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微信qq來消息顯示内容怎麼隐藏

微信qq來消息顯示内容怎麼隐藏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01 17:41:49

微信qq來消息顯示内容怎麼隐藏(在QQ上可以設置的在線)1

摘要:你在微信上有設定在線、隐身、離開、忙碌等狀态的需求麼?

或許以下這種現象在大家,尤其是上班族的生活中出現過幾次:請了年假之後,自己或單位同事往往會順便在自己的微信昵稱旁邊,标注上「請假中」的字樣,同時還會在幾百年都不更新一次的微信簽名中寫下「最近休假中,有急事請緻電,如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這樣做的目的無非是希望借助微信這樣一款幾乎與每個人的日常生活無縫連接的社交工具,在第一時間把自己的動态發布出來,好讓諸如請年假等的一些對商務互動十分關鍵的信息,能夠在短時間内得到最為廣闊的傳播,最大限度降低大規模人際傳播的溝通成本。

在微信尚未在工作與生活的溝通場景之間劃分出清晰的分野的情況下,微信的場景定位其實一定程度上是繁雜并模糊的。我們在微信頁面上,不論是手機還是 PC,在聯系人列表中能夠一眼獲得的信息無非是微信名 / 備注名以及針對最近一條對話的摘要提示,平心而論,以上提到的這些信息其實一定程度上是僵硬的,不夠鮮活的,微信名抑或是備注名無非是一個讓我們識别好友的文字符号,這是不由我們控制的與參與的,而最近一條對話的摘要提示則更是已然過期并邏輯封閉的信息,顯然是很難達到對社交場域的實時介入。總而言之,在我們浏覽聯系人列表,抑或者是準備開啟新對話時,由于這些行為其實是需要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圈與社交線接軌的,直接導緻了封閉僵化的信息并不能很好的起到「社交潤滑劑」的功能。

社交主導權

說到這裡,如果大家還有印象的話,在 QQ 面闆上我們可以自己選擇現在的狀态,可以是在線,可以是隐身,可以是忙碌,也可以是離開;我們還可以自由設計自己的資料面闆,可以隐藏一些點亮的應用圖标,可以給自己選擇一些個性标簽,更可以自己寫一段滔滔或者說說,讓好友直接從聯系人列表就能了解自己的近期動态。

對于這些功能設定,我比較傾向于把它們稱為「社交主導權」這些功能在高度虛拟的社交網絡之中,為我們劃出了一片與現實時間線接軌的線索,刨除一些功利因素,我們可以說在 QQ 上,每個人對于好友的理解、認識、掌握是要一定程度上高于微信的,縱然個人資料頁上,很多的信息可能被模糊處理,或者幹脆直接就對好友不可見了,但是這些反映真實生活場景的細節,卻可以被這些功能最大限度的還原。

如果說,QQ 上面的狀态欄需要用戶主動去選擇才會生效的,無法排除一些不被啟用的狀況,那麼諸如顯示自己正在 QQ 音樂中聽的音樂,顯示自己當前的網絡制式,以及顯示當前是否具備攝像頭功能,這些都是默認開啟的,在用戶不主動幹預的情況下,這些功能是可以覆蓋幾乎全部用戶的。當然,很多人并不會在日常使用中關照到這些小細節。

由此可見,這些可以更好的幫我們增加虛拟網絡中的現實感知的功能,在 QQ 時代是被大力的推崇的,同時也是比較完善,可是,為什麼這些功能沒能遷移到微信上來?究竟這些功能的存在對于不同時代的社交行為來說意味着什麼?

微信qq來消息顯示内容怎麼隐藏(在QQ上可以設置的在線)2

QQ——虛實之間烏托邦式社交體驗的塑造者

每當我們談論到 QQ 與微信的優劣異同時,繞不過去的大前提是移動互聯網的崛起。QQ 是 PC 的标配,而微信則是智能手機的标配,兩者的應用載體截然不同,這是我們首先應當明确的。「筆者注:雖然微信電腦版已經事實上成為了職場社交的一大标配,但考慮到場景的典型性,以及便于展開讨論,這裡我們隻考慮微信在手機端運行的情況。」

在 PC 時代,即使社交的概念還沒有完全成熟,不可否認,諸如 QQ 空間、說說、QQ 秀等元素,已經将社交的基質注入進 QQ 的産品内核之中,這些社交基質讓 QQ 即時通訊工具的形象定位更加鮮活,更加穩固,與此同時,作為整合社交應用與通訊工具兩大産品屬性的載體,PC 平台塑造出長時間、高注意力、實時無縫切換等團塊化的行為特質,這意味着圍繞着 QQ 所催生出的社交與通訊需求,會從開機貫穿至關機,相關公開數據表明,2008 年 QQ 的人均在線時長達到了 6 小時。

這就導緻了 QQ 的存在感會因為随時可調出的操作面闆,好友上線時的鈴聲,以及時不時出現的抖動窗口等,得到常駐式,寡頭化的彰顯,一定意義上,這種觸手可及的陪伴讓 QQ 承載了一部分超越了社交與通訊範疇的功能。

