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蝙蝠為什麼沒滅絕

蝙蝠為什麼沒滅絕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31 11:20:18

——蝙蝠到底能不能吃

蝙蝠為什麼沒滅絕(為什麼不能吃蝙蝠)1


題記:本世紀才過到第20年,就爆發了兩次重大疫情,人們在審視自身生活方式的同時,也把原罪集中到一個小小野生動物身上,它就是蝙蝠。确切的說,蝙蝠也是地球原居民,千萬年來,默默生活在自己世界裡,晝伏夜出,尋食繁衍,與其他動物并沒發生什麼沖突,可以說是“人畜無害”。更沒有造成或有證據的引起瘟疫,包括動物瘟疫。可是,為什麼兩次都把焦點集中在它身上?或者說蝙蝠倒有多大魔力,能引得人們如此憎惡?本文就來探讨蝙蝠的“魔力”,也隻能用這個詞形容它。

“洋老鼠”的身世

——江淮地區把蝙蝠叫洋老鼠。

這個“洋”卻不是西洋的洋,像泊來物“洋油”、“洋火”那樣叫。蝙蝠是本土生物,之所以這樣叫它,一是外形像老鼠,吱吱叫聲也像老鼠。再就是它居然會飛,而且飛的悄無聲息,忽上忽下像片鵝毛,比鳥兒還靈活。想來應該是“飏”不是“洋”,隻是正史不記俚語,就落個口語的“洋”字。

蝙蝠為什麼沒滅絕(為什麼不能吃蝙蝠)2


——生物學裡的蝙蝠很清晰。

●蝙蝠的曆史比人類還古老。可以這麼說,地球上還沒有人的時候,就有了蝙蝠。這裡不用演繹推理的資料數據,隻用實物證據。迄今為止,1992年埃塞俄比亞發現的原始人骨骼化石,屬地猿始祖,人類的祖先,距今440萬年。可是美國懷俄明州發現的蝙蝠化石,距今卻有5000萬年,叫食指伊神蝠。年代的百萬級與千萬級,這個差距有點大。

蝙蝠為什麼沒滅絕(為什麼不能吃蝙蝠)3


●蝙蝠的品種比人類多。用生物學概念表達,蝙蝠一共有962個種類,人類隻有4種。盡管分類标準不大一樣,但也足以證明蝙蝠是個很大的物種。

●蝙蝠的數量比人多。按着動物學分類,人和蝙蝠都屬于哺乳類,蝙蝠在數量上占據絕對優勢。保守的估計,全世界有200億隻,是人類的三倍。最典型的,美國德克薩斯州有個山洞,叫做布蘭肯的,距聖安東尼奧市20英裡,距美軍聖安東尼奧-倫道夫聯合空軍基地11英裡。據稱這個洞是世界最大的蝙蝠洞,每年3-10月聚集有2000萬隻蝙蝠,引得國際蝙蝠保護組織把那片地都買了,就為保護它。同時也對美軍飛機造成影響,機場經常發布飛機遭受蝙蝠襲擊事件的消息。


蝙蝠為什麼沒滅絕(為什麼不能吃蝙蝠)4


——蝙蝠的華麗家族。

●最大的蝙蝠。分布在東南亞和非洲的狐蝠,也叫果蝠,兩翼展開達到2米,體重超過一公斤。奇特的是每年10月份,會集中有800萬隻果蝠,鋪天蓋地飛往贊比亞的卡桑卡國家公園,白天就栖息在一英畝的樹林裡,以至于這些樹每天要承受着8000噸的重量。


蝙蝠為什麼沒滅絕(為什麼不能吃蝙蝠)5


●最小的蝙蝠。生長在泰國的一個品種,叫大黃蜂蝙蝠,也叫豬鼻蝙蝠。主要是體型過于嬌小,大黃蜂那麼長,3厘米。而且鼻子形狀奇怪,像豬的鼻子,所以又叫豬鼻蝙蝠。看它在手指上的比例,可不就是鳥裡面的蜂鳥,狗裡面的茶杯犬。

蝙蝠為什麼沒滅絕(為什麼不能吃蝙蝠)6


●最狠的蝙蝠。分布在美洲的一種蝙蝠,外表醜惡猙獰,體型不大,體重30多克。這家夥吸血為生,專吸動物的血,像吸血的蚊子一樣,牙齒銳利到刺進皮膚感覺不到,同時分泌抗凝血劑,每次吸進超過體重一半重的血。也因為它的行為和外貌,就成了西方文藝作品裡吸血鬼的素材原型。經過藝術再現,令人極其厭惡和恐怖。

