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區給很多人的印象就是又熱又幹,的确,在我國西北地區存在着大面積的戈壁和荒漠,很多地區都屬于幹旱或半幹旱氣候,但這種又熱又幹的景象并不是自古有之。
向前追溯到漢代,在今新疆羅布泊西北岸、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北境曾經存在着一個古國,我們稱之為“樓蘭古國”。作為一個西部古國,它在史料中的形象可并不是又熱又幹,而是一片充滿了水草和牲畜的綠洲,完全可以當得起“塞外江南”的美譽,遺憾的是如今這片樓蘭綠洲早已消失在了曆史的長河之中。樓蘭綠洲的消失于孔雀河改道及羅布泊萎縮有着密切的關系,因為環境的惡化,樓蘭人開始向南遷徙并一路征伐成為了西域七強,最終在公元448年被北魏所滅。
樓蘭古國消失了,曾經的樓蘭綠洲也早已不見了蹤影,那麼未來樓蘭綠洲是否有可能重現人間呢?
現在看來,似乎還真有些苗頭,因為近些年來我國西北地區大有從幹熱氣候向濕熱氣候轉變的趨勢。根據數據顯示,在過去的50年間,我國總體的降水量并無明顯變化趨勢,但西北地區降水量卻出現了持續增加,特别是近20年間,西北地區的夏季降水量增幅明顯,而降水量的增加直接導緻了西北一些地區的氣候環境發生了變化。在我國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段曾經存在着一條内陸河,名為疏勒河,古時候将其稱之為“冥水”。
疏勒河全長540公裡,流域面積達到了20197平方公裡,在疏勒河的尾闾曾經存在着一個終端湖,名為“哈拉齊”。
根據史料記載,曾經的哈拉齊水草豐茂、湖波蕩漾,但後來由于多種原因所導緻的生态環境惡化,疏勒河發生了斷流,而位于疏勒河終端的哈拉齊也就随之幹涸了,這一切都發生在300年以前。然而近年來,随着疏勒河河道的恢複,生态水不斷補給,幹涸了300年的哈拉齊再一次呈現出了碧波蕩漾的景象,而且根據現有的情況來看,哈拉齊的睡眠已經比較穩定了。哈拉齊的複活是兩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一方面是因為西北地區逐年降水增加,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西北地區水資源的合理利用與規劃。
2011年,《敦煌水資源合理利用與生态保護綜合規劃》得以實施,疏勒河河道恢複工程随之完工,這成為了哈拉齊複活的重要節點。
無獨有偶,有中國第二大内陸河之稱的黑河,也有着一個名為“東居延海”的終端湖泊,由于氣候幹旱,東居延海分别在上世紀60年代和90年代,先後兩次發生幹涸,但現在東居延海不但水量充沛,而且已經實現了連續17年不幹涸,水域面積更是達到了近四十平方公裡。這一切變化都與西北地區的降水增多有關。如此看來,樓蘭綠洲真有希望重現了?現在還不好說。
西北地區的降水量雖然呈現增長趨勢,一些地區的降水增幅明顯,但就總體而言,還并未發生質變。
雖然西北地區近50年來降水持續增加,但目前尚未能夠達到上世紀初的水平,至于最終能夠由量變轉為質變,目前還很難說,因為這需要綜合考慮各方面的氣候變化趨勢,很難做出一個準确的預估。相比能夠重現樓蘭綠洲而言,另一個問題其實更需要我們擔憂,那就是西北降水的增加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降水當然是好事了,怎麼會是壞事呢?這可不一定,關鍵在于增加的降水到底是怎麼來的。如果降水的增加是源于環境的改善,那自然是好的,但現在看來并非如此。
近年來由于氣溫的升高,西北地區的冰川開始融化,冰川融水較之以往顯著增加,所以西北地區的降水增加與冰川消融有着密切的關系。
冰川消融會帶來哪些問題呢?這是非常複雜的,冰川的消融可能導緻各種極端天氣的出現,增加自然災害發生的概率,還會帶來難以預見的長期生态問題。不過冰川消融是源于氣溫的升高,而氣溫升高是全球性的問題,并非我們可以掌控的。所以一方面我們要對冰川消融及背後的氣溫升高問題保持警覺,另一方面也要利用好冰川消融所帶來的積極影響,推動西部地區氣候以及生态環境向好的方向發展,畢竟降水增多對于短期環境改善,還是有着積極意義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