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浙江之後,廣東省新一輪農信改革路徑也愈發清晰。
2月16日晚間,在港上市的東莞農商行公告稱,經省政府同意,該行和廣東普甯農商行的管理權從省聯社整體移交至東莞市政府,并由東莞市政府委托東莞農商行協助管理普甯農商行。
而在東莞農商行之前,珠海農商行已于2021年底悄然與省聯社“脫鈎”,轉由珠海市政府直接管理,成為繼深圳、廣州之後省内第三家與省聯社“脫鈎”的珠三角地區農商銀行。
一系列動作的背後,正是廣東省聯社改革的關鍵思路——嘗試構建“N個一部分”适度競争格局,即:多家脫離省聯社系統的農商行分别管理一部分農信機構、省聯社繼續管理一部分的多銀行集團并存局面。
兩家珠三角農商行先後脫離省聯社
2月16日晚間,東莞農商行公告稱,該行主管機構發生重大調整。
根據東莞市政府于2月15日印發的文件,經廣東省政府同意,東莞農商行和普甯農商行的管理權從廣東省聯社整體移交至東莞市政府,并由東莞市政府委托東莞那時候協助管理普甯農商行,協助做好後者日常治理和經營管理,指導督促其不斷完善法人治理機制,推動其持續良好發展。
其中,具體委托東莞農商行協助管理的事項包括黨組織、團組織、工會組織、幹部管理、人事檔案、紀檢監察、審計監督、考核評價等。在此之前,東莞農商行并未持有普甯農商行股權。
公告稱,這一重要調整主要是為落實廣東省農村中小金融機構體制機制改革總體部署,推動東莞農商行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打造在廣東省領先、在全國具有影響力的優質農商銀行集團。
東莞農商行認為,主管機構調整有利于該行進一步深耕東莞本土市場,更好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同時,主管機構調整和協助管理安排不會影響該行的日常營運和正常業務,不會對該行的經營管理産生重大不利影響,該行将繼續受銀保監會及其派出機構和中國人民銀行及其派出機構的監管指導。
事實上,在東莞農商行之前,珠海農商行已于2021年底悄然脫離省聯社,轉由珠海市政府直接管理。這也是繼深圳農商行(2003年)、廣州農商行(2013年)之後,第三家脫離廣東省聯社系統、由當地政府管理的珠三角地區農商銀行。
據券商中國記者了解,珠海農商行的獨立化運作改革路徑,是由該行和珠海市屬國企共同出資,幫助廣東羅定農商行化解風險、摘掉高風險帽子,在此基礎上,羅定農商行、珠海農商行的管理權移交給珠海市政府,珠海市政府又将羅定農商行的管理權移交給珠海農商行,由後者按照銀行集團的模式進行管理。
公開信息顯示,除了對羅定農商行行使母行管理職能外,珠海農商行目前還持有廣甯農商行14.1%股權、肇慶農商行15.38%股權。截至去年9月末,該行資産規模近700億元。
“多銀行集團并存”思路
據券商中國記者了解,除深圳、廣州、珠海、東莞四家農商行已脫離省聯社系統外,還有兩家珠三角地區農商行及當地政府也在與廣東省聯社推進“脫鈎”事宜,并完成黨組織關系劃轉。
一系列動作之後,廣東農信系統将最終呈現“N個一部分”的适度競争格局,即:多家脫離省聯社系統的農商行分别管理一部分、省聯社繼續管理一部分的多銀行集團并存局面。這正是深化農信社改革“廣東方案”的關鍵思路。
廣東省政府去年7月印發的《廣東省金融改革發展“十四五”規劃》對此也有所提及。《規劃》稱,要“在全面完成農信社改制組建農商行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支持符合條件的農商行擴大經營自主權”。
根據披露,目前深圳農商行已控股惠來農商行、博羅農商行、海豐農商行;廣州農商行控股潮州農商行、南雄農商行、韶關農商行;東莞農商行控股潮陽農商行、湛江農商行,并協助管理普甯農商行;珠海農商行對羅定農商行行使管理權。此外,順德農商行、江門農商行、南海農商行等珠三角地區千億級農商行也參股了多家粵東西北農商行。
這一現狀的呈現,得益于“十二五”期間廣東省政府确立的“幫扶”機制,即“積極推進珠三角地區農商行通過資本合作、管理合作和業務合作方式,幫扶粵東西北聯社,建立健全全省協調發展新機制”。
幫扶的目的,在于通過股權紐帶,完成對粵東西北農合機構的注資、注制、注智,進而破解珠三角地區與非珠三角地區農信機構兩極分化嚴重、發展嚴重失衡的區域發展态勢,實現以優帶困、共同發展、整體解困。