蝙蝠為什麼沒滅絕(為什麼不能吃蝙蝠)7


蝙蝠的天堂與地獄

——我國傳統文化的吉祥圖騰。

在人類的文化意識裡,對還不認知的事物和現象,都會有敬畏。蝙蝠先于人類生活在世界上,習性又相反,晝伏夜出,白天也待在黑暗裡。天生自帶神秘感,而且對人畜無害。關鍵因名字發聲,占了個“福”音,于是整個形象豐滿起來,很早就成了文化圖騰,從來沒有說它不好的。譬如吉祥如意,古老的“老頭樂”,慈禧太後的就鑲刻有五隻蝙蝠,叫五福奉壽。所有的吉祥圖騰,五福臨門,福祿壽喜财,都是蝙蝠扛大梁,離它不得。

這方面不需要考證,從人類有了表達思想的方式,譬如岩畫、泥塑,再到後來的文字與繪畫,蝙蝠都是祈福的圖騰。我們可以随意翻看傳統的圖文,凡是有福的都是蝙蝠圖案,就是道家的祥雲,都是來自蝙蝠形象。

蝙蝠為什麼沒滅絕(為什麼不能吃蝙蝠)8


——蝙蝠本來是益獸。

蝙蝠會飛,但不能歸類鳥族,而是哺乳動物,獸族。明代作家馮夢龍(1575-1646年)有部作品叫《笑府》,類似于如今的笑話。裡面有專說蝙蝠屬性的,文采傳神:

鳳凰壽,百鳥朝賀,唯蝙蝠不至。鳳責之曰:“汝居吾下,何倨傲乎?”蝠曰:“吾有足,屬于獸, 賀汝何以?”一日,麒麟誕,蝠亦不至,麟亦責之。蝠曰:“吾有翼,屬于禽,何以賀與?”麟鳳相會,語及蝙蝠之事,互相慨歎曰:“如今世上惡薄,偏生此等不禽不獸之徒,真乃無奈他何!”

百鳥之王的鳳凰生日這天,所有鳥兒都來賀壽,唯獨蝙蝠不來。鳳凰責問它:“我是你的領導,為什麼敢對我傲慢?”蝙蝠回答道:“我有腳,是獸不是鳥,不歸你管啊”。又一天百獸之王麒麟的生日,還是蝙蝠不去,麒麟責怪于它。蝙蝠說:“我有翅膀啊,是鳥不是獸,為什麼要給你賀壽呢?”鳳凰和麒麟相會時都覺得很無奈,感慨道:“世風日下啊,對這個不鳥不獸的家夥,還真是沒有辦法!”

話說回來,蝙蝠為什麼能與人們和平共處,還被如此敬畏,除了神秘因素外,蝙蝠對人類有幫助。還是前面說到的美國布蘭肯蝙蝠洞,居住2000萬隻蝙蝠什麼概念?附近是棉花産區,當地農業部門有統計,這些蝙蝠每晚要吃掉幾噸的棉花害蟲,每年為棉農省去74萬美元的防治蟲害的費用,還不算增産因素。

蝙蝠為什麼沒滅絕(為什麼不能吃蝙蝠)9


我們的古人對蝙蝠的喜愛也是這個原因。譬如夏天晚上,有蝙蝠出沒的地方,蚊子就少。一隻蝙蝠一晚能吃掉幾百上千隻飛蟲,就像貓捉老鼠狗看門,本是人類好朋友。不像黃大仙,也捉老鼠,可它餓極了會偷雞,所以人們不愛它。

——被封印的惡魔。

從2002年的事件,人們把焦點集中到蝙蝠後,發現它居然攜帶那麼多的病毒。于是,根本來不及去想為什麼幾百萬年來都沒傳染人類,也不考慮為什麼會搞到人身上,更不自省自己的問題,一股腦先把責任全推給蝙蝠再說。于是,人們輕松了,蝙蝠冤不冤枉就不知道了,反正它也不會說。聽說有地方還在搞什麼滅絕蝙蝠活動,認定把它搞絕種了,病毒也就沒了。

