經驗後在選擇高價位的咖啡豆品嘗。
下期我會根據一些居家用的器具來講解一下在家怎麼能做出一杯好喝的咖啡敬請期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