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真而歡愉
——許鴻飛肥女雕塑之我見
作者:陳運成
“藝術就是讓人高興,讓人沒有距離。”
97歲的藝術大師黃永玉老先生,對“關于什麼是藝術的生命力”這個問題诠釋出返璞歸真的透徹。
與黃老有着二十多年交往淵源、都喜歡叼着标志性“大煙鬥”的許鴻飛先生,在藝術表達歡樂、藝術與人親近方面頗得真傳,不論是蜚聲海内外的“肥女系列”、還是那座傾城之“吻”,都成為融入世界各地當地人民的經典作品。不僅如此,從技藝的精湛、表情的生動、動作的傳神等藝術表現力上,許鴻飛都堪稱中國當代雕塑界中獨樹一幟的一位。
《胖太陽》許鴻飛
鴻飛之歡愉
看得見、摸得着,生動活潑、妙趣橫生,歡樂之情從作品中自然溢出。我認為許鴻飛先生是把雕塑藝術内化為純真的快樂因子,用一雙手從自己的心裡捧出來,再刻到人們追求愉悅的心坎上去。他的作品可以幻化為流淌的音符,聲之所至即樂之海洋,世界各地的人們皆為之歡愉、為之傾心。
鴻飛之形真
除了作品中自帶歡樂特質,許鴻飛所塑人物之面容或憨态可掬、或欣喜若狂、或含嗔帶羞;形體或健碩偾張、或飽滿圓潤、或輕盈靈動;動作或扶風帶柳、或搖曳生姿、或展臂欲飛……古之繪畫有“吳帶當風、曹衣出水”的境界,許鴻飛在雕塑藝術上功力的深厚和技法的稔熟,滲透着精确的解剖細節和動态張力,力穿筯骨皮、自攜精氣神,栩栩如生、有血有肉、躍然眼前,觀之觸感良深,過目經年難忘。
鴻飛之神韻
許鴻飛的作品大多是刻畫平民百姓的生活,活靈活現、形神兼備。在反映人物的性格特質方面更是神來之手,能夠拿捏到“增之一分則太多、減之一分則太少”的精準境界。特寫鐘南山的雕塑作品《山高人為峰》,一眼看去惟妙惟肖、生氣勃勃,細看面部,堅定的眼神、緊繃的唇角,學者的睿智與韌性、勇士的堅毅和倔強,鐘南山院士特有氣質被表達得入木三分、恰到好處,一晃眼,真人宛若在此。
明末清初魏學洢為民間藝人王叔遠寫下了《核舟記》,細緻描繪其雕塑作品小巧玲珑、精緻剔透、構思奇妙的藝術特色,文中所叙“因勢象形、各具情态”,“技亦靈怪矣哉”,用在許鴻飛作品上恰如其分。雖然他的作品多反映普通民衆的生活常态,卻也絲毫不掩氣勢的磅礴和内力的雄渾,有着超越時空的宏偉和戲劇般的效果。除了單獨人物的造像,群像更顯他的功力和大器,顯現出非凡的技藝、出衆的想象力。
許鴻飛先生學貫中西,将西方雕塑的精髓很好地吸收進來,融合了中華民族的人文精神,呈現出中國新時代樂觀、包容、開放的文化内涵,這也形成了鴻飛自己鮮明的藝術特色和獨特的文化魅力。因此,不僅“許鴻飛雕塑藝術百村展”受到廣東本土人民的熱烈贊譽,而且,自2013年開始的“許鴻飛雕塑世界巡展”,也在全球掀起陣陣轟動。
黃永玉老先生為鴻飛寫過一段頗為有趣的話,“說女人是男人的太陽,現在許鴻飛帶着他的胖太陽們環遊世界去了。”兩個忘年交的“鬼才頑童”,用诙諧、純真的共同語言,書寫着民族精神、文化自信。
“藝術無國界、文化有共識”,鴻飛一直努力創作,嘗試用藝術文化交流為紐帶,積極推動中國藝術大踏步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他以“肥女”雕塑為創作特色,将健康、快樂、自信、自強的中國新時代形象帶到世界各地,在傳遞歡樂的同時,有力地促進世界人民更多更好地了解和接受中國當代藝術文化新風貌。
作為文藝工作者,要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許鴻飛先生有着繼往開來的時代擔當,在藝術創作的道路上默默踐行着為時代而歌。(陳運成)
來源: 廣州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