詳解深化農信改革“廣東方案”
當前,市場上關于省聯社改革路徑方案的讨論主要包括統一法人模式、聯合金融服務公司、金融控股公司和聯合銀行四種。而廣東的改革思路更像是基于金融控股公司模式的改良。
在此之前,甯夏、陝西均采用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分别成立甯夏黃河農商行、陝西秦農農商行,再由後者對區域内其他農信機構參股、控股。
而與甯夏、陝西的“金融控股 單一集團”模式相比,“廣東方案”旨在打造的多銀行集團考慮到了省内發展較好的農商行實際情況,不失為快速解決農合機構風險的辦法,也為省聯社改革改革模式提供了新的參考。
“對經濟發達地區,且區域發展不均衡的省聯社改革尤其具有參考意義,既避免了單一集團模式存在的巨大資本金缺口、股東及戰投引進等實際難題,也充分給予了區域内頭部和上市農商行自主經營發展的權利,甚至管理權都交到了地市政府手裡,‘花錢買婆婆’的問題就不存在了,其牽頭的銀行集團完全可以獨立申請各項金融牌照、業務資質。”一位地方金融監管人士表示。
珠海農商行董事長曾力就在去年底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該行将積極開展多元化經營和跨域産業,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設立資金業務專營中心,取得金融租賃和基金代銷的牌照,并聯合大灣區頭部農商行和澳門的銀行,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設立聯合理财子公司。
不過對處于集團“C位”的核心農商行而言,壓力也顯而易見。“一是兼并收購帶來的資本金壓力;二是集團并表管理的壓力;三是向被投資機構‘輸血’後能否成功‘造血’有待觀察,關鍵看我們的管理經驗、技術、人才的輸出能否落到實處,把他們的機制真正轉換過來。”一位省内農商行高管對記者表示。
省聯社改革漸次“破冰”
事實上,金融控股公司模式也是省聯社改革的主流方向。根據調研信息,全國26家省聯社中,有半數将選擇金融控股模式。
浙江則明确将采用聯合銀行模式,推動将省農信聯社改制為浙江農村商業聯合銀行,成為一家具有獨立企業法人資格的地方性銀行業金融機構。該消息最早見于浙江省地方金融監管局披露的《錢塘江金融港灣發展實施計劃(2021-2025)》中,并迅速引發熱議。
“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領導和監管部門的關心指導下,我們獲得國務院批準同意成為全國深化農信社改革‘第一單’,為農信改革發展提供了浙江方案。”浙江省聯社理事長王小龍在2022年新年賀詞中表示。
不可否認,作為上一輪農信社改革的産物,省聯社在為農信社甩掉曆史包袱、協調區域農合機構發展、提升農信社信譽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不過随着農信社改制的推進,省聯社代表省政府以處置風險為第一要務的基礎已經不複存在,管理上自上而下、産權上自下而上帶來的權責不對等、行政幹預等問題卻日益凸顯,不利于農信機構業務發展及公司治理有效性的提升。
由此,新一輪省聯社改革被提上日程,甚至被視為中國銀行業改革最後一塊堅冰。從銀保監會發布的消息來看,截至2021年年中,大多數省份已經報送了深化改革的方案,監管部門将按照“一省一策”原則推動各省區因地制宜地探索省聯社改革。
而在去年年底各省陸續出爐的“十四五”金融發展規劃中,也有至少12省談及深化農信體系改革。其中,江西省提出“争取省聯社改革列入全國試點”,陝西省提出“積極争取國家批準我省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安徽省提出“争取我省農信社率先進入國家改革試點”。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近日發文認為,無論采取何種路徑,省聯社改革都要保持與農信機構的改革方向相一緻,即堅持市場化、法治化、企業化的改革方向,堅持農信機構服務“三農”、保證縣域法人地位穩定這一原則。
責編:戰術恒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