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太平洋戰場哪個戰役最慘烈

太平洋戰場哪個戰役最慘烈

旅遊 更新时间:2024-06-11 20:03:02

大戰場地處中甯縣城西南,東臨石炭溝,西望米缽山,南接天湖,北止清水河。關于“大戰場”一名的由來,目前最廣為人知的說法是,它源自曆史上一次著名的宋夏之戰。據史料考證,宋元豐年間(1078年-1085年),西夏梁太後(西夏惠宗秉常生母。西夏毅宗李諒祚死,秉常年7歲嗣位,梁太後攝政)擅權,國勢日衰。

太平洋戰場哪個戰役最慘烈(這個地方為啥叫)1

​宋朝五路大軍乘機進攻,其中一路由大将劉昌祚(北宋名将,精通兵法,尤善騎射,有百步穿楊之能)帶領,在大戰場西面的米缽山山麓與西夏軍交戰,獲大勝。史稱其地為“元豐戰迹”,百姓俗稱“大戰場”,“大戰場”之名由此而得,并沿用至今。據說在大戰場發生的戰事十分慘烈,白骨成壘,無人掩埋,後世遂修白骨塔。  

太平洋戰場哪個戰役最慘烈(這個地方為啥叫)2

​6月15日,穿過正午時安靜詳和的中甯縣城,一路向南,我們的采訪車便駛上了通往大戰場的公路。路面不寬,而且有些颠簸,驅散了夏日午後湧上的困倦。車窗外,田野一望無垠,坦蕩如砥。時間,在我們與莊稼靜默的對視中悄悄溜走。大戰場自古便是草木繁盛之地。據考證,盛唐前後,這裡曾經森林茂密、濃蔭蔽日,由于地處古絲綢之路必經之地,常有商隊在此往來停留。這裡也是中原進入邊塞的交通要道。後來,經過曆代連年戰亂和人為破壞,林木被采伐,生态遭破壞,加之受騰格裡沙漠侵襲,漸漸變得荒蕪,成為一片戈壁荒灘。

太平洋戰場哪個戰役最慘烈(這個地方為啥叫)3

​直到上世紀80年代起實施移民吊莊工程開發建設時,這裡還是一幅“天上無飛鳥,地上不長草,風吹石頭跑”的凄涼景象。經過30餘年的移民開發,這裡的生态全面恢複,衛甯平原在這裡延續了它的豐饒富庶,汩汩流淌的黃河水潤澤着這裡的土地。9省48縣人的第二故鄉 當道路兩邊漸次出現一排排規劃齊整的農家院落時,便離大戰場鎮不遠了。此時,日頭西斜,暑熱尚未褪去,村道上,田野裡,已漸漸多了提篼挎籃下田采摘枸杞的人,女人們鮮豔的頭巾在陽光下分外明麗。  

太平洋戰場哪個戰役最慘烈(這個地方為啥叫)4

​大戰場鎮的規模超乎我們的想象。四通八達的交通線,将這裡方圓數十公裡連接起來,密織成一座經貿重鎮,規模堪比一座縣城。我們的采訪車沿鎮上的主幹道一路前行,街兩邊是林立的商鋪,每隔數百米,便能看到一個大型市場,農貿市場、建材市場、牛羊活畜交易市場……應有盡有,移民開發取得的成績令人心生贊歎。如今,大戰場已成為中甯縣最大的揚黃灌區、枸杞種植大鎮,周邊地區最大的農産品、畜産品集散中心。  

太平洋戰場哪個戰役最慘烈(這個地方為啥叫)5

​提及“白骨塔”,鎮上的人大多不知道,但說到“元豐戰迹”,卻有人聽說過。比起文化古迹的尋訪,這裡欣欣向榮的發展更讓我們着迷。在鎮政府一樓的一面宣傳牆上,我們看到了這塊土地近年來伴随水利工程建設實施的行政區劃變更:1975年,自治區建委批準建設同心揚水幹渠。1977年國家水電部批準修建固海揚黃幹渠。1983年,中甯縣成立了中甯固海灌區開發指揮部,固原縣成立了固原吊莊指揮部,1984年彭陽縣成立了彭陽吊莊指揮部,由此,拉開了這裡開發、移民、建設的序幕。

太平洋戰場哪個戰役最慘烈(這個地方為啥叫)6

​1985年,中甯縣成立長山頭鄉人民政府,1987年固原縣和彭陽縣分别成立大戰場鄉和馬家梁鄉人民政府。2000年元月,為了進一步促進移民吊莊的發展,自治區決定将大戰場和馬家梁兩鄉移交屬地中甯縣管理。2003年7月,鄉鎮機構改革,實行撤鄉并鎮,原馬家梁、長山頭、大戰場三鄉合一,組建成大戰場鄉。2011年撤鄉設鎮。大戰場鎮黨委副書記王河告訴我們,他的老家在距離鎮上10公裡之外的花豹灣村,那裡屬最早的移民村,“這裡變化太快了!上大學時,每學期回來,我都辨不出來了!”變化快,是在這裡生活的人們切身體會到的,而在這裡生活的每一個人,又都是給這裡帶來變化的一分子。  

太平洋戰場哪個戰役最慘烈(這個地方為啥叫)7

​據王河介紹,作為一座從一片荒灘上崛起的農業鄉鎮,大戰場的開發融鑄了幾代人的辛勞和汗水。在數十年的開發建設中,有的人因為吃不了苦而離開了,但更多的人留了下來,把根深紮進了這裡的泥土中。近些年,周邊省區及湖南、四川等一些南方省份的人也紛紛趕來這裡尋求發展,有的從事農業生産,有的從事特色養殖,也有的在鎮上建賓館、開超市,“如今,9省48縣的人在這裡謀生活。”不同地域的移民也把各自地方的民風習俗和家鄉文化帶到了這裡,回族的花兒、口弦,陝北的秦腔、腰鼓、信天遊,甯南山區的刺繡、剪紙、方言說唱、民間書畫,與衛甯文化相互碰撞、交流、接納、融合,形成了這裡絢麗多彩的鄉土文化。  

離開了鎮政府,我們信步走到這裡的一座農貿市場。市場兩邊,是兩溜統一規劃的店鋪,美發、生資、五金、百貨一應俱全;市場的空地中間,用帳篷支起一溜水果攤、小食攤,不用吆喝,自有顧客前來。今年36歲的馬和梅在這裡做涼皮生意已經4年了,是小食攤生意最火的一個。2000年,她從固原炭山鄉嫁到大戰場來,已在這裡生活了16年。提起大戰場,馬和梅的心情有點複雜。她說,初到大戰場時,她一點都不喜歡這裡,最不能适應的是這裡的氣候,尤其是夏天,又熱蚊子又多,這讓她很懷念老家夏天的清涼。馬和梅的婆家是從固原甘城子落戶到這裡清河村的移民,除種地外,丈夫還在城裡的工地打工。自從孩子長大進入鎮上的學校讀書後,馬和梅便來到鎮上做生意,邊做生意邊守護着孩子,這讓她的心裡多了份安甯。對比生活中的諸多得失,她還是對生活生出了一份滿足,“總之一句話,這兒還是不錯的呢!”  

昔日的古戰場、近代的戈壁荒灘,化作如今的開發熱土。當一代代移民,将他們的血汗和希望與這片土地緊緊相聯的時候,這裡便生長出了莊稼、綠色和希望。清水河,這條發源于六盤山、流經這裡大多數移民故鄉的古老河流,連綿數百裡,最後經這裡彙入黃河,它見證着這塊土地上的勤勞和收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