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3月4日訊(全媒體記者 周倜 通訊員 侯雁 趙雅君 楊科)當化學教學與信息技術充分融合,會發出怎樣的“化學反應”?3月3日,長沙市“2022年信息技術與中學化學深度融合課例研修” 活動在長沙稻田中學舉行,多方專家彙聚一堂、頻頻出招,共享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研究成果。
早在2019年,教育部便印發《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明确提出,到2022年,通過示範項目帶動各地開展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每人5年不少于50學時,其中實踐應用學時不少于50%;校長信息化領導力、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團隊信息化指導能力顯著提升,全面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發展等。
本次活動,既是成果展示的舞台,更是經驗分享、探索未來的交流平台,旨在進一步提升全市中學化學教研水平,探索如何更好地以信息技術為課堂教學賦能。
活動現場,長沙稻田中學教師肖修鋒主講的《信息技術2.0考核課例分享》獲得好評。“身處信息時代,必須緊跟潮流;身為教師,要積極借助新技術挑戰自己,打造知識、趣味與技術兼備的高品質課堂。”肖修鋒介紹,目前,在信息技術2.0的考核背景下,能力點2“資源獲取與篩選”、能力點3“微課設計與制作”、能力點5“技術支持的教學組織”、能力點18“技術支持的集體備課”、能力點19“技術支持的聽評課”在全校初中部化學教師中更受歡迎,以上能力點,既是最能貼近教師教學實際的信息技術,也能充分适應學校初中化學的課堂教學特點。
通過極客大數據和個性化手冊案例,展示作業檢測的數據檢測與個性化指導成果;借助學生課外拍攝的多個與化學學習相關的小視頻,充分展示學生拓展學習的熱情;重點解讀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多個能力點,并将能力點考核材料的制作要點現場答疑……結合自身課堂教學實例《與氣體壓強相關的化學實驗》,長郡中學教師喻建軍展示了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諸多做法,為不少參與聆聽的教師提供了新啟發。
本次活動由長沙市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與(化學)學科教育教學融合研究團隊、雨花區教育局,聯手湖南省謝應龍高中化學網絡名師工作室、湖南省羅鵬程高中化學網絡名師工作室、湖南省陳桑尼初中化學網絡名師工作室、甯鄉市熊玲名師工作室等單位共同舉辦。
[責編:李傳新]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