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朽木不可雕也”出自哪裡?“朽木不可雕也”說的是誰?趣曆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朽木不可雕也”應該是大家十分熟悉的六子成語,不論是課本中還是日常中,應該都算一句常見的話。“朽木不可雕也”出自《論語·公冶長》,意思是形容已經到了不可救藥的地步,是一句很嚴重而且有些傷人的話。那孔子當時究竟是說誰“朽木不可雕也”呢?這次就為大家揭開這個謎題,而且這句話還有後面一句,放在一起看或許能有新的理解,感興趣的朋友就趕快來看看吧。
《論語》在古代被列為《四書》之一,是古代學子必須要學習的儒家經典之一。《論語》主要記載的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論,這些言論,文字簡短,精煉質樸,卻又含義深廣。但是,當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教育家孔子,遇上弟子不好好學習的時候,也會氣得罵人。
在《論語·公冶長》中,就記載了孔子罵弟子宰予的一件事。原文:
宰予晝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于予與何誅?”子曰:“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于予與改是。”
孔子的弟子宰予在白天睡大覺,孔子氣的罵道:“腐朽的木頭經不起雕琢,糞土壘的牆沒有辦法粉刷;對于宰予這個人,還有什麼可責備的呢?”
“朽木不可雕也”,自從孔老師罵出來之後,就成為古今以來,罵人不争氣,不可救藥的最經典詞句。而下面一句的“糞土之牆不可杇也”,其實罵的更狠,更刺耳,可見,這次孔子的怒氣究竟有多大。
而且,孔子還因為宰予的這次行徑,而改變了自己的一些人生态度。往常,孔子是“我對于人,是聽了他說的話,便相信了他的行為;現在,我對于人,是聽了他說的話,還要觀察他的行為。這一點,是宰予改變了我啊!”
孔子曾經還說過一句非常著名的話:“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消逝的時光就像這河水一樣啊,日夜不停地向前流去。可見,孔子是一位非常珍惜時光的人,所以,他對于白天睡大覺的弟子宰予,無法理解,無法接受,進而罵出了這句著名的“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
孔子之所以對宰予如此不滿,其實還因為宰予常常會問出一些不合常理的問題,讓孔老師很生氣。比如他曾經問孔子:“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谷既沒,新谷既升,鑽燧改火,期可已矣!”——(為父母)服三年喪,時間太長了,君子三年不講究禮儀,禮儀必定敗壞,三年不演奏音樂,音樂就會荒廢。舊谷吃完了,新谷登場了,鑽燧取火的木頭輪過了一邊,一年服喪守孝也就可以了。
對于宰予的這種說法,孔子氣的反問道:“食夫稻,衣夫錦,與女安乎?”——父母亡故了,你吃着白米飯,穿着錦繡衣,心裡很安然嗎?
宰予隻回答了一個字:“安。”
孔子氣的回答道:“你心安你就這樣做吧!”等宰予出去之後,孔子才說出自己的心裡話:“這個宰予真是不仁啊!兒女生下來三年,才能脫離父母的懷抱,服喪三年,是天下通行的喪禮,宰予怎麼就對父母沒有三年的愛呢?”
據《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記載,宰予後來做了齊國臨菑的大夫,和田常一起同謀作亂,因此被滅族,“孔子恥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