正是由于幾乎是全天候,多場景的注意力疊加,使得 QQ 這樣一款可以說是真正用互聯網方式重新定義了人際交往的應用,或許是在「第一個吃螃蟹」的勇氣的激勵之下,自覺蛻變為了人際之間相互窺探的網絡窗口。在堪稱開創性的底層設計上,QQ 總是希望能夠通過更加完善,更加人性化的功能,将現實語境下的人際交往,最無損的嵌套進互聯網的組織架構之中,希望借助互聯網這一新興的「設計語言」采用最充分關照現實的表達手法,給早期的互聯網用戶呈現一幅現實人際交往的複刻藍圖,鼓勵他們打消疑惑,放下戒備,成為這一偉大的「互聯網社交改造工程」的實際參與者,親身體驗互聯網社交在虛拟與現實之間所營造出的近乎烏托邦式的光怪陸離。在這些早期用戶的窺探欲在互聯網跨次元語境下得到徹底的滿足後,QQ 作為國内社交應用的先驅,也完成了轉變思維,獲取信任,展示優勢的市場教育的使命。就這樣,讓用戶自主設定在線、隐身、忙碌、離開的狀态,個性化個人資料展示頁等「社交主導權」的賦予與留存,成為了這一邏輯得以自洽的直接驗證。

微信qq來消息顯示内容怎麼隐藏(在QQ上可以設置的在線)3

微信——儀式感與有效注意的雙重減損

說完了與 PC 共榮共生的 QQ,反觀移動互聯網春風吹拂下孕育誕生的微信,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探尋前面提到的「社交主導權」缺失的原因。

還是跟談論 QQ 時一樣的思路,微信崛起的大背景是移動互聯網,以及不斷普及的智能手機,而提到智能手機,我們應該就馬上反應出碎片化應用這個概念,這也和之前 QQ 部分提到的團塊化形成對比。

對于碎片化最簡單的表述無非就是一小塊一小塊的時間,如同碎片一般,拼湊出移動社交時代「ALWAYS ONLINE」概念深層有效注意不足的圖景。

在微信上,有效的注意投放包括閱讀公衆号文章、群聊讨論、等待發紅包等場景,除此之外,我們可以姑且認為都是淺層注意,即以知曉為第一信息需求,而非了解與熟悉。也就是說,除了閱讀公衆号等需要長時間駐留的場景,每天人們在微信上的行為可以用粗略浏覽、簡單回顧、溝通點到即止來概括。

按照麥克盧漢的媒介即内容理論,智能手機的便攜、小巧、多功能等特點,使得随時随地,即刻互聯成為了重塑并主宰我們社交行為的觀念催化劑,真正意義上的 24 小時不關機、不斷電、實時在線的實現,讓智能手機俨然成為了我們身體器官的延伸,進而成為了人類這一有機體的一部分。

這種深度的交織與融合一定程度上讓社交行為的外延得以無限延長,同時也使得社交這一行為本身所天然具有的儀式感被逐漸削減,一幅以移動互聯網為中心的社交天網逐步裹挾了人們全部的社交行為,其模糊了線上與線下的界限,雜糅了工作與生活的分際,我們每一個社會行為都可以被這張天網社交化,進而獲得通往網絡空間的身份标識。

當社交行為不再像 QQ 時代那樣強調社交窗口的唯一性,以及凸顯社交行為的聚焦化與伴生化,伴随着儀式感的逐漸缺失,社交行為變得越來越被動,越來越趨近于機械打開、你問我答、抵抗注意力外溢的模式,從功能定位層面來說,自主設定當前狀态,個性簽名前置等「社交主導權」的事實缺失,正是這套儀式感缺失進而導緻有效注意不足的邏輯循環的階段性産物。

微信qq來消息顯示内容怎麼隐藏(在QQ上可以設置的在線)4

當然,可能有人會說,微信不允許用戶自主設定在線、忙碌、離開等狀态,或者在聯系人列表界面前置個性簽名,背後其實反映出微信一直以來克制的産品思維。筆者認為,這種說法不無道理。

在這種克制的思維邏輯主導之下,少即是多,對于需求取經去粗,去僞存真成為了絕對真理。之所以不把 QQ 的功能原樣遷移過來,正是出于讓微信始終保持塑造社交場景的初心的理念追求,希望讓微信始終堅守在社交這一根本要義與邏輯起點上,進而通過精選實用的功能集合,為用戶提供沉浸式的社交體驗,同時塑造浸淫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社交風尚。正是基于此,在微信的産品思維中,那些可有可無,屬于錦上添花,不影響核心使用體驗的功能,自然就能省則省了。

然而,我們應該看到,近期出現了酷似 QQ 秀的捏臉社交風潮,以及經曆了幾番改版更新的公衆号信息流化改造,這些都從側面反映出一方面接下來一段時間内,内容生态将成為微信改造升級的重點,不排除個性簽名前置等包含在内的可能;另一方面一些 QQ 時代大紅大紫過的功能,依舊還存在着可供再次挖掘的價值,這些價值一旦被好好的挖掘出來,并重新加以設計打磨,很可能會引發新一輪的社交風暴,甚至引領新一輪的社交變革。這些潛在的可能性,賦予了微信新的進化生機,同時也讓我們不禁好奇在即将到來的移動互聯網的下半場,社交賽道還蘊藏着多少扇「任意門」值得我們期待與驚豔。

在社交的土壤上,不同養分滋養下的 QQ 與微信,呈現出了不盡相同的場景動機與應用邏輯,進而使得在社交的實現這一維度上,出現了交錯與分叉。不論如何,這些差異并不能作為我們評價一款産品優劣的指标,任何的表層體現都是為了契合深層的運行邏輯,在這一點上,QQ 也好,微信也好,都是這樣。正如上面提到的,在瞬息萬變,充滿生機的移動互聯網之中,從來不缺變數,沒有人能夠定義社交的終局應該是怎樣的,現在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對未來充滿信心,在社交乃至更為廣闊的互聯網汪洋之中,靜默等候下一波風浪的洗禮。 ■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