其實這個攜帶病毒問題,應該由科學家們來搞清楚,為什麼那麼多萬年都不傳染人類,如今卻來了?古人傳說卻不是這樣。說它不僅不害人患病,還是瘟疫的吹哨者。瘟疫到來之前,它會飛到人家屋裡報信,人們看到奄奄一息的蝙蝠,就知道有瘟疫要到來了。于是生火燎去蝙蝠身上的病毒後放回山洞,然後帶足幹糧和用品,躲進深山,待到瘟疫過後再回家,先用竹葉熏透房屋,然後重新安居樂業。

蝙蝠為什麼沒滅絕(為什麼不能吃蝙蝠)10


蝙蝠到底能不能吃

——蝙蝠确實可以吃。

在非洲東海岸的坦桑利亞的奔巴島,最大的蝙蝠原生地,就是果蝠,當地叫飛狐蝠。因為它個大,吃的是水果和花蜜,肉的味道跟雞一樣鮮美,也就成為當地美食物,以至于快要吃絕種,1992年就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瀕危物種,采取保護措施。

我國一些地方也有吃蝙蝠的習慣。蘇東坡貶官儋州期間寫了一首詩,《聞子由瘦儋耳至難得肉食》,描述當地人吃的食物裡,就有蝙蝠:

土人頓頓食署芋,薦以薰鼠燒蝙蝠。

舊聞蜜唧嘗嘔吐,稍近蝦蟆緣習俗。

大多數地區不吃它,包括食譜寬廣的廣東人。可說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沒有他們不吃的活物。可就不吃蝙蝠,還有燕子,當成好朋友,打死不吃它們。

蝙蝠為什麼沒滅絕(為什麼不能吃蝙蝠)11


——蝙蝠确實不要吃。

不僅不要吃蝙蝠,也不要吃所有的野生動物。四百多年前的李時珍就告誡過,野生動物的肉有毒。為了在他的《本草綱目》裡記得很是詳細,幾乎囊括個主要的野生禽獸。

但是中餐文化裡有個很糟粕的東西,就是特别突出食物的社會性。不像西方人的食物态度,講的是營養,其次是口味。我們的講的是面子,其次是口味,最不關心的是營養。所謂的面子,就是過分強調了食物的社會屬性,物以稀為貴,飽暖思淫欲,有錢了就講面子,以吃到稀少的食物為炫耀資本。蝙蝠、穿山甲、果子狸之類小可憐,自然難逃被吃掉的噩運。

吃野生動物的人,大都有學問,起碼不是文盲。吃的時候未必不動恻隐之心,也知道不如家禽家畜的營養和味道。但是面子是大事,吃起來就像患了失心瘋,不管不顧了。

再說了,所有的野生動物,且不說攜帶什麼病毒了,味道怎麼也趕不上家養的,否則人類上萬年對動物的馴化功夫都白費了。很簡單的現象,野豬沒家豬肉香。

蝙蝠為什麼沒滅絕(為什麼不能吃蝙蝠)12


——蝙蝠已經很危機。

用神學的觀點解釋,上天造物,每個物種都有存在的必要。譬如蚊子,都很讨厭它咬人吸血,認為不該有它。可是從曆史的角度看,蚊子對人類卻有着很大的作用。都知道西方中世紀流行一種Y術,人在特定激動情況下會昏厥,嚴重的能死去。他們的放血L法就很有效,立竿見影。這個方法我國更早的時候都有,夏天中暑了,俗稱發痧,如果不及時治L就有性命之虞。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放血,中指尖或胳膊彎刺破出點血,很快就好。蚊子其實就起着這個作用,讓你整個夏天經常處于輕放血狀态,不至于發痧中暑,便于安然度過酷夏。

蝙蝠為什麼沒滅絕(為什麼不能吃蝙蝠)13


不說最近有地方要滅絕蝙蝠,據世界蝙蝠年的2011年消息,全球蝙蝠半數以上種類瀕危。這個數據讓人相信,蝙蝠的食物是昆蟲和水果、花蜜。農藥使用的泛濫,蜜蜂都瀕危了,蝙蝠大量減少就不難理解。試想下,蝙蝠真的要沒了,人們能得到什麼好處?所以,我們保護自己,就要好保護生存環境和生活方式,而不是要消滅其他的生物。對待蝙蝠,千萬不要吃它。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