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冥中總有一種感覺,如果說2020年可以被封為新勢力造車的“洗牌元年”,礙于大環境的驟變,類似拜騰、博郡、賽麟般本就抵禦風險能力不強的弱者,迅速消失在了曆史的長河中。
那麼此刻随着整個中國新能源大盤變得愈發内卷,新一輪的“重塑期”好似徐徐拉開了帷幕。
在此過程中,對于本就已經身處頭部梯隊的成員來說,需要做的就是牢牢守住自己的先發優勢,并不斷鞏固所謂的“護城河”。
對于仍在瘋狂追趕的後來者,需要做的則是真正意義上找到适合自己的标簽與路線,并堅定不移的走下去。畢竟,隻有這樣,才有機會脫穎而出。
順勢,引出新的話題:你認為刨去特斯拉、比亞迪與“蔚小理”,誰最有可能晉升為新的頭部梯隊成員?
或許,在很多人眼中,極氪、問界甚至埃安、阿維塔,都是存在可能性的答案。而我今天更想聊聊的則是小米汽車。
因為,就在本周,作為公司絕對的掌權者,雷軍位于個人社交賬号發布了一段頗有争議的觀點:“當電動車行業進入成熟期時,世界前五大品牌将占據80%以上的市場份額,換句話說,小米成功的唯一途徑是成為前五名之一,并且每年出貨量超過1000萬輛,競争将是殘酷的。”
平心而論,對于這樣一家連造車資質都未解決的萌新車企來說,野心看似已然到了呼之欲出的地步。不過,作為旁觀者,考慮到種種因素,還是願意相信小米汽車進入戰場後,能夠折騰出一些水花。
畢竟,早在小米汽車首次亮相的發布會上,雷軍曾表示:“我決定親自帶隊,這将是我人生中最後一次重大的創業項目,我願意押上我人生所有所積累的戰績,押上全部聲譽,為小米汽車而戰!”
毫無疑問,創始人的決心,就是一家新勢力造車能否成功的先決條件。
相比之下,本月順利舉辦NIO Berlin 2022并收獲大量好評的蔚來汽車,便是
另一維度的證明。
而在那場活動結束後,李斌位于微信朋友圈同樣有感而發的寫道,“在世界日益割裂充滿不确定性的當下,蔚來選擇了一條難走的路,前方肯定滿是坎坷與泥濘,但往更遠方看,我們能看到希望與光明。”
十分有趣的是,與雷軍充滿野心的觀點類似,幾天後李斌在接受歐洲當地媒體采訪時也回答道:“随着接下來相關子品牌産品的上市,蔚來汽車的總銷量也将迅速增加,希望到2030年成為世界前五的汽車制造商之一。”
看到這裡,不禁感歎,如今天文章的标題所言,大膽一點,誰能保證将來“世界前五,中國車企獨占兩席”甚至更多的局面不會出現?
身處全新的電動化賽道,規則正在由我們所制定。無論小米汽車也好,蔚來汽車也罷,既然抛出了目标,就絕不隻是口嗨而已。
當然,如果要繼續讨論未來全球汽車市場的格局,怎麼會少得了一家美國著名網紅車企——特斯拉。當下的它,絕對是整個行業的“風向标”。
在此之前,馬斯克也毫不避諱的祭出過,到2030年将會年銷突破2000萬輛的雄心壯志。
殊不知,就在本周,特斯拉正式發布了三季度财報。主要數據層面,沒有任何的意外,再次創下了曆史紀錄。其中,總營收達到214.5億美元(約1554.6億元),同比增長56%;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32.9億美元,同比增長103%,連續13個季度實現盈利。
而在見證了上述表現,可以肯定特斯拉正在用實際行動證明:造電動車是賺錢的,并且非常賺錢。
很快,時間來到了三季度财報發布後的電話會議,馬斯克則又一次展示了自己非常出衆的畫餅能力。除了劇透将會推出制造成本僅為在售Model 3一半的全新産品外,還信心滿滿的大談特談到:“特斯拉的市值,很可能超過蘋果以及沙特阿美石油公司的市值總和。”
作為參考,後兩者目前的市值4.3萬億美元,特斯拉市值約7000億美元。那麼相當于特斯拉的市值未來将要達到4萬億美元的高位。
不過,在誇下海口後,馬斯克又補了一句:“我知道很難,這需要我們非常努力、需求有創意的新産品、管理好擴張,以及好運氣。”同時,非常微妙的是,一向狂妄自大的他,這一次并沒有給出具體的期限。
由此不得不感歎,即便強如馬斯克,也感受到了來自終端市場愈發内卷的壓力。至于怎樣緩解?或許到火星去?徹底告别紛紛擾擾?
搜羅一周車聞,回顧大小車事,車聞轶事盡在【一周車話】,